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弓

從跟著丈夫來上海的勤雜工,到打造國之重器的大工匠,山東女子朱瑞霞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道路。在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江南造船廠)的焊接崗位上奮斗二十余載,她不僅在祖國的遠望系列測量船、雪龍2號破冰船和南昌艦等建造中屢建功勛,還把兒子培養成了“船二代”。
現已47歲的朱瑞霞,依然奮戰在一線崗位,用匠心與汗水鑄就祖國船艦的鋼筋鐵骨!
小女子攬下“男人活”
上海長興島,與市區僅一江之隔,早晨7點,島上排起長長的車隊,朱瑞霞和丈夫程建華也在其中,兩人一起前往江南造船廠上班。
2018年,夫妻倆貸款在長興島合作路上的清水苑買了一套房子,一室一廳,雖然不大,但對他們一家三口來說,意義非凡。
“1998年,我從老家來上海打拼,20年后,不僅有了自己的事業,還在這里安了家。”回憶往昔,朱瑞霞感慨萬千。
離開山東菏澤老家時,朱瑞霞才24歲,兒子程鵬鑫不到2歲,看著他在外婆懷里露出兩只肉肉的小手,掙扎著喊媽媽,朱瑞霞的心都要碎了。
程建華是江蘇南通人,在上海一家船廠工作,1998年這家工廠與江南造船廠合并,江南造船廠是中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被稱為“中國第一廠”。
放眼望去,巨輪、碼頭、吊塔……這個鋼鐵世界里,幾乎全是男性。朱瑞霞想和丈夫在同一家工廠上班,只能應聘保潔員崗位,負責焊接車間的衛生工作。
朱瑞霞初中畢業后,在老家從事服裝行業,從沒近距離接觸過焊接。看著堅硬的鋼鐵被嚴絲合縫地焊在一起,她一下著了迷,萌生出對技術的渴望。
“小山東,這是粗活,你干不動的。”工友們善意的笑言,激起朱瑞霞的斗志:“男人的工作,我們女人照樣能做好!”
萬事開頭難,笨重的焊槍給了朱瑞霞一個下馬威,她連拿都拿不穩,更別說操作了。為了熟練操作,她把木頭綁在手上,練習臂力。半天下來,手臂酸痛得不行,還腫了起來。但朱瑞霞并沒就此退縮,而是找來廢棄材料,歪歪扭扭地焊接起來。她瘦小的身板拿著焊槍,姿勢看上去既別扭又滑稽,一不小心還會被飛濺的焊花燙起水泡。
“你這是何苦呢。”程建華有些心疼,但他深知妻子的脾氣,沒多加阻止,只是默默地往她的工具包里塞了一支燙傷藥膏。
有些老師傅被朱瑞霞的韌勁感動,偶爾會教她兩下子:“焊縫要像魚鱗紋一樣,手不抖是關鍵,焊槍以勻速運動,不能停頓。”
朱瑞霞作為一個半路出家的門外女子,充分發揮女性細致、耐心的優勢,用焊槍作畫筆,把鋼鐵當畫布,半年后她成為一名氬弧焊技師。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朱瑞霞一年到頭穿著工裝,藍色和白色兩套換著穿。丈夫笑說:“要不是你扎著馬尾,還真沒辦法把你從一堆男技工里認出來。”
被兒子嫌棄的“邋遢媽媽”
夫妻倆安頓好后,把兒子接到上海。有一次,朱瑞霞難得提前下班,一看時間,還來得及接兒子,她連工裝也沒換,就趕去學校,想給他一個驚喜。
“鑫鑫,媽媽在這兒。”朱瑞霞遠遠看見兒子從校門口出來,興奮地不停揮手。可兒子看了她一眼,轉個拐角走了,一些同學朝她指指點點,捂嘴笑著。朱瑞霞很疑惑,三步并兩步追上去問:“怎么了,跟同學吵架了?”
