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杰
浙東抗日根據地是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以后,處于最為艱難困苦時期建立的,是華中抗戰的東南前哨陣地。雖然建立較晚、面積較小,但它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浙東抗日根據地所在的滬杭甬地區是國民黨統治的核心區域,浙東又是蔣介石老家。日本侵略者占領浙東后將它作為統治我國東南地區和南進太平洋的重要基地。因此,創建浙東抗日根據地如同在敵人的心臟插上一把尖刀,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浙東抗日根據地的敵后抗戰,直接威脅日偽在滬杭甬的統治,牽制和分散日偽頑軍的兵力,消耗和削弱敵人有生力量,發揮了支持、配合華中乃至全國抗戰的重要作用。
浙東抗日根據地從1941年5月始建,經過短短兩年半時間基本形成,并在之后兩年不斷發展壯大,主力武裝發展到1萬余人,根據地面積達到2萬余平方公里,成為全國19個解放區之一。其成功原因和經驗:一是堅定不移執行黨中央戰略決策,將開辟浙東抗日根據地作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有力反擊之一。二是開展艱苦卓絕的軍事斗爭,充分發揮游擊戰優勢,英勇抗擊日偽“掃蕩”“清鄉”和國民黨頑軍的進攻,使浙東抗日根據地在敵人的眼皮底下頑強生存發展。三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開展減租減息運動,發展生產,維護人民利益,同時積極開展統戰工作,團結開明士紳和愛國人士共同抗日。
浙東抗日根據地的創建歷程,生動詮釋了偉大抗戰精神,譜寫了寧波革命史的光輝篇章,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紅色資源和精神財富。追昔撫今,在寧波當好“重要窗口”模范生、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的實踐中,我們要從浙東抗戰歷史中汲取開拓奮進的強大力量,同時在砥礪前行中不忘浙東抗日的烽火歲月,使浙東革命精神的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作者單位:寧波市委黨史研究室)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