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忠,楊華,魏亮,韓玉科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38)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職業技能競賽使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更加緊密。職業技能競賽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并根據企業需求設立競賽項目[1]。比賽場地模擬實際的工作環境,學生以團隊合作的方式組成競賽團隊,并以企業項目的工作人員身份參加所有技能競賽任務。裁判組由企業工程師和行業專家組成。行業發展的最新技術被整合到實踐能力評估中,反映出行業和企業對學生職業技能的最新要求。
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職業教育的核心教學環節。實踐教學涉及知識廣,實用性強,對教師和培訓設備的要求高。 對我校汽車技術課程實踐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我校汽車專業群目前有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營銷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目前三個專業主要面向汽車后市場技術技能崗位培養人才,其教學實踐課程主要涉及汽車的銷售、鑒定、檢測、維修等方面的內容。但目前我校以上三個汽車專業學生參加相關領域技能大賽的賽前培訓多是利用學生課后時間單獨進行,未將技能大賽的大部分考核內容引入實踐教學。
目前我校汽車技術課程均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部分課程也已與技能大賽做了銜接,但在教學設計方面,基本都是實踐教學的前一天由授課教師將實訓任務公布給學生,在之后課堂上學生按照規定的時間完成實訓任務和實訓成果提交。這種實踐教學模式有其可取之處,但是從技能大賽的結果及學生反饋的情況來看,未達到期望的效果。
在每年舉辦的校、省級、行業技能大賽及全國性的比賽中,由于實訓設備短缺、培訓師資有限,指導比賽的教師不但有本身常規教學的任務和科研壓力,與此同時要兼顧帶比賽,時間和精神壓力巨大。 由于比賽的培訓課時量并不能算教學工作量中, 故影響到指導教師的帶比賽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高職院校技能大賽在比賽賽項目的設置上力求比賽內容與專業改革相融合,以企業實際崗位工作要求為標準開發賽項、選拔選手,著重考核學生對崗位所涉及的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與崗位核心技能的熟練應用能力。同時加入汽車制造、服務行業規范標準,以服務汽車企業為目標,以學生就業為導向。正因如此,舉辦技術技能大賽推動了高職汽車專業的建設,促進了汽車技術類課程的教學改革,從而完善了服務于企業實際崗位職業訴求的項目化教學模式[2]。參考技能大賽的要求與標準,將大賽所對應的相關課程重新規劃,有效銜接,融入汽車制造及服務行業標準的操作規范、職業素養、職業道德的培養,通過對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素質的全方面評價,最終確定課程成績。通過技能大賽考點與專業課程對應項目的匹配實現以賽代考。技能大賽的設備是按汽車相關企業的崗位與工作任務確定的。以國家骨干校建設、國家示范校、雙高建設等國家級項目建設為依托,以技能大賽為契機,與企業共建實訓室、共建項目化實踐教學課程。
以企業工作任務和技能競賽題為突破口,對汽車技術相關課程進行了改革。汽車技術課程的內容可以將技能競賽的知識,技能評估要點和標準進行分析、總結、提煉和轉化為適合我校訓練條件的實踐培訓項目,并將技能競賽的規范和要求納入選拔實踐培訓項目。涉及的技術應用范圍滿足該專業的核心知識和技能要求,并突出了專業技術的綜合應用,使用校園中的實訓設備進行項目化教學。根據技能競賽標準,開發基于項目的“課賽融合”的教學模式。利用學校實訓室進行“教、學、做”的項目教學模式,使每個學生都可以進行技能競賽內容的培訓[3]。
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對于職業院校專業教師來說,通過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專業相關的技能大賽,進一步提煉教學重點,深挖教學難點,完善教學方法,進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一方面,把專業教師帶隊參加技能大賽與教師去汽車相關企業鍛煉制度有效結合, 使專業教師的專業技能最接近企業生產實際,提高了教師的實踐經驗;另一方面,職業院校積極邀請企業技術骨干來校授課,將汽車的新工藝、新技術融入課程,與院校專業教師共同完成項目化教學的設計,在教師專業技能的不斷提升的過程中,打造一支技術技能型教學團隊。
職業院校汽車專業是非常注重實踐能力的專業。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動手能力的培養也非常重要[3]。汽車技術課程的實踐教學主要基于實踐項目,技能競賽也與實際應用密切相關。例如,汽車零件的拆卸和組裝,故障的診斷和維護等。為了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學習者必須在掌握某些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具有熟練的實踐能力。但是,基于教師教學和學生實踐的傳統教學模式已不再適合職業企業和相應的人才崗位的需求。因此,高職院校逐步采用了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以及基于項目的實踐教學模式。簡而言之,技能競賽中,基于項目的教學是“以能力為導向,以就業為導向”的迫切需要,也是關注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形成的重要途徑。
在傳統的課程體系中,課程體系通常是在修訂人才培養計劃時確定的,而教學計劃則是在學期之初就制定的。整個學期是按照教學計劃實施的,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上課時間通常是固定的,教學任務應按計劃完成。因此,教師自由設計的空間很小。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經常趕進度,而忽略了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基于職業技能競賽的課程體系是不同的。由于職業技能競賽的時間和地點不同,因此不能按照學期規定的固定時間進行,存在一定程度的隨機選擇。因此,在修訂人才培養計劃課程體系時,應充分考慮職業技能競賽的舉辦時間,并根據靈活的教學方法設計教學計劃。當然,這需要充分發揮校內和校外實訓室和實踐基地的作用。在設計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考慮整個教學過程[4]。根據重建的汽車維修培訓項目和任務,結合我院現有的汽車維修培訓條件,構建了以“課賽銜接”為目標的實用課程體系。課賽銜接如圖1所示。

圖1 課賽銜接的實踐課程體系
以企業工作任務和技能競賽題為突破口,對汽車技術相關課程進行了改革。汽車技術課程的內容可以將技能競賽的知識,技能評估要點和標準進行分析、總結、提煉和轉化為適合我校訓練條件的實踐培訓項目,并將技能競賽的規范和要求納入選拔實踐培訓項目。涉及的技術應用范圍滿足該專業的核心知識和技能要求,并突出了專業技術的綜合應用。使用校園中的實訓設備進行項目化教學。根據技能競賽標準,開發基于項目的“課賽融合”的教學模式。利用學校實訓室進行“教、學、做”的項目教學模式,使每個學生都可以進行技能競賽內容的培訓,課賽融合如圖2所示。

圖2 課賽融合的項目化教學模式
職業院校技能競賽是由教育部、人社部、行業協會等發起,由有關部門、行業組織和地方政府聯合舉辦的技術技能比賽。比賽充分展示了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豐碩成果,展示了職業院校師生的風采,促進了職業院校與相關企業及行業的產學結合,也創造了良好的全社會關心和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氛圍。簡而言之,職業技能競賽引領著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基礎的基于項目化的實踐教學模式對以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的職業院校具有積極作用。通過實施基于職業技能競賽的基于項目的實踐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促進學生的未來就業,而且更有利于當今汽車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