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田春憶

如果你是第一次認識安徽省廣德中學高二學生趙晨宇,一定會為他的“古怪”行為側目:做課間操時,由于他特別認真,每一個動作都力爭做到標準,在人群中顯得“格格不入”;在他的課桌上,總是堆積著一些工具和讓人“看不懂”的手工模型;平常的他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但只要你和他探討學習上的問題,他瞬間就變得滔滔不絕……
這個在師生眼中“特立獨行”的少年,憑借對科技創新的執著追求,取得了一項項優異的成績。從不被理解到獲得稱贊,趙晨宇走過了一條艱辛而漫長的路。
相比于在同學之間受歡迎的青春小說、漫畫書,趙晨宇更喜歡看與數學、化學、物理相關的書籍。漸漸地,他不滿足于“僅僅是看”,而是嘗試用各種材料將數學圖形、化學分子結構或物理模型制作出來。一開始,他都是“憑感覺瞎做”,模型的外觀往往“比較丑陋”。上高中后,隨著知識的增加,他會先計算出模型的尺寸,再畫出圖紙,最后制作,模型也變得越來越科學和美觀。
“趙晨宇熱衷于制作模型,常常一個人一絲不茍地埋頭搗鼓。他還喜歡把自己制作的模型擺放在課桌上,雖然有的讓人‘看不懂’,但只要你問他,他就會一一為你講解:‘這個是化學的分子模型,那個是物理的彈簧模型……’”語文科代表鄭承竹對記者介紹道,“不過,大多數時候,很少有人‘光顧’那些模型,但他并不太在意,依然默默堅持著。”

圖1 趙晨宇制作的手工模型
為了提高自己制作模型的水平,趙晨宇利用休息時間主動查找資料,深入研究。一到課間和放學后,老師上課用的電腦就成了他學習的利器。當其他同學都在午休或回家后,他卻在上網搜索各種學習資料,在電腦上畫出形態各異的函數圖像,常常一個人邊吃面包邊研究。由于他經常使用電腦,對電腦的各項功能都非常熟悉,有時上課電腦出現了問題,老師都會請他幫忙解決。
在學習橢圓的相關知識時,有的同學不能很好地理解。如何幫助他們?趙晨宇想通過制作一種裝置直觀地表現橢圓的性質。比如,為說明“橢圓上的任意一點到兩個焦點的距離之和為常數”這一性質,他設想先制作一個橢圓模型,再在模型的兩個焦點處擺放兩個乒乓球,這樣從任意一個焦點彈出乒乓球,必定會經過另一個焦點。
“相比于抽象的理論,橢圓模型看起來更直觀,更有助于同學們理解。”趙晨宇說,這次看似簡單的嘗試有效地提高了他的思考和動手能力。
趙晨宇的爸爸媽媽一開始并不贊同他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科技創新上,因為他們認為“如果占用了太多時間,會影響文化課學習”。然而,物理老師韓先煌不這樣認為:“我覺得很多學生有這方面的天賦,也很熱愛科技創新,我們應該給予他們鼓勵。”
2018年11月,廣德市科技創新教育韓先煌名師工作室成立,以廣德中學教師為主要成員,幫助愛好科技創新的學生圓夢。趙晨宇進入廣德中學后,韓老師就發現了這棵好苗子,他邀請趙晨宇加入工作室的創新小組,帶領趙晨宇一起做項目。
2020年國慶節,工作室在廣德中學舉辦了迎國慶科學論壇系列活動。在該活動中,趙晨宇的探究實驗——“矩形交變電流線圈內部磁感應強度的變化規律”獲得了第一名。

圖2 探究矩形交變電流線圈內部磁感應強度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
談起這個作品的靈感,趙晨宇表示,在物理課上進行磁感應強度的相關實驗時,他發現將一臺小電風扇放在矩形線圈內部并不斷移動風扇的位置,風扇在線圈中間不轉動,在線圈邊緣轉動。為了更形象地體現線圈中磁感應強度的變化,他又將與小線圈連接的小燈泡放在矩形線圈中央,發現小燈泡發亮;勻速向邊緣靠近時,小燈泡的亮度逐漸增強。由此他初步得出結論:磁感應強度變化率在線圈中央最弱,越往四周越強,且增強的速率不斷加快。
有了這個發現,趙晨宇進一步思考:能否對矩形線圈內部的磁感應強度變化規律進行定量描述?
“最開始我認為只要用傳感器測量電壓的變化就行了,后來發現把傳感器放入線圈內儀器基本不顯示。”趙晨宇不得不另想辦法。
在接下來的研究過程中,一個個困難接踵而至:他嘗試進行公式推導,但折騰了幾天都沒有頭緒;研究的時間和學習沖突,他不得不擠時間補上落下的學習任務……最后,他通過將小線圈放在坐標紙的不同位置,測出了對應位置的感應電動勢大小,用數據直觀地印證了自己的設想。
在此基礎上,趙晨宇還進行了拓展實驗。他將小燈泡放入矩形線圈中,用金屬網罩罩住正在發光的小燈泡,發現小燈泡雖然亮度變暗,但仍然發光。“該實驗不僅證明了網罩不能屏蔽交變磁場,也解釋了電話信號在隧道中較弱的原因。”

圖3 趙晨宇(右三)參加2020年宣城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實驗報告完成后,趙晨宇帶著它參加了2020年廣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一等獎;接著參加2021年宣城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又獲得一等獎。接連的喜報讓爸爸媽媽漸漸改變了他們當初的想法。
在同學眼中,趙晨宇最鮮明的優點就是樂于在學習上幫助他人。對此,趙晨宇笑著說:“當幫助別人解決問題時,等于自己又思考了一遍,如果又能很好地表達出來,說明自己真正理解了這個問題。”
通過加入韓老師的創新小組,趙晨宇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尤其是表達能力。這個在媽媽眼中極度靦腆、不善言辭的孩子,“居然也能有條有理地向別人表達自己的觀點,這讓我非常驚訝。”趙晨宇的媽媽高興地說。
其實他媽媽不知道的是,早在參加2020年廣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時,趙晨宇的表現就已讓同伴刮目相看:在作品展示環節,當觀摩老師詢問作品的一些問題時,其他組員介紹相關原理的用詞不對,一旁的趙晨宇十分著急,最后他干脆直接上前,快速且清晰地對老師的問題進行了解答。“由于當時較激動,在旁人看來,我就像是在和老師吵架。”趙晨宇不好意思地說,“不過,也正因為有了這些經歷,我才會快速成長。”

圖4 趙晨宇(左)利用課間向老師請教問題
在韓老師寫給記者的有關趙晨宇的推薦語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中考成績勉強達到廣德中學錄取分數線的學生。”上高中以前,趙晨宇的成績并不拔尖,然而現在,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研究,他每次的考試成績都名列班級前茅。
“這樣的學生‘后勁’很足,他將科技創新與高考銜接得很好,讓科技創新在我們這所省示范高中也有生命力。”韓老師笑著向記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