走到當地一個叫南門橋的地方,程鵬鑫停下:“你以后再也別來接我了。”朱瑞霞看著眼淚汪汪的兒子,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原來,當時她的白色帆布工裝上全是銹跡和油污,顯得特別寒磣。
朱瑞霞覺得自己給兒子丟臉了,有點難過。之后,她再也沒主動去接他放學。但她相信,兒子總有一天會明白,媽媽從事的造船事業,雖然臟兮兮的,但偉大而光榮。
作為母親,朱瑞霞知道自己不稱職;作為妻子,她也常因為工作,沒盡到本分。2008年5月,正在上班的丈夫突然感到耳鳴惡心,便讓朱瑞霞陪著他去上海寶山區的一家醫院。可當時她正忙工作,難以分身。
丈夫只好硬撐著獨自去醫院。當年,上海市區和長興島之間還沒建成長江隧道,靠渡船而行。晚上7點多,朱瑞霞才匆匆趕去坐船。誰知,船開到江中央,突遇大風,滯留在半途。
“怎么辦啊,風太大了,我趕不過來。”朱瑞霞在電話里哭喊。
“你不要急,保護好自己。”信號斷斷續續,程建華不停安慰妻子。
朱瑞霞趕到醫院時,已是次日凌晨,因丈夫病情嚴重,需轉到上海瑞金醫院繼續治療,她難過得眼淚汪汪。程建華見不得妻子難過,打趣道:“我以為你每天跟鋼鐵打交道,早就練成鋼筋鐵骨了,沒想到還是這么容易哭鼻子。”
焊工這個崗位是沒有男女之別的。有一年,朱瑞霞為了攻克一個項目,冒著酷暑高空作業,和男同事24小時輪流換崗。厚厚的電焊服被汗水浸透,衣角能擰出水來,她沒叫一聲苦。
日月如梭,朱瑞霞入了黨,還成了班組技術骨干和焊接技術創新帶頭人,先后攻克了鎳鋼管焊接變形、HDR不銹鋼焊接、鈦合金焊接等一系列高難度問題,獲得國內外專家的一致認可。
朱瑞霞十分注重技藝傳承。她說,自己的目標是把工匠技術、工匠品質、工匠文化傳下去。徒弟蔡春茂從2011年開始就跟著朱瑞霞學習,他說:“朱師傅和我相處的時間比她兒子還長,她不僅是老師,更像我媽媽。”的確,朱瑞霞把徒弟當成自己的孩子,連他結婚生子也跟著一起操心。
一家三口奉獻祖國造船事業
“孩子”也有淘氣的時候,徒弟小鄭剛進廠時,20歲出頭,性格叛逆。有一次,他開車撞了人,緊急關頭,他不敢打電話給家人,只好向朱瑞霞求助。
朱瑞霞拿著錢趕到醫院,幫小鄭處理好事情。事后,小鄭有些內疚,朱瑞霞安慰他:“知錯能改就行。”此后,小鄭痛改前非,電焊技藝突飛猛進,在國際焊接技能大賽、中國技能大賽等賽事中頻頻獲獎。
照顧好徒弟們,朱瑞霞難免忽略兒子。有一回,兒子患重感冒,要住院治療。當時,她正準備帶徒弟去北京參加比賽,丈夫那幾天剛好帶班,兩人都走不開。她只好讓在江蘇南通老家的婆婆過來照顧兒子,婆婆聽說孫子病了,心慌意亂,一到上海就出了車禍,左腿骨折。
焦頭爛額的朱瑞霞毅然作出決定:請護工照顧祖孫倆,北京之行如期出發。從北京回來后,她帶兒子去廠里:“鑫鑫,這里造出過很多國際先進水平的巨輪和戰艦,是不是很厲害?”
程鵬鑫流露出崇拜的眼神,但他看到媽媽身上臟兮兮的工裝,便倔強地一扭頭。朱瑞霞有心讓兒子繼承造船技藝,無奈兒子“看不上”,她不再勉強。高中畢業后,程鵬鑫考入寧波大學的市場營銷專業。
2018年4月,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隆重舉行海上閱兵。在48艘戰艦中,近五分之一由江南造船廠建造。朱瑞霞和丈夫激動得熱淚盈眶。
2019年春天的一個周末,剛大學畢業的程鵬鑫突然打電話回來說找到工作了,讓媽媽做點好吃的,一起慶祝。晚上6點多,兒子回來了,他穿了一身天藍色江南造船廠的工裝,非常帥氣。朱瑞霞一下傻眼了:“這身衣服哪里弄來的?”程鵬鑫整整衣角:“這是咱們單位發的呀。”
“鑫鑫昨天就跟我說了,他在咱們廠浦東新區的一個分公司應聘了管理工作,現在也是‘江南人了。”丈夫笑嘻嘻地“揭秘”,朱瑞霞恍然大悟,一時間百感交集。
2020年9月20日,江南造船廠舉辦建廠155周年慶祝活動,朱瑞霞一家三口一起觀看職工運動會、龍舟比賽,開心得像過節一樣。
程鵬鑫有空時會到一線跟媽媽學習技術。在他眼里,媽媽永遠是自己的榜樣。這些年,朱瑞霞獲得榮譽無數,有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上海船舶工匠”稱號和上海市勞動模范等,還成立了“朱瑞霞勞模創新工作室”。
“我想知道,你什么時候開始對媽媽的工作改變看法的?”朱瑞霞問兒子。
程鵬鑫神秘地笑了笑,說有一次去廠里,看到媽媽鉆進一塊巨大的鋼鐵下面,仰躺著焊接,操作完卻爬不出來了,同事幫忙把她拖了出來……“當時,你的汗水和油污鐵銹混在一起,我感覺,那才是媽媽的高光時刻!你用無悔付出告訴我,為祖國造船,是一件多么值得驕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