李春頂 張瀚文
2001年11月10日,卡塔爾多哈喜來登酒店薩爾瓦會議大廳座無虛席。世界貿易組織(WTO)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審議并通過關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定。
2001年12月11日,歷經15年談判,中國正式加入WTO,成為其第143個成員。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中國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里程碑,標志著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歷史新階段。
“入世”后,秉持融入世界、與國際規則和慣例全面接軌、擴大對外開放的定位與方針,中國不斷落實開放承諾和擴大市場準入,外貿發展成績斐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加入世貿組織20年來,中國在對外貿易和投資領域的法治化、國際化和市場化程度空前提高,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最大的貨物貿易國、世界第一大對外投資國以及第二大利用外資國。
中國加入WTO的歷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復關準備階段。中國是1947年成立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的創始國之一,故而于1986年7月提出恢復GATT締約國地位的申請,并在當年9月全面參與了GATT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1987年3月,GATT成立中國工作組,1992年10月第十一次會議時,中國工作組基本結束了對中國經貿體制的審議,進入有關中國復關議定書內容的實質性談判。1994年4月,中國簽署了《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的最后文件》和《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馬拉喀什協議》。簽署這兩個文件是中國復關的必備條件。
二是以1995年1月1日WTO正式成立為節點的積極談判階段。同年7月11日,中國成為WTO觀察員,同年11月,中日兩國關于中國“入世”的雙邊市場準入談判宣告結束。1998年6月,中共中央提出了中國“入世”三原則。1999年11月15日,中美兩國政府在北京簽署了關于中國加入WTO的雙邊協議。2001年6月9日和21日,美國和歐盟先后與中國就入世多邊談判的遺留問題達成全面共識。2001年7月16日至20日,第17次WTO中國工作組會議對中國加入WTO的法律文件及其附件和工作組報告書進行了磋商,并最終完成了這些法律文件的起草工作。2001年9月13日,中國和墨西哥就中國加入WTO達成雙邊協議。至此,中國完成了與世貿組織成員的所有雙邊市場準入談判。
2001年9月17日,WTO中國工作組第18次會議在日內瓦通過了中國入世議定書及附件和中國工作組報告書,標志著中國工作組正式完成了歷史使命,中國加入WTO的談判全部結束。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至今的20年,中國一直都是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維護者,在各個方面充分履行和落實了入世承諾。
第一,構建了較為完整的對外經貿法律體系。法律法規是經濟活動的基礎和保障。加入WTO后,我國對法律法規中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和“入世”承諾的部分內容,堅決予以廢止或修訂,共集中清理了2300多部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同時,逐步健全了貿易促進、貿易救濟法律體系、保護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等,推動對外經濟貿易法治化建設。
第二,降低關稅并削減非關稅壁壘。到2005年1月,中國絕大多數關稅削減承諾執行完畢。2015年,中國關稅總水平已經降至9.8%,關稅約束率自2005年起一直維持在100%。如果考慮貿易結構的因素,我國實際的貿易加權平均稅率只有4.4%,已經非常接近發達成員國的水平。為進一步開放市場,2015年以來,我國又多次主動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尤其是2018年5月,大幅降低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并從同年的7月1日起實施。這次降稅一共涉及1449個稅目,涵蓋日用消費品稅目的70%以上,平均稅率由15.7%降為6.9%,平均降幅高達55.9%。
第三,擴大服務市場開放。中國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承諾,為境外服務商提供了包括金融、電信、物流、旅游、教育等在內的廣泛市場準入機會。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服務貿易分類的160個分部門中,中國開放了100個,開放范圍已經接近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在前期外商投資準入的負面清單試行基礎上,穩步擴大金融業的開放,持續推進交通運輸、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服務業領域的開放。中國還在北京、天津、雄安等17個省市(區域)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積極探索服務貿易的有序開放。
中國加入WTO,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高速發展。
一是貿易結構不斷優化,質量提升。中國貿易質量和結構優化取得新進展,對發展中經濟體的貿易增速不斷提升。隨著商品結構升級,集成電路、汽車等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持續增長。此外,在貿易結構不斷優化的同時,中國貿易創新能力增強,跨境電商、數字貿易業務持續占領海外市場,在對外貿易競爭中不斷形成新的優勢。
