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高中新生報到第一天,我發現班級體育特招生小汪正在宿舍玩手機。兩個小時前,他剛剛在入學協議上簽了字,如違規攜帶手機等電子產品到校,自愿回家反省三天。
很多班主任告訴我,這是一個樹立威信的絕好機會。和家長溝通后,我才知道原來他在初中時母親已去世,父親又忙于生意,對他更多的是愧疚之情。雖然他父親同意將他帶回,但放下電話后的我沒有處理了“問題學生”后的興奮,心情反而更加沉重。
進入高中生活的第一天,小汪就回了家,也失去了體驗新生軍訓的機會。于我來說,班主任的威信是有了,但卻讓一個學生失去了對集體的歸屬感,也許還會改變他對未來生活的熱忱。
我將自己的想法和政教主任反復溝通后,做出了手機依規沒收直至學期結束歸還,三天回家反省暫緩,由我做督察,以觀后效的決定。至今,我都能記得,他知道這個消息后那種充滿感動又不知如何表達的眼神。在接下來的新生軍訓中,他比別人付出了更多努力,每個動作也爭取做得比別人到位。等到軍訓匯操比賽時,我代表班級抽到了一號簽,這意味著要第一個出場,且分數會被壓低,內心有些小小的失落和愧疚。可這對學生來說是他們高中生活的第一次亮相,所以很在意。大家得知這個消息時都很泄氣,甚至有了抱怨情緒。這時,小汪卻大喊了句:“拼了,誰怕誰!”班級鴉雀無聲,他帶頭唱起了軍訓時學的那首《團結就是力量》,大家在激情澎湃的歌聲中重燃斗志,就這樣我們充滿自信第一個出場并最終奪得第一名。我很震撼,沒有想到自己當初的舉動,竟會帶給他,帶給這個班這樣大的力量。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自制力差,班級經常因他遲到、不帶校牌等小事扣分。知錯不改,改了還犯,怎么辦?
“千萬不要和學生挑戰權力,欲除雜草,必先種莊稼。”這句話,照亮了我的內心。我以學校“班級美化”比賽為契機,推出學習、陽光、責任、愛心、體藝五個“班級人物”評選活動,把自己的想法和班干部溝通后,全班一致通過小汪為班級第一季體藝人物。他在獲獎感言中這樣寫道:“獲得這個獎實在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很感動,以后會做得更好。”
看著他的習慣一天比一天好,我感受到了做班主任的成就和幸福。在以觀后效的“錯誤單”上,我慎重又欣慰地寫下了撤銷“三天反省”的建議。
錯誤不只有批評一種方式。走進學生的內心,“錯誤”或許也可以如此美麗地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