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寒
在美食紀錄片《尋味順德》中,順德廚師對美食的追求令人驚嘆,他們將每條魚的上百根魚刺盡數剔除,制成著名的美食“無骨魚”。順德廚師的“工匠精神”在美食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無獨有偶,在制造業領域,順德人也在追求“工匠精神”,并且竭力將這種精神發揚光大。
改革開放以來,順德逐步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空調器、電冰箱、熱水器、消毒碗柜生產基地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電飯煲、微波爐供應基地,涌現出家用電器、機械裝備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2021年4月末,順德美的庫卡智能制造科技園二期項目在一期基礎上啟動。《財經》記者在采訪調研中獲悉,現在順德的機器人市場需求持續提升,因為很多企業對工廠進行自動化改造,再加上智能化的流水線,共同促成了數字化的產業轉型。順德目標是打造千億級機器人產業集群。
隨著核心技術的變化,順德制造業主動求變。向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轉型升級。順德區經促局相關負責人向《財經》記者表示,當前,順德產業結構和企業結構發展仍不平衡。家電、機械裝備等傳統優勢產業實力雄厚,但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產業集聚度仍然不高。規模以上企業數量較少,大中小微企業結構還不夠合理。
同時,順德產業鏈有待完善。盡管家電、機械裝備等行業可在5公里內實現采購配套,但芯片、加速器、減速器等關鍵零部件仍依賴進口。
值得關注的是,現階段,順德最核心的兩大產業集群是家電和裝備制造,而順德主推的細分產業集群包括機器人、芯片等,并且機器人和芯片產業已經開始產生一定的影響力。
“順德雖然沒有處在國家戰略的中心地位,但是要想推動本地產業不斷往前走,就要在實體產業方面保持領先地位。順德的芯片需求跟深圳華為等公司的芯片需求不一樣,它們可能需要3納米、5納米或者7納米的芯片,而順德家電企業需要的大概是20納米、30納米、40納米的芯片。因此,順德的芯片強調穩定性、安全性,并且跟應用場景結合得更緊密。”順德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
在業界專家眼中,順德制造業面臨的困難主要體現在哪里?轉型升級的前景如何?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國土開發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黃征學對《財經》記者分析,以順德為代表的佛山制造業和東莞等地的制造業相比,存在一些優勢,但是也有不足之處。例如,東莞規上工業企業數量比佛山更多,吸引創新人才力度更大,并且引進了大科學裝置。東莞產業轉型效果明顯,潛力很大。對于順德制造業而言,創新和轉型的壓力猶在,只有持續創新,才能在激烈競爭中保持產業優勢。
順德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在數字化產業領域,順德取得了不少成績。除了庫卡等龍頭項目,之前美的還和日本的安川機器人成立過合資公司。大族激光在順德成立了科技園區,標志著大族機器人全球總部“落地”順德。碧桂園旗下博智林建筑機器人的首個商業化應用項目是以建筑為主的機器人。最近,順德還簽約了銀河機器人等公司。
2020年8月7日,順德區召開科技創新大會,現場發布第一批20項支柱產業核心技術攻關清單。大會上也發布了科技創新10條政策,對于核心技術攻關,順德最高的立項支持金額是1000萬元。
2020年,順德通過全球征集,最后立項13個項目,這13個項目政府大概投入了5000萬元的支持資金,撬動企業的資金投入達到2.5億元。
順德的一處機器人生產線,工作人員在安裝調試設備。圖/IC
“順德一大主導產業是家電,在電機方面的產量非常大,但是一些高附加值、高技術的產品比例偏低。順德政府通過對行業的摸底,發現目前電機企業最缺的就是核心控制芯片和電機控制算法等核心技術。通過進一步調研,了解到相關行業在技術領域的困難,然后組織發布行業清單,組織企業申請立項,攻克這些難題。”上述科技局負責人說。
