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雨鑫 孟燕平 連玲玲 戴 婷 白洪湖/嘉興學院
2018年10月國家發布的《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文件中明確指出: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中心、以成效導向為基本要求,推進融合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提高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但由于師范生實踐教學中存在的缺乏多方參與、實踐環節管理不嚴謹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師范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目前國內外存在形式多樣的實踐管理平臺,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專業理論與實踐訓練的相互融合。然而,通過對小學一線教師、校內指導老師、實習師范生等平臺使用主體的訪談發現,現有的實習管理平臺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平臺還存在著目標不夠清晰,形式相對單一,指導力量不強,管理評價薄弱等問題。
師范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通常老師較難隨時現場指導,師范生較難及時跨越距離和時空向一線老師和校內老師進行提問,教師也不易對學生的具體提問進行適時反饋。
師范生的教學技能的評估需要在對師范生的大量技能材料分析、對比后得出。現存的一些平臺缺少相關的資源數據庫,這不僅表現在缺乏收集、存儲、匯總與學生實踐教學相關的學生成長檔案袋式的功能,還表現在缺失運用信息技術對學生的實踐教學進行專業指導和績效評估等方面。
師范生實踐教學時的過程資料難以保存、呈現。通過訪談了解到,百分之七十左右的老師認為目前的實習實踐教學平臺如“校友邦”等,沒有很好發揮實習指導教師的作用。實習期間,師生之間交流較為分散,方式手段較為繁瑣,有用的信息也很難保存。
師范生實踐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讓師范生能夠掌握豐富的實踐教學技能,能將所學知識、理論與教學實踐進行對接,而目前的大部分實踐教學平臺對師范生的教學實踐只起到了評價作用,并未給師范生后續發展提出明確、科學的方向,因此難以達到以評價促進學習的目的。
(1)成果導向教育。成果導向教育(OBE)即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導向、實現學生特定學習產出為目標的新教育模式,將原先分散的優秀案例整合成一個實踐教學可量化平臺,輔助培養學生的成果意識,幫助其將學習產出系統化管理。教師可采用不同方式進行指導。
(2)主體多元化。主體即指平臺參與主體,包括師范生、教師、學校等。基于對師范生教育實習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兩大重要認知,平臺設計從成果導向和師范生成長成才規律出發,關注師范生與教師成長共同體的建立,實現學生、教師的共同、平衡發展。
(3)強化反思與過程性評價。反思是具體教學情境中獲得實踐性知識不可或缺的方法。過程性評價則通過及時提供反饋信息以促進其反思、改進,達到最終強化的目的。針對過程性評價與強化反思的相關性,我們在平臺設計上的檢查模塊中設置了帶班評價、同學互評及自我評定等內容,間接性的對教師綜合技能的提升有所強化。
其一,基于聯接、探索、練習、評估的“真實反饋四步法”,設計具有計劃、實踐、評價、反思等功能的管理應用平臺。其二,基于OBE理念,優化、創新已有的實踐教學平臺,從而實現實習資源、指導、管理、評價與技能型人才培養一體化,推進教育實習實時、全程、個性化,真正落實師范生成長成才。
本平臺功能模塊構建以實施OBE教育模式的“四步驟”(定義學習產出、實現學習產出、評估學習產出和使用學習產出)為基礎,結合PDCA循環、“真實反饋四步法”等多個學習模式,構建聯接、實施、檢查、優化這四個模塊,從而進行基于OBE理念師范生實踐教學管理平臺的功能實施。
聯接模塊,主要包括實踐互動與資源共享的功能。實踐互動旨在加強教育主客體雙向交流、共同受教育,主要由在線通知、討論答疑等環節構成。資源共享主要由視頻資源、電子書籍、文獻資料、實踐經驗等構成,實現“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性循環。
實施模塊,依據師范生人才培養方案及師范生實踐教學大綱規劃,主要包括實踐探索與技能練習兩個功能,以促進具體實踐內容的實施。實踐探索由“自主研究—計劃確定—模擬課堂—教育實習”四個步驟構成,實習者根據聯接模塊中提供的有效信息,自主設計實踐計劃的具體方案,從而合理進行實踐教學內容,最終達到自我成長與發展。

檢查模塊,即實踐教學多元測試,主要包括實踐測驗與實踐過程評價等功能。通過對照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理念與師德的評價標準,采取從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科研工作維度,輔以多元主體進行過程性評價。
優化模塊,即針對實踐教學過程進行自我管理和教師反饋,前者主要包括消息預警、結果總結、自我提高等功能,后者包括師資隊伍管理、各個班級管理、學生學習情況統計及學習效果評價。
OBE理念下師范生實踐教學的人才培養管理平臺模擬后,本研究將其應用于我院小學教育專業、4個班級、一學期的實踐教學中的技能訓練進行了使用效果檢驗。每個班級抽調35位同學,合計140人,采用國內學者王改花等編制的網絡學習態度量表和師范生實踐教學管理平臺總體評價表進行測評反饋。其中網絡學習態度量表用于評價學生對于網絡平臺及其效果的認可程度,共有三維評價因子:認知、行為、情感。認知維度主要測量學習者對網絡平臺及其效果認可程度的高低;行為維度主要測量學習者在以往學習經驗的基礎上是否會繼續使用網絡平臺輔助學習、練習;情感維度主要涉及學習者在網絡平臺實踐、學習過程中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調查結果由得票指數體現,其中得票指數計算公式為:得票指數=該項得票數/平均每項得票數,平均每項得票數=得票總數/調查項目數。若得票指數>1,則該項得票超過平均每項得票數,為主要因素。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平臺創新了信息交互的方式,通過線上的信息傳遞和反饋,明顯地方便了教師的評價體系的建立,規范了教師的日常評價標準。根據本研究調查大多數學生認為自我發現、自我管理、自我改善為該平臺人才培養與管理的主要因素,平臺現實具有提升能力的作用。
首先,將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輔助其培養成果意識。其次,重視師范生和指導教師間的雙向、多重互動,提高教師指導效能。平臺設置了資源共享模塊,縱向呈現師范生學習成長資料,聯接以往經驗,用發展性目光看待學生的潛在水平。橫向對比師范生學習成長資料,促進資源共享,盡可能擴大優秀個體的影響范圍,一次反饋,多重利用,培養可塑性強的優秀師范生。
實踐教學平臺,不僅是提升師范生提升職業技能的平臺,也是師范院校對其培養的教育人才進行檢閱的平臺。依托平臺,在反復、多次的教學實習中,師范生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以往學習漏洞,進而提升本校師范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師范院校在相關單位乃至所在地域的社會聲譽。
綜上所述,基于成果導向和師范生成長成才規律,創新構建OBE理念指導下實踐教學模式。該師范生實踐教學人才培養管理平臺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切實促進個性教學的有效途徑,對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師范生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