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華/新疆教育學院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指出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體是青少年。2020年1月,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了《教育系統關于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在教育系統扎實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20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通知,印發了《中小學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重點任務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加快構建一體貫穿、循序漸進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如何創新有效開展南疆中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不僅能夠拓寬愛國主義教育研究的背景,也增加了愛國主義教育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工作方案》明確了五項重點任務,強調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加快構建一體貫穿、循序漸進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在中小學扎實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而在當下南疆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中,存在教育目標不明確,層次性不強的缺陷。學校作為學生成長的重要基地,在談及何為愛國主義時,學生的回答普遍較為空泛,還沒有完全的將愛國主義內化為自身的價值傾向。
愛國主義教育形式過于單一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學校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采用何種形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對教育的成效有著重要影響。在這個階段,學生的心智還未發育成熟,還沒有樹立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學校要將愛國主義教育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改變學生印象中愛國主義教育都是枯燥的、死板的、無趣的等固有印象,進而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開展愛國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擁有愛國熱情和愛國意識,并將這種熱情和意識轉化為切實的行動。但是在大部分的愛國主義教育中,教師和學校都是簡單地從文字、圖片等方面來開展教育,而忽略了學生的具體行為表現。在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中,學校通常播放一些具有歷史感的影片、制作黑板報等形式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這些內容較為陳舊且不具有新穎性,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新時代需要教育者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努力沖破教育的困境和束縛,創新教育措施,對學生進行愛國心、愛國情、愛國志等正能量的激勵,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全面認知祖國,激發愛國情感,立下強國之志。
學生對教師有著天然的崇拜感和敬畏感,因此教師對于學生的領導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同時,教師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頗受學生關注,教師對愛國主義的態度也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并且會根深蒂固的存在于學生的腦海之中,甚至影響學生未來三觀的構建。因此,學校要明確教師的愛國主義教育與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有著同等重要的作用甚至有更高的意義。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就必須先從教師著手,通過增強教師的愛國主義意識來達到教師帶動學生的目的。增強教師的愛國主義意識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要做好愛國表率。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廣大教師“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其中“錘煉品格、奉獻祖國”就蘊含了深刻的愛國精神。因此,南疆中小學教師首先要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作為中小學教師,要堅持以黨的建設為統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其次要“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要將愛國情懷作為一種信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自己的高尚情操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立志做愛國愛黨的標桿。
(2)教師要樹立創新意識。要持續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深入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吸收新知識、新內容和新的愛國主義教育觀念,提升自身政治素質和業務素養,使自己的愛國之志愈來愈堅,愛國情懷愈來愈深。在教學過程中,堅定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使得愛國主義教學能夠充分的進行并發揮出應有的效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將愛國主義與文化教育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3)教師要準確把握德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之間的關系。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時,教師首先要能夠理清兩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進而有系統性的、有方向性的、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形成牢固的愛國主義思想。具體到教育教學中就是必須用正確的教學觀,高度概括的行為指令來構建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積極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加強對南疆中小學生的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更好的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綱要》指出要豐富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載體。在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和開放化的新時代背景下,愛國主義教育面臨新的挑戰。因此,我們需要在愛國主義教育中加入新內容、貫徹新要求。而南疆地區大多為大雜居、小聚居,各區域之間具有較大的文化差異和背景差異,因此在對南疆中小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時,要結合當地歷史及區情,結合南疆中小學生的心理狀況針對性的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應用學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活動方式開展愛國主義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在活動中產生共鳴。因此,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時,教師要深入挖掘整理新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歷史事實,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豐富創新南疆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形式。例如,可以廣泛發揮學校官網、官微等平臺作用,通過多種多媒體形式向各族師生精準宣講黨的百年光輝偉業、祖國的繁榮富強、新疆的和諧安定、經濟的飛速發展、鄉村的文明靚麗、人民的安定幸福等內容,鞏固加強各民族大團結,堅定不移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結合當下具體政治情況或社會熱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將愛國主義教育與社會政治密切結合,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
一是學校堅持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穩疆安疆的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主動從政治層面、黨和國家工作全局、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高度出發,全面準確理解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努力把學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服務群眾、維護穩定、反對分裂的堅強戰斗堡壘,讓黨的旗幟在每一個基層陣地高高飄揚。二是注重發揮實踐育人功能,促進中小學生愛國行為養成。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實際,開展“我和我的祖國”“我為祖國獻愛心”“我為母校添光彩”等具有鮮明特色的愛國主義系列主題教育活動。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走進社會、感受生活,使學生增強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了解國家和自治區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了解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為南疆地區帶來的巨大變化,了解人們群眾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在社會實踐中深切感悟,堅定信念跟黨走,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時,引導南疆中小學生逐步將愛國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三是發揮協同育人功效。家校社協同作用、連動起來,充分利用紀念館、村史館、遺跡遺址等,深入挖掘和宣傳國家和當地的先進典型人物和事跡,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
學校是中小學生正常開展學習及生活的重要場所,學生幾乎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處于學校。因此,學校要積極發揮校園文化的浸潤功能,營造氛圍濃厚的愛國主義教育環境。一是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思政專業教師要積極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其他學科也要挖掘各學科育人資源,通過“課程思政”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二是加強勞動育人。開好勞動教育必修課,促進中小學生良好愛國行為的養成。三是要優化校園育人環境,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例如,充分發揮校史、校訓、校歌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在校園懸掛為中華民族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名人畫像、格言;鼓勵年級或班級創新性開展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等,營造愛國主義教育濃厚文化氛圍和教育環境。
總之,在南疆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中,要加強當地相關部門、中小學、家庭和社會育人的協同作用,不斷創新教育方式,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搭建良好的育人平臺,教育引導中小學生牢固樹立愛國主義意識,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努力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