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鍇,趙 李
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 “ 健康中國2030 ” 規劃綱要,綱要中指出, “ 要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基本實現青少年熟練掌握1~2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到2030年,兒童青少年學生每周參與體育活動達到中等強度3次以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優秀率25%以上 ” 。要想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要大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小學生群體是我國素質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體質健康狀況也是國家部門關心的問題,對此,我國出臺了多個相關文件促進小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其中包括《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 健康中國2030 ” 規劃綱要》等文件,此類文件均在不同程度上對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所需達到的目標提出了相應要求。
全民健身時代潮流感召國民強身健體。在《 “ 健康中國2030 ” 規劃綱要》提出的大背景下,學生體質健康作為健康教育中最為突出的學校教育組成部分占有重要地位。探究學生體質健康研究當下的發展水平、研究層次以及尋求新的突破顯得尤為必要。當前,在我國的政治理念、社會經濟、人文關懷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學生體質卻在逐步下滑,與我國的良好經濟發展形成相反態勢。深入探究當代學生體質健康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
體質監測成績水平直接或間接反映了全民健康的質量,全民健康是全面健康的重要保障。小學生是全民健康發展的瓶頸,根據近些年國民體質監測顯示,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略有提高,但在身體素質方面仍處在較低水平。因此,本文通過對2019年鹽城市B小學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的身體形態和學生的體質健康進行測量與評價,旨在了解該校一年級新生的體質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探尋該小學一年級學生體質特征,為鹽城市學生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體質健康干預提供數據證據,同時為科學有效地促進兒童體質健康提供可靠依據。
鹽城市B小學一年級新入學學生共1044名學生,2019年9月12日上午進行測試,獲得有效樣本1029名,有效率98.56%,男女幼兒分別為617名和412名,按照班級,性別進行分組,每55人為一組,共計19組。
按照《國民體質監測工作手冊》規定,對新入學一年級學生的身高、體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50m快速跑、1分鐘快速跳繩等8項指標進行測試。
根據2014年修訂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該校學生體質測試結果進行評定,及2014年國家國民體質監測公報數據均值與該校學生實際水平進行比較分析,綜合評級標準為[優秀得分≧90分,良好得分在80~90分之間,合格得分在60~80分之間,不合格<60分]。
統計整理各項指標數據,對各項指標及綜合評價的優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和不及格率進行描述分析與全國小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區別,使用SPSS21.0軟件對所測數據進行評分,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不同性別學生的身體形態和體質水平進行評價。
根據2019年一年級新生身體形態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1)可知,2018年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的平均身高為124.67±5.24厘米,平均體重為25.78±4.81千克,BMI的平均值為16.49±2.25。根據國際BMI指數判斷人體胖瘦標準,將學生分為三個胖瘦水平組:BMI<18.5為偏瘦組,18.5≦BMI≦24為正常胖瘦范圍,BMI>24為偏重組。結果顯示大部分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處于體重偏輕水平(848人,占總人數的82.4%),而體重正常水平范圍的只有173人,占一年級總學生數的16.8%,另外還有8人屬于偏重水平組,只占總人數的0.8%,說明該地區剛入學新生總體屬于體型偏瘦范圍,肥胖學生數較少。

表1 身體形態的描述性統計結果(N=1027)
對2019年新入學一年級學生的身體形態數據進行性別差異分析(見表2)發現,男生在身高、體重和BMI指數的平均值方面均比女生大,并且三項指標都表現出顯著性差異(p=0.000<0.05)。結果表明,2018年一年級新生中男生身高顯著高于女生(t=4.935,p=0.000<0.05),男生的體重(t=6.156,p=0.000<0.05)及BMI指數(t=5.266,p=0.000<0.05)也顯著中于女生。

表2 身體形態性別差異的T檢驗(N=1029)
表3顯示的是體質檢測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四項檢測指標的平均成績分別為:肺活量平均成績為858.63±278.20立方厘米、50米快速跑平均成績為11.97±1.30秒、坐位體前屈平均成績為7.38±6.19厘米、1分鐘快速跳繩平均成績為54.79±44.30次。在四項指標的測試成績中,男生的肺活量,50米快速跑的平均成績好于女生,而女生的坐位體前屈,1分鐘快速跳繩的平均成績要好于男生。根據國家體質監測標準將測試成績換算成得分進行統計得到四項指標的平均得分分別為:肺活量平均得分為59.38±24.51分、50快速跑的平均得分為66.63±25.36分、坐位體前屈的平均得分為67.62±21.05分、跳繩的平均得分為67.07±16.99分。通過總結發現,女生在四項指標的平均得分均高于男生的平均得分,此結果與兒童身體發育的階段性特點相符,兒童早期女生身體發育要稍快于男生。