2021年,順德政府計劃在去年的基礎上,把立項的項目提高到30項,并在一些關鍵的技術方面,把支持額度提高到5000萬元,用政府資金來撬動更多投資。同時,支持企業和研發機構合作,共同攻克缺失的技術。
該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對于企業而言,它們本來基于自身需求,就想要攻克核心技術,政府這時候再助推一把,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企業也在尋求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的技術支持,這樣成功的把握更大。政府并不會從外圍去給企業對接高校,而是讓企業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尋找。
黃征學對《財經》記者表示,對于順德的創新來說,路徑很重要。首先,要從基礎做起,例如先從芯片的設計做起,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其次,要爭取大裝置、大企業和大項目,把創新人才吸引過來。再次,要注重創新平臺搭建,譬如,做大做強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順德片區,給產業轉型升級裝上發動機。
“雖然創新要以企業為主體,但是隨著企業創新進入‘無人區,各級政府不能置身事外,也要對這些企業及時幫一把。其中,中央政府可以負責布置大科學裝置,省級政府可以負責搭建創新平臺、建設質檢機構和標準化體系,地方政府可以營造吸引人才環境,并成立產業投資基金來支持創新。”黃征學說。
截至2021年4月末,順德上市公司36家,科創板企業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已經有48家。據了解,當前典型的順德企業發展路徑,就是從傳統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業轉型升級。其中,在創新方面表現好的企業轉型時,不會橫跨很多領域,而是要跟原來的主業升級相關。企業轉型方案要根據主業不斷產生的新需求來設計相關的多元化擴張,而不是大幅度偏離主業。
順德經促局相關負責人稱,下一步,順德將圍繞產業鏈開展精準招商。按各產業制定“四圖”(產業鏈圖、技術路線圖、區域分布圖、招商目標企業圖)、 “四清單”(產業鏈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重點平臺、重點技術),瞄準核心領域、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開展精準招商,布局前沿產業建新鏈,緊盯高精尖產業做補鏈,聚焦特重大項目促強鏈。還要重點引入一批“鏈主”企業,帶動其上下游供應鏈。
過去兩年間,順德區政府與恒基(中國)投資公司、格蘭仕集團簽訂了合作協議,三方共同在順德建設開源芯片基地,打造芯片產業生態鏈。
黃征學提醒,過去中國一些地區對于芯片等創新性產業的探索并未成功,雖然目前順德的機器人和芯片產業仍然處于初期發展階段,例如,碧桂園的建筑機器人比工業機器人更難以標準化、更復雜,未來肯定也會遇到很多的波折,但是現在從設計開始腳踏實地做起來,創新方向值得堅持。
順德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順德芯片產業已經開始產生影響力,因為芯片市場的需求不斷增大,但是順德的芯片產業跟中國其他地區的芯片產業所走的路線不一樣。順德和北京、上海等城市選擇了不同的賽道,順德的經濟實力不如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而且沒有一線城市那么多的高校和高科技人才。
為何順德還要發展芯片產業?
該負責人表示,最核心的底氣在于順德的產業優勢,應用場景在這里。順德的芯片先從頂層基礎架構做起。現在全世界通用的是美國的ARM、Java等架構,順德推出了開源芯片的架構,這個架構十年前被美國的大學教授研發出來,優點是比較簡單,可塑性比較強,順德抓住機會,把知識產權各方團隊都挖過來了,直接布局。
順德格蘭仕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對《財經》記者表示,格蘭仕稱得上是順德微波爐行業的“鏈主”企業,目前不僅要進軍芯片行業,避免被外國技術“卡脖子”,還要推動整個產業鏈的創新,幫助公司上游和下游企業開展智能化轉型,并與上下游企業開展協同創新,一起突破新材料、新技術。
