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鄭州特派記者 胡雨薇 本報駐美國、德國、法國特約記者 吳倩 青木 董銘
河南省遭遇極端強降雨天氣,引發鄭州等地出現嚴重水災。作為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綜合交通樞紐,鄭州是全球最大的iPhone組裝地,中歐班列等國際重要交通路線也從這里通往歐洲多國,這座城市還聚集了富士康、上汽、東風日產等多家企業。有外媒甚至擔憂,這場水災會影響蘋果新手機上市。鄭州等地企業生產是否受到影響?河南水災是否會影響全球供應鏈?《環球時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iPhone13會推遲上市嗎?
21日,《環球時報》記者抵達鄭州時,看到整體災情較之前夜已經大大改善,除個別路段因積水仍然嚴重堵塞外,城市內交通已基本恢復秩序。鄭州市街邊店鋪大部分已關閉,很難找到仍然在營業的餐館。
法國“新聞24小時”網21日稱,鄭州作為中國重要的工業中心,擁有被稱為“全世界最大的iPhone組裝廠”的富士康工廠,這場水災也引發外界對蘋果產品生產是否中斷的擔憂。
“iPhone13會推遲上市嗎?”德新社21日稱,臺灣電子制造商富士康在鄭州的廠區是全球iPhone生產的重鎮,有超過90條生產線,約35萬名工人,全球一半iPhone在鄭州組裝,鄭州也因此被稱為“iPhone城”,即將于今年9月份發布的iPhone13系列也在這里生產。
21日,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在中國微博上發帖稱,“我們心系受到河南省洪水影響的每個人以及在一線保護人們安全的救援人員,Apple將捐款支持當地的救援和重建工作”。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科技集團21日也回應稱,“目前鄭州園區內人員安全無虞,集團將視水情變化調整運營”。此前一天,富士康表示,“目前鄭州廠區營運正常,會持續關注情況”。
除了手機生產,鄭州也是重要的汽車制造中心。受強降水影響,東風日產、宇通客車等位于河南的生產基地暫時處于停產狀態。21日,東風汽車集團表示,公司鄭州基地人員一切平安,鄭州日產中牟工廠和東風日產鄭州分公司廠區部分點位受強降雨影響,正在進行緊急救援行動。
商家:目前尚未接到中歐班列受影響信息
作為中部交通樞紐,鄭州的物流情況也牽動外界目光。21日當天,記者在鄭州東站高鐵站看到,該站上午開始陸續恢復運營,但是大部分途徑或抵達鄭州的車次仍然顯示取消或者延遲。雖然包括通往徐州等地的多條線路已經陸續恢復運營,但是鄭州東站仍然滯留大量旅客。列車組乘務員告訴記者,20日有多趟列車抵達鄭州無法停靠又折返,或者干脆滯留在河南境內過夜。貨運延遲情況也基本和客運類似。
“鄭州大洪水可能影響中歐班列”,德國新聞電視臺21日說,深圳鹽田港剛剛遭遇過集裝箱船堵塞,現在中歐運輸又可能遭遇中歐班列減少的困境。這可能會局部加劇供應歐洲的中國貨物緊缺問題。
就在7月16日,一趟滿載著汽車配件、機械設備、家居、服裝等貨物的中歐班列始發自意大利米蘭,從阿拉山口入境,歷經半個月長途“奔波”后順利抵達鄭州。這也是鄭州首次開通中歐班列意大利線路。
《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從2013年7月開行以來,中歐班列(鄭州)國際直達線路已增至10條,其中7條到達歐洲,包括德國漢堡、慕尼黑,芬蘭赫爾辛基等城市。從河南鄭州到歐洲的中歐班列主要運送服裝、家居、電子產品等。
漢堡經營中歐班列貿易的張先生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還沒有接到洪水可能影響中歐班列的信息。但是他和其他歐洲顧客都很著急,因為現在海運緊張,如果中歐班列又受影響,將會影響到防疫物資、圣誕物品等到位。
鄭州仍是理想生產基地
河南洪災也可能影響中國糧食供應。彭博社稱,河南省是中國第二大糧食產地,小麥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4,也是冷凍食品的主要生產中心。河南還是全球最大的豬肉加工企業萬洲國際的總部所在地。雖然中國已經收獲了主要的小麥作物,但早些時候的大范圍降雨影響了河南等地區的小麥質量。河南也是煤炭和金屬的重要集散地,其他大宗商品也受到了洪災的影響。
為了保證市場經濟正常運行,河南省相關方面也及時發布相關信息。河南銀保監局7月20日、21日接連下發文件,要求各銀保監分局和轄內金融機構,確保人員財產安全,確保基本金融服務暢通等。
21日,中國首家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相關負責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鄭商所全體人員安全,一切運行正常,將堅持24小時值班值守,確保安全度汛。
“全球供應鏈在中國段是很長的,不僅僅是河南鄭州,”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白明21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供應鏈在中國也是很寬的,也有可以替代的生產基地。同時,中國的供應鏈是很有韌性的。
白明認為,目前中國政府通過一系列措施抗洪救災,對當地進行救援,就如抗疫,中國應對自然災難的能力也很強。中國經歷過許多自然災害,但我們都順利克服困難,河南這次水災也不例外。
香港《南華早報》稱,鄭州已成為全中國最大的工業生產中心之一,幫助中國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充足的勞動力供應、先進的物流和政府扶持政策,使鄭州成為理想的生產基地。盡管有關企業將生產轉移到印度等其他市場,甚至將生產設施轉移到美國,以減少對中國依賴的說法一直存在,但中國仍是富士康等公司最重要的單一制造基地。中國成功防控疫情,進一步提升了在全球貿易中的作用。▲
環球時報2021-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