表3 體質健康測試的描述性統計結果(N=1029)
根據學生總分評定等級對學生總得分和各單項指標進行以下評定(見表4):90.0分及以上為優秀,80.0~89.9分為良好,60.0~79.9分為及格,59.9分及以下為不及格。經過評率統計獲知,總體體質健康水平的及格率為71.2%,而優秀率只有0.7%。對體質健康等第進一步統計發現,各項指標中大部分學生的得分層次是屬于及格等第,而良好和優秀的百分比明顯偏低。在四項測試指標中,肺活量的及格率為78.4%,優秀率僅占4.7%;50米快速跑的及格率為80.8%,優秀率為16.2%;坐位體前屈的及格率為87.9%,優秀率為9.6%;1分鐘快速跳繩的及格率達到80.2%,優秀率為5.8%。盡管跳繩的及格率最高,但仍有44人次每分鐘跳繩少于10跳次,并且其中有22人次是跳繩成績是0跳次。說明在平時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對個別差異性的教育教學還有待彌補與提高。結果表明,該校學生體質健康優秀率與國家預期達到的優秀率水平間還有著很大差距。

表4 體質健康水平的頻率統計結果(N=1029)
表5顯示的是體質健康水平性別差異的T檢驗結果,根據結果可知,體質健康總得分的性別差異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t=-7.163,p=0.000<0.05),結果表明男生體質健康得分明顯低于女生。在四項測試指標得分方面,男生在50米快速跑(t=-6.588,p=0.000<0.05)和坐位體前屈(t=-8.157,p=0.000<0.05)的得分方面與女生得分呈顯著性差異,結果表明男生的50米跑和坐位體前屈得分要顯著低于女生得分。但在肺活量和1分鐘跳繩方面男生與女生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
由表5可知,肺活量、50米快速跑和坐位體前屈三項指標的測試成績方面男女生之間表現出顯著地性別差異,但在1分鐘跳繩成績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男生的肺活量要明顯大于女生(t=5.11,p=0.000<0.05),50米跑成績也要顯著快于女生(t=4.917,p=0.000>0.05),女生在坐位體前屈的表現方面要明顯好于男生(t=-16.171,p=0.000>0.05)。身體機能方面結果表明,男生的肺活量平均要大于女生,男生的速度能力也要好于女生,而女生的柔韌性素質要明顯好于男生,二者在跳繩能力方面沒有高低分別,這也表明,在小學階段兒童各項身體機能與素質發展呈現出不同性別的發展趨勢。

表5 體質健康水平性別差異的T檢驗(N=1029)
根據國家體質健康標準評定發現,2019年鹽城市B小學一年級新生中,男生身體形態方面三項指標均比女生高。
男生的50米跑和坐位體前屈得分要顯著低于女生得分,總體體質健康得分明顯低于女生,并且在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優秀率方面與國家預期優秀率之間還存在著很大距離。通過總結發現,女生在四項指標的平均得分均高于男生的平均得分,此結果與兒童身體發育的階段性的兒童早期女生身體發育要稍快于男生特征相符。
身體機能方面結果表明,小學階段兒童各項身體機能與素質發展呈現出不同性別的發展趨勢。在四項指標的測試成績中,男生的肺活量,50米快速跑的平均成績好于女生,而女生的坐位體前屈,1分鐘快速跳繩的平均成績要好于男生。男生的肺活量平均要大于女生,男生的速度能力也要好于女生,而女生的柔韌性素質要明顯好于男生,二者在跳繩能力方面沒有高低分別。
基于以上研究結果與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提高我國一年級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合理化建議:為在校學生有針對性地提供科學合理的鍛煉方案;豐富體育課堂,積極組織開展體育競技或者趣味體育運動;健全學生體育鍛煉制度,實踐健康校園活動;加強心理健康輔導工作;培養學生規律鍛煉的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采用現代化監測與科技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