“我們通過展會、論壇等各種渠道,不斷提升零部件性能,減少污染性的材料使用;通過和科研機構的協作,緊跟趨勢性、方向性的突破;在整個大的產業鏈中,開展信息傳遞和技術協同,共同攻克核心技術。例如,努力把原來不能批量生產的產品,實現批量化規模化生產,不斷提升合格率。對于上游機器人企業,我們也會經常反饋意見,提升伺服電機可靠性。”格蘭仕上述負責人說。
格蘭仕負責人也強調,雖然機器人比工人更好管理,但是現階段全部用機器取代工人不現實,要統籌考慮技術發展階段、評估經濟性,在不同產品和不同工序合理運用智能化技術。最終,借助技術的不斷突破,實現制造業的“萬物互聯”。
據《財經》記者了解,機器人有三大核心零部件,一是伺服電機,二是精密減速機,三是運動控制系統。現在國內機器人行業相當頭痛的問題,就是核心技術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導致國內的企業比較被動。
順德隆深機器人董事長趙偉峰在采訪中告訴《財經》記者,伺服電機的技術前些年掌握在日本企業和德國企業手上,過去三年國內企業技術水平大幅度提升;精密減速機目前90%以上的技術掌握在日本企業手里,這是國內機器人企業面臨最大的問題,估計再過五年,國內企業生產的產品也可以被大批量地考慮;運動控制器方面,每家企業的運動控制器是不同的,有各自的特色,隆深將會把重點放在運動控制器的研發上面,爭取做出更智能、精度更高、性能更穩定的運動控制器。
趙偉峰預計,隨著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的不斷替代,中國的機器人價格還會往下走,同時,中國的人力成本也會上升,這樣的一增一減,就會在不久的將來達到一個平衡點。目前來看,機器人市場還需要三五年的時間,才能迎來爆發期。這個爆發期的節點,就是投資機器人以后,一年半左右就能夠收回投資。很多企業老板看得到收益,就愿意對機器人進行投資,那么市場的爆點就來了。隨著銷量的增加,機器人成本進一步下降,反過來又會促進銷量增加,變成良性循環。
據介紹,機器人目前全中國每年的銷量大概只有幾十萬臺,未來如果能達到百萬級、千萬級的銷量,那么機器人企業的成本下降會變得非常驚人。現階段中國機器人密度每萬人大概擁有80臺,國際平均水平是每萬人90多臺,而在德國、日本等擁有先進制造業的國家,機器人密度大概是中國的兩倍。
通過“村改”來開拓產業空間,這是順德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中跨越的一道坎。如果未來把整個順德的產業進行“騰籠換鳥、鳳凰涅槃”,那么就會呈現科技投入、科技載體建設、科技型企業涌現、上市企業的爆發式增長。
目前,圍繞“村改”大局,順德制定了一系列招商政策和服務政策,從地價、貼息、人才、創新、上市等方面制定了一攬子在全國范圍內都具有競爭力的配套政策。
事實上,廣東省很早之前就開啟了“三舊改造”,佛山一直走在前列。2018年1月8日,順德作出決定,開啟“村改”的攻堅戰。這兩年來順德區的“村改”提速。
為什么要推動“村改”?
《財經》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制約順德發展的主要有幾方面因素:第一,優質產業發展的土地資源不足。一些優質企業要增資擴產,但是沒有空間,容易造成外溢。
第二,村里的工業區大部分形態破舊,存在各種環保生產、安全生產問題,并且跟村民的住宅區混雜在一起,有時候樓上是村民住所,下面是加工廠。一些廠房就建在住宅區旁邊,廢氣排放、污水排放等對村里影響較大。
第三,順德全區205個村居里面,大概有382個村級工業園,占整體工業的70%,但是稅收只占了4.3%,而且容積率只有不到0.781,對于空間的利用率較低。工業園里還有一些較為低端的工廠,比如電鍍廠、玻璃廠、泡沫膠廠、紙箱廠等,不利于向先進制造業轉型。
第四,通過“村改”,順德撬動了高質量發展,包括環保和鄉村振興。總體來說,目前進行中的“村改”項目,各方支持率很高,一些項目處在建設階段,并在陸續進行招商,吸引高端的產業入駐。
黃征學對《財經》記者表示,現在包括順德在內的珠三角地區推動“村改”,最大的難點在于大部分好改的地方都已經改完了,剩下的往往都是比較復雜、難啃的“硬骨頭”。
“只有協調好政府、企業、村民和不同村集體之間的利益分享問題,才能推動‘村改持續向前走。否則的話,解決問題的時間就會拖得比較長。順德的‘村改如果能建立起一套良好的利益分享機制,將對珠三角、長三角的農村集體經營性用地改革帶來良好示范效應。”黃征學說。