二是貿易伙伴逐步多元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前,中國對外貿易伙伴集中于歐盟、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中國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貿易持續較快增長,份額顯著提升。近年,在面臨很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中國仍與12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著重要貿易伙伴關系。
2001年,時任中國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在中國加入WTO 議定書簽字后同各國代表一起舉杯慶祝。
三是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成績卓著。2001年到2020年,我國建立了包括上海自貿試驗區等21個國家級自貿試驗區。若按地理位置劃分,可以分為10個沿海自貿試驗區、8個內陸自貿試驗區和3個沿邊自貿試驗區,形成全方位、有梯度的開放格局。中國自貿區自建立以來,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為著力點,在投資、貿易、金融事中事后監管、法治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和大膽嘗試,推動了政府職能轉變、管理模式創新,投資和貿易便利化,經貿規則的國際化。通過邊試點、邊總結、邊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的開放紅利、創新紅利不斷滾動疊加。
四是自由貿易協定(FTA)取得突破性發展。2001年到2020年,我國已簽署自由貿易協定19個,涉及26個國家和地區;正在談判的自貿協定10個,正在籌備中的自貿協定8個。中國積極倡導貿易自由化、貿易便利化,積極推動自由貿易協定建設,發揮協定的貿易創造效應與紅利。同時,我國積極推動自由貿易協定升級談判,旨在進一步促進貿易增長。
近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接近30%,是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全球貨物貿易從2001年的12.6萬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37.1萬億美元,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關稅總水平從15.3%大幅降至7.5%以下,遠低于入世承諾的10%。從亞洲區域內的貿易來看,2020年亞洲區域內貿易同比下降了6%,但中國從亞洲其他國家的進口僅下降了1%,中國支持了亞洲區域內貿易,如果不包括中國在內,亞洲區域內貿易會下降9%。
投資方面,中國積極吸引外國機構和個人來華投資興業,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從1992年起連續27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從2001年的468.8億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1363.2億美元,年均增長6.9%。外商投資企業在提升中國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同時,也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創造了就業和發展機遇,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紅利。
中國的發展也為世界經濟打開了機遇之窗,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以我國和東盟主導建設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為例,RCEP包括15個成員國,東盟10個成員國以及日本、中國、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RCEP將涵蓋29.7%的全球人口,其經濟規模占全球經濟比重高達28.9%,RCEP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額將占全球總額的38.3%,協定的達成將成為全球最具潛力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為世界經濟注入新活力。
當前,多邊貿易體制遭受嚴重沖擊,世貿組織必須與時俱進,改革勢在必行。展望未來,中國應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WTO)改革,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改革中積極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中的地位,為國際貿易創造穩定和可以預見的競爭環境。
一要充分發揮全球經濟治理參與者的職能。積極全面參與世貿組織各領域談判,未來要實現從規則的遵循者和接受者到共同制定者和捍衛者的重大轉變,代表中國經濟未來高質量發展的立場和利益。
二要深入參與爭端解決機制的完善。貿易一定程度的失衡是常態,出現問題后通過磋商談判解決,是最好的方法。
三要積極發展世貿組織相關規則。當前世貿組織已從關稅談判向非關稅開放展開,從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延伸,從傳統貿易向數字貿易發展。因而,一些重要規則需要不斷發展,并在發展中擴展到新的領域,比如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在國際貿易規則中的具體落實。
綜上所述,中國加入WTO使中國更加主動地融入了國際經貿框架,成為多邊貿易體系和全球經貿治理中的重要力量。篳路藍縷但矢志不渝,入世20年間,中國積極融入世界,并為世界經貿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展望未來,中國將以新的姿態和其他成員一起推動世界貿易組織的改革,通過注入新的動力,使其繼續并且更好地發揮積極作用,推動世界經濟和貿易的發展。
李春頂為中國農業大學領軍教授、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瀚文為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