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曙
風勁帆滿海天闊,俯指波濤更從容。2018年以來,象山主動對標“六爭攻堅、三年攀高”行動目標,深入實施“雙突破雙驅動”戰略,加快建設國家級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答卷:成功舉辦全國鄉村治理現場會,位列中國創新百強縣第39位,營商環境位列全國百強縣第47名。202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6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10萬元以上,財政收入81.7億元。
揚帆正起航,當下的象山正在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搶抓機遇快追趕、時不我待攀新高,全面實施“海洋強縣、美麗富民”戰略,大力提升平臺能級、產業能級、城市能級、治理能級、黨建能級,全力打造海洋之城、美麗之城、善治之城、幸福之城,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濱海城市。
今年1月14日,寧波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正式落戶象山。該項目總投資約51億元,將形成以第三代秸稈乳酸技術為核心的年產30萬噸乳酸、20萬噸聚乳酸、10萬噸聚乳酸纖維的生產基地,預計實現年產值約108億元。
象山海洋資源優勢得天獨厚,擁有925公里長的海岸線、6618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坐擁象山港和三門灣兩大港灣。2018年底,以象山半島為主體的寧波國家級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成功獲批,吹響半島向海圖強“沖鋒號”。
近年來,象山不斷加碼發力,推進海洋經濟重大項目建設,為做大藍色經濟增量賦能。同時,積極搭建海洋產業集群平臺,以集聚效應提升藍色經濟發展能級。
處于港口區域的臨港裝備工業園,近年來吸引了中石化寧波天翼、銘匯制造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投產,初步形成了以日星鑄業、樂惠生物過程裝備、新樂造船等企業為代表的海洋裝備制造基地。2020年7月,新樂造船自主研發建造的3萬方LNG船順利交付,填補了我國多項造船技術空白。
海洋經濟的重點是制造業。2020年8月,象山召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了構建“123”百億級產業集群的藍圖:發展壯大臨港裝備這一核心產業集群,改造提升汽模配、紡織服裝兩大傳統產業集群,培育形成功能材料、綠色能源、海洋生物三大新興產業集群。
在發展海洋經濟的同時,象山還積極推進全域旅游建設。這幾年,隨著甬臺溫高速復線的全線貫通,象山一改交通末端的局面。便捷的交通為當地旅游發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僅象山影視城這幾年游客接待量就翻了一番。
以全域旅游為重點的美麗經濟是半島最大的變量。象山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為抓手,實施迎亞運旅游業追趕超越三年行動計劃,成功創建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縣。2018年以來,累計接待游客6311.3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693.9億元,分別完成三年目標任務的233.8%、216.8%。
2020年,象山推出“北緯30度最美海岸線”這一全域旅游新IP,打造“萬象山海、千年漁鄉、百里岸線、十分海鮮、一曲漁光”有機疊合的美好目的地。該海岸線串聯象山獨特的山海風光、半島風情、漁家民俗等海洋旅游資源,構成了寧波“特色最鮮明、資源最集中、業態最豐富、產品最完善”的黃金海岸線和半島風景帶。
旅游項目建設提質增速,為打造“北緯30度最美海岸線”注入了底氣。五彩漁鎮、石浦一冷文化創意園、東旦時尚沙灘一期等6個項目建成,茅洋國際鄉野俱樂部等9個項目動建,亞帆中心項目即將交付,沙排項目主場館主體結頂……隨著亞運時代全面開啟,象山迎來城市能級提升重大契機。
當前,象山正扎實推進“迎接亞運、城市雙修”行動。為增強城市功能,象山有序推進棚改區更新改造,征遷面積累計逾百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完成8萬平方米。同時,深化推進美麗鄉村“千萬工程”,高水平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提升三年行動,建成省級新時代美麗鄉村精品村41個,市級以上美麗宜居示范村12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鎮村7個、風景線3條。
(作者單位:象山縣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張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