順德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順德制造業基礎比較雄厚,現在開展大規模的“村改”,可以為高質量產業的發展騰出更多空間。例如,可以利用“村改”空間,建設幾個超20平方公里的現代產業城和平均超2000畝的現代主題產業園。
另外,也要儲備新增發展用地,利用“村改”的空間,提升一批、儲備一批,為日后高質量發展做好空間的布局。
順德與港澳可謂是同宗同源,李小龍、鄭裕彤、李兆基、陳馮富珍等香港各界杰出人物,祖籍都位于順德。順德本地深厚的人文底蘊,使其在經貿文化、美食推廣、教育合作等方面,跟港澳的交流合作非常緊密。
2021年初,佛山順德粵港澳協同發展合作區的建設方案正式出臺。據介紹,合作區的前身是順德港澳城,建設方案的名字由廣東省級層面負責修訂,合作區建設方案已經通過了廣東省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的會議審議,也意味著這個平臺可以納入廣東省的大灣區重要平臺。
此外,該合作區已經獲得支持,開展國家級和省級集成電路、離岸貿易、供應鏈金融等領域創新試點,在產品質量標準共建、科技成果轉化、跨境融資對接、職教學分互認等方面率先探索與港澳規則銜接。
黃征學告訴《財經》記者,港澳尤其是香港的主要優勢集中在人才和資金兩方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風險投資、吸引國際低成本資金等方面可以幫助順德企業創新。順德的企業也可以考慮把研發中心放到港澳去,利用那里的人才資源來促進企業研發。
《財經》記者了解到,針對合作區的平臺,順德接下來主要是圍繞“四個協同”,加強與港澳地區的協作和聯系。
第一,建設產業創新協同的發展平臺,通過去承接港澳的科技成果轉化,開展重大關鍵技術的攻關,提升制造業智能化水平。順德和港澳在這個領域的合作,要和順德企業的技術改造需求結合起來。
第二,打造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的高地。加強與港澳在產業金融、離岸貿易、工業設計、知識產權保護和應用等方面的合作,促進港澳的現代服務業與順德制造業深度融合。同時,利用合作交流,加強順德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跟制造業達到融合。
第三,拓展青年協同發展的新空間。重點打造多元的創業就業的平臺,加強粵港澳青年交流,助力港澳青年來順德發展。在順德大良成立港澳臺交流合作中心,現在已經有來自港澳的數家企業進駐,對港澳臺青年創業有扶持政策。
第四,構建人文協同發展優質生活圈。譬如,順德和港澳共建世界美食之都;建設李小龍功夫小鎮,李小龍的IP在香港認同度很高;引進港澳優質醫養資源;構建高效交通網絡;共同營造生活便利和文化繁榮的人居環境。
順德發改局相關負責人對《財經》記者強調,現在的難點在于和港澳的規則對接,而且往往需要省級的力量才能夠跟港澳打通。
譬如,香港的行業協會非常發達,協會的公認度、評估力度很強,而內地相比之下要弱一些。那香港的資格證能不能在內地應用?這可能需要廣東省的人社廳授權。因此,很多政府管理機制等要打通,需要從省級層面認可。只有省級放開,順德才能夠做很多事,不然就會跟上級的規定有沖突。
上述發改局負責人透露,在規則對接上,現在政策還有很多的限制,而順德只是一個區,能級比較有限。現在深圳也在做類似的事情,但是深圳的能級可以跟香港直接對接,因為深圳是特區,能夠立法,也可以改變一些規則,所以深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探索里,也要把和港澳的規則對接作為重點。
“未來,如果香港和內地能夠真的聯通起來的話,受惠比較大的肯定是普通民眾層面,我們非常希望有更高層次的政府,起碼是省級政府去打通規則,讓很多機制的構建都能盡快通過。”該負責人說。
此外,在廣州都市圈中,順德和廣州的南沙合作較多,南沙和順德也是廣佛同城化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的組成部分。目前,順德和南沙在交通互聯、產業共建、港口物流互聯互通、民生共享等領域進行探索,推動合作。順德和南沙還共同探索與港澳在規則對接、體制機制、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合作,兩地攜手去做一些更深層次的突破性工作,推動大灣區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