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思基
提要:“杠鈴策略”就是兩邊投資:一邊是穩,另一邊是搏。實際操作的時候,我們可以在風險、主題、行業等不同角度做杠鈴的組合策略。
什么是“杠鈴策略”
所謂杠鈴策略,也就是考慮到最好的和最壞的情況,兩頭下注。用褒義詞說是兩手準備,貶義詞叫腳踩兩只船。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杠鈴策略。比如買車,我們花幾十萬元買輛車,享受生活生活的樂趣。同時也要每年花一二萬元買保險,防止意外,萬一蹭到豪車可賠不起。享受和安全是駕駛的兩端,同樣重要。
再比如處對象。談戀愛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喜歡放蕩不羈的搖滾明星。但是到了談婚論嫁,穩定的企業員工可能更受歡迎。如果不考慮道德因素,最好的選擇可能是兩者都要。
投資中的“杠鈴策略”
投資大師索羅斯曾經說過一句名言:選擇一個行業股票時,要選兩家,但不是隨便找兩家,應選一家最好和一家最差的。
這句話可以很好地解釋投資中的“杠鈴策略”。如果是樂觀的情況,以后行情持續上漲,那么最好的股票繼續大幅上漲。如果是悲觀的情況,出現一些意外,行業蕭條,那么現在看上去最差的股票,反而下跌空間有限。甚至因為市場主題變換,出現投資機會。跟“一端”或者“中間”的策略相比,這種“兩端”投資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回避風險。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對“杠鈴策略”做了詳細說明:“我用杠鈴來形象地描述在某些領域采取保守策略(從而在負面的‘黑天鵝面前保持強韌性),而在其他領域承擔很多小的風險(以開放的姿態迎接正面的‘黑天鵝)的雙重態度,從而實現反脆弱性。”
除了索羅斯和塔勒布,其他很多投資大師雖然沒有提出“杠鈴策略”,在實踐中也都或多或少地用到了這種理念,比如巴菲特。
我們看巴菲特的投資案例,很多都是在危機中購買股票,看上去風險很大。然而大家可能沒注意到,巴菲特買了大量的優先股,也就是有固定股息的股票。
2008年金融危機,巴菲特花145億美元投資了箭牌、高盛和通用電器3家公司。這3筆投資都是優先股,每年可以獲得10%的股息率。無論這幾家公司未來怎樣,巴菲特每年都能獲得10%的股息率,幾乎穩賺不賠。這種在高風險的機會下,用低風險的品種投資,同樣可以算是杠鈴策略。
把握好市場風險
總結一下,“杠鈴策略”就是兩邊投資:一邊是穩,另一邊是搏。實際操作的時候,我們可以在風險、主題、行業等不同角度做杠鈴的組合策略。
比如在大類資產配置的時候:一邊是低風險的固收+產品;另一邊是相對高風險的權益類產品。在投資主題的選擇上:一邊是熱門的、高估值主題;另一邊是冷門的、低估值主題。具體到行業的選擇上:一邊是白酒、消費、醫藥;另一邊是金融地產、能源基建。通過這樣組合配置,如果未來趨勢繼續向上,我們有強勢資產追求收益;萬一行情下跌,我們也有打底的資產,有備無患。
比如今年以來,市場大幅波動。如果我們年初投資了綜合性比較強的滬300指數,至今的盈利剛剛翻紅。如果換一個思路,我們使用“杠鈴策略”:一端投資白酒、醫藥這種必要消費、熱門、高估值行業;另一端投資基建、能源這一類順周期、冷門、低估值行業,也有可能獲得更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