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寶勇 黎田
【關鍵詞】大黨興衰周期律 政治能力 全面從嚴治黨 【中圖分類號】D05 【文獻標識碼】A
從近代以來的國際政治實踐看,政治地位顯著并長期執政的大黨老黨逐漸衰敗蛻化,最終丟失政權的情況并不鮮見。這些曾經取得歷史性成就、受到廣泛支持的政黨由于主客觀方面的條件和原因,被歷史和人民所拋棄,喪失執政地位甚至造成國家建設中斷和社會秩序動蕩。分析大黨興衰的內涵和成敗原因,汲取經驗教訓,對于加強執政能力建設,進而為我們黨長期執政尋求理論根基和現實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由于精神懈怠和貪圖享受導致工作惰性。各級黨員能夠保持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以及無懼挑戰的精神品格是政黨克服艱難險阻成為大黨的重要前提。但當政黨取得長期執政的顯要地位時,內部成員就可能會在所謂大黨光環的照耀下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缺乏斗志、忘乎所以,久而久之便形成工作惰性。工作惰性往往會使這些長期執政的大黨內部滋生安于現狀、消極怠政的不良作風,使一些黨員在日常工作中消極應付、空喊口號,在執行決策時陽奉陰違、推諉塞責。工作惰性極大損害了這些政黨長期累積形成的執政本領和執政根基,使政黨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承諾淪為空談。
第二,由于墨守成規和封閉僵化造成思維慣性。現代社會的迅猛發展導致經濟布局調整,社會結構變遷的速率日益加快,國家經濟社會各領域發展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層出不窮,對執政黨的統籌協調和戰略謀劃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大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如果盲目自信,不能隨著時代發展創新執政理念和方法,則容易陷入固步自封和停滯不前的被動局面,難以適應復雜形勢的發展需要,最終被時代和人民所拋棄。思維慣性所產生的“路徑依賴”阻礙了思想解放和理論創新,不僅損害政黨形象,同時也弱化了領導能力,逐漸演變成阻礙大黨長期執政的桎梏。受到思維慣性的影響,一些大黨在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時通常會缺乏準確預判和科學決策,難以順應國際國內局勢的變化及時、靈活調整自身戰略規劃和領導體制,從而破壞自身積累的政治優勢。
第三,由于脫離群眾和背離實際形成官僚習性。官僚習性是指在官僚主義不良作風浸染下形成的消極工作模式,在不同領域內具有各自表現形式。大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容易受到社會上各種風險誘惑的侵蝕和消極風氣的浸染,如果缺乏常態化的自我革新和多維監督,則難以保持創業期形成的各種優良作風,并滋生嚴重的官本位思想。官僚習性會給黨員提供錯誤的價值導向和行為示范,往往會造成權力濫用、組織渙散、貪污腐化等一系列嚴重后果。近代以來的政黨政治實踐表明,大黨中的黨員一旦養成官僚習性,就會容易滿足既有成就,回避問題和矛盾,對百姓漠不關心,產生不尊重實際的扭曲權力觀和價值觀。官僚習性的擴散也會嚴重損害政黨和國家的政治生態,破壞大黨的公信力。
一是政治理想背棄導致價值失守。政治理想指黨員對政黨所代表的政治理念的認同和信仰,是政黨內部凝聚力和生命力生發的重要來源。無產階級政黨把馬克思主義描繪的人類美好發展前景及其實現路徑作為自己的政治理想。共產黨人的政治理想集中體現在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不懈追求上。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乏力、意識形態斗爭懈怠、思想理論僵硬老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一大批蘇共黨員懷疑和批評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轉向推崇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自由主義和極端利己主義,甚至全盤接受和積極鼓吹西方資本主義的理論和話語。蘇共黨內對政治理想的背棄也引發社會上出現了否定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錯誤思潮,進一步加劇了蘇共和蘇聯變質變色的歷史進程。
二是政治綱領模糊導致工作失責。政治綱領作為政黨意志和目標的集中體現,取決于政黨所代表的階級或利益派別。模糊政治綱領會造成組織特性的消解和政治追求的異化。以墨西哥革命制度黨為例。墨西哥革命制度黨從1929年起長期以來在革命民族主義思想指導下確立了自己的政治綱領,維護了墨西哥的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成為其長期執政的行動指南。1988年,薩利納斯總統上任后逐步用新自由主義色彩濃厚的新民族主義、社會自由主義等理論代替革命民族主義,以期更好推動國內發展轉型升級,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潮流。但這一舉措模糊了墨西哥革命制度黨長期堅持的政治綱領,使黨疏于改善人民生活以及緩和社會矛盾,結果導致大規模的經濟和社會危機,最終在2000年結束了長達71年的單獨執政。
三是政治定力缺乏導致戰略失策。政治定力形容政治主體在風險挑戰面前所展現的清醒的判斷力與堅強的意志力。對于長期執政的大黨而言,保持強大的政治定力是抵御各種風險挑戰,制定正確方針政策的基本素質。由于政治定力缺乏導致的戰略失策往往會動搖政黨的執政根基。以印度國大黨為例。印度國大黨在1947年印度獨立后一直長期執政。面對基于復雜多元的階層、宗教和民族發展格局而形成的印度現代化國家建設挑戰,印度國大黨并沒有順勢制定出整合社會力量的有效戰略。1967年大選的失利沒能扭轉國大黨的衰敗趨勢,反而促使國大黨領導人推行更加激進的改革政策。這些舉措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印度長期存在的經濟效益增長緩慢、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社會改革不夠全面等突出問題,甚至引發了國內經濟危機,最終在1977年大選中不敵新成立的人民黨而淪為在野黨。
四是政治領導渙散導致體制失靈。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政權建設發展的中軸,為各項制度通暢運行、有效執行提供了根本保障。黨的政治領導是黨的領導的核心要義,表明黨在方向把控、全局統籌、大勢駕馭等方面的關鍵引領作用。黨的政治領導能力下降將直接導致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難以彰顯。例如,在蘇共黨內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立黨基本原則的民主集中制長期得不到正確執行,黨內監督執紀制度形同虛設,黨內政治生態和政治生活反復出現不正常的現象。一些蘇共領導人獨斷專權、貪圖虛名的作風也助長了黨內阿諛奉承、弄虛作假等不良風氣,甚至以西方政治理念推行政治改革,在國家層面主張取消蘇共領導權,積極推行多黨制;在蘇共黨內削弱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曲解民主集中制的科學含義,加劇了蘇共各級黨組織的渙散、權力的真空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