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鋒,李訓波,李太林,李冬松,魯海
(新鄉日升數控軸承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新鄉 453700)
隨著工業自動化的快速發展,加工設備對自動上下料系統的需求越來越多,對系統穩定性、可靠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多種結構的自動上下料機械手系統被廣泛采用,其中上料定位裝置的可靠性對系統性能的影響較大。上料定位裝置既要保證工件從料道準確運動到上料位,便于機械手抓取工件,又要保證機械手抓取工件時不會與其他零件干涉。軸承磨床屬于大批量加工設備,對自動上下料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高效性要求嚴苛,系統上料定位裝置是設計要點。
落料式V形上料定位裝置如圖1所示,是經典結構[1],軸承磨床從步進電動機進給到伺服電動機進給一直采用該結構。工件從料道運動到料道右臂左側面后,沿料道左臂右側面垂直下落到定位塊上,料道左臂和定位塊組成V形定位面將工件定位,然后機械手抓取工件上料。

1—工件;2—料道右臂;3—料道左臂;4—機械手轉臂;5—定位塊;6—調節座圖1 落料式V形上料定位裝置示意圖Fig.1 Diagram of blanking V-shaped feeding positioning device
該裝置結構簡單,成本低;但由于工件垂直下落到V形定位面上,有一定的高度差,工件易磕碰。工件質量較大時,對定位塊沖擊較大,定位塊易損壞;工件質量較小時易彈跳,使工件從V形口處掉落,嚴重時掉落的工件會碰到砂輪,引起撞車事故。
該裝置僅適用于輕中系列直徑40~80 mm的軸承套圈定位。
圓盤上料定位裝置如圖2所示,在上料道機械手抓取位置設置一個圓盤,其上安裝可以徑向調節的擋料桿擋住不同直徑的工件,另在面板上安裝能上下和前后調節的端面擋板擋住不同寬度的工件,由此將工件準確定位。當工件從料道運動到上料位后,機械手轉臂插入工件,回轉油缸驅動擋料桿逆時針旋轉120°,擋住料道后的工件,同時機械手轉臂順時針旋轉完成上料[2-3],隨后擋料桿再順時針旋轉,后面的工件隨之向下運動到上料位,重復循環。

1—面板;2—端面擋板;3—上料圓盤;4—擋料桿;5—轉軸;6—機械手轉臂;7—回轉油缸圖2 圓盤上料定位裝置示意圖Fig.2 Diagram of disc feeding positioning device
該裝置無高度差,可減少工件磕碰,調整方便;但上料圓盤的驅動采用回轉油缸,油缸內轉子和定子葉片加工精度要求高,且要求配合間隙小,否則易出現漏油或內泄,加工成本較高,后期維護困難。
該裝置適用于輕中系列直徑80~150 mm的軸承套圈定位。
雙擋料上料定位裝置如圖3所示,在上料道中安裝2個擋料氣缸[4],前擋料氣缸在機械手上料位,活塞桿縮回為初始位,后擋料氣缸沿料道在前擋料氣缸左側,活塞桿伸出為初始位,2個擋料氣缸均安裝在面板后。當工件從料道滾下時,后擋料氣缸的后擋料頭擋住工件8,工件8緊挨工件7,當后擋料氣缸帶動后擋料頭縮回時,工件7繼續滾動到上料位,同時前擋料氣缸的前擋料頭伸出擋住工件7,將工件7準確定位,機械手轉臂抓取工件7旋轉上料,同時后擋料氣缸帶動后擋料頭伸出擋住工件8,使其不會掉落,前擋料氣缸的前擋料頭縮回,使2個氣缸活塞桿伸出和縮回交替循環,每次前擋料氣缸均能將工件準確定位,保證機械手抓取工件。

1—后擋料頭;2—面板;3—前擋料氣缸;4—后擋料氣缸;5—氣缸支架;6—前擋料頭;7,8—工件;圖3 雙擋料上料定位裝置示意圖Fig.3 Diagram of double block feeding positioning device
該裝置無高度差,定位可靠,減少了工件磕碰;但需要2個擋料氣缸、氣缸支架、擋料頭交替運動,零件多,運動復雜,且需要和機械手轉臂配合運動和電氣程序控制。
該裝置適用于中重系列直徑150 mm以上的軸承套圈定位。
根據經驗設計了一種新型上料定位裝置[5],如圖4所示,右定位板安裝在面板上,通過銷軸與調節座鉸接,壓縮彈簧一端裝在調節座下端孔內,另一端頂住右定位板下端,另在面板上安裝能夠上下和前后調節的端面擋板,擋住不同寬度的工件,由此將工件準確定位。該裝置工作原理為:當工件沿料道運動到上料位時,接觸到右定位板后在壓縮彈簧作用下迅速使工件停止,然后機械手插入工件內孔順時針旋轉上料,同時帶動右定位板順時針旋轉,當工件脫離右定位板時,右定位板受到彈簧作用迅速順時針旋轉復位,同時后面的工件也運動到上料位,右定位板可擋住后面的工件。

1—面板;2—端面擋板;3—右定位板;4—銷軸;5—調節座;6—壓縮彈簧圖4 新型上料定位裝置示意圖Fig.4 Diagram of a new feeding positioning device
與常用裝置相比,該裝置具有以下優點:
1)所用零件少,加工容易,成本低,僅需3種零件和1個壓縮彈簧。圖2中回轉油缸加工精度要求較高,圖3中面板需加工6個大長槽,擋料頭內孔要和氣缸活塞桿連接,外圓要和支架配合。新型裝置零件僅需鉆孔、銑平面和長槽,零件結構簡單,與圖2相比零件成本降低1/4~1/6,與圖3相比零件成本降低1/3~1/5。
2)裝配簡單,調整方便,穩定可靠。圖1料道左右臂之間寬度要略大于工件寬度,定位塊底面與工件接觸,且料道左右臂、定位塊根據工件寬度變化也隨之變化,調整困難。圖2需裝配回轉油缸,保證不漏油,且上料圓盤與面板修配,保證其與面板在一個平面上,防止工件出現卡滯。圖3面板上安裝2個擋料氣缸,且氣缸上安裝有擋料頭,2個氣缸位置需根據工件直徑在面板上長槽左右調整,擋料動作復雜,調整困難。圖4僅需將壓縮彈簧裝到調節座中,右定位板通過銷軸與調節座連接即可完成定位,更換工件時不需要更換工裝,只需調整調節座長槽位置即可滿足需求,減少了輔助工作時間。工件運動到定位塊無落差,機械手抓取工件后僅需彈簧復位,無其他機械運動,穩定可靠。
3)簡化電氣元件和程序。圖2和圖3均需增加接近開關以保證油缸和氣缸旋轉到位,才能使機械手順利抓取工件,增加了電氣元件,程序中多了判斷條件,圖1中雖然沒有電氣元件,但機械結構復雜。圖4中無電氣元件,程序和機械結構簡單。
新型與常用上料定位裝置性能對比見表1,新型上料定位裝置在適用范圍、可靠性、穩定性等方面均優于常用裝置。

表1 新型與常用上料定位裝置性能對比Tab.1 Performance comparison between new and common feeding positioning devices
分析了常用軸承磨床上料定位裝置的優缺點,并介紹了一種新型上料定位裝置,某軸承廠家應用該新型上料裝置后工件無磕碰傷,穩定可靠,應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