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 萍 李宜偉/青島黃海學院
本文研究的三位一體是指在線課程的網絡學習,重點難點和答疑主陣地的課堂學習,以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活動的工作室實踐。通過在三位一體的學習中融入課程思政的元素,打造專業知識和課程思政的協同效應。
根據課程的特點,在課程的教學目標中尤其是素質目標中融入思政的育人目標。以《國際貿易實務》為例,在專業培養目標的指導下,通過課程思政的融合,加深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使得學生在掌握課程知識的同時,具備家國情懷、前瞻視野、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這些美好品質。例如工匠精神——單證過程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誠實守信——商品品質、數量、包裝等合同條款的制訂;愛國主義——經濟全球化、國際貿易分工、OEM代加工;理想信念——國際貿易煩瑣工序面前的抗壓、耐挫的信念與理想;遵紀守法——報檢報關與出口退稅等環節中的遵紀守法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協調——一項外貿業務的完成,需要多個部門的配合、溝通。
依據教學目標,通過對課程相關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按照課程結構,提煉思政要素,通過問題導向,將思政要素和課程內容進行融合,借助教學評價,實現課程思政的融合目標,以《跨境電子商務課程》為例(表1)。

表1
(1)網絡課程中思政要素的融合:通過在線課程視頻資源的內容的設計、如知識模塊的視頻資源和思政要素的視頻資源先后播放,在課程思政要素融合點出設置話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教師根據網絡教學平臺的統計功能,對討論結果進行評價,達到在線課程的知識傳授和育人相結合目標。
(2)課堂中思政要素的融合:通過課程的在線開放資源,學生已經獲得了課程的基礎知識,課堂以課程的重難點和對學生的答疑為主要內容。在課堂中主要是通過小組合作、翻轉課堂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自信、勇于創新的精神。
(3)工作室的實踐思政要素的融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有的專業知識與素養,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展現他的價值。在商科專業實踐“落地難”的現況下,工作室是實現實踐的有效途徑。在工作室中學生通過參加競賽、參與企業真實項目的操作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
(1)知識點分層學習。對課程的教學大綱重新進行梳理,對知識點進行難、易、中進行分層,并于將知識點相關聯的思政資源進行挖掘。
(2)建設在線課程的網絡資源。組織教學團隊錄制專業內容和思政資源相融合的在線課程,建設試題資源庫,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教學工具,通過話題討論、專題研究的形式將思政資源嵌入。
(3)“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課堂。對于學生自主學習有困難的知識點,是課堂學習的重點,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鼓勵學生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尋找答案;選取部分知識點通過翻轉課堂的形式挖掘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對于模糊的知識點,通過加分獎勵的形式,鼓勵學生刨根問底,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以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為主的工作室。一方面通過工作室的企業真實項目,在鍛煉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另一方面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專業類、創業類、優秀傳統文化類等方面的競賽,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持不解、團隊合作等方面的品質。
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案例分析是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案例的講解前可以補充案例本身的背景故事、會環境、國家政策等,開展思政教育,講解外貿行業職業規范、責任意社識、誠信意識、團隊合作等,這些都是一單成功的業務不可或缺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素養。
教師在課前將每堂課的導入案例、問題與相關視頻等上傳到該平臺,發布線上具體學習任務,引導學生特別注意本課中需要體驗的人文素養,以及職業文化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回到線下課堂時,教師提取線上資源,結合案例,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課堂深度交流,在教師的啟發、師生的分享與學生的互動體驗中進行現場指導教學,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益求精、敬業務實等職業素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最后,在課程結束之前的 3 ~ 5 分鐘,鼓勵學生進行感悟分享,提升思想政治學習的內化力。
“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實踐模式,實現了全方位育人。在網絡+課堂+工作室的三位一體的思政實踐模式中,采用了滲入式、體驗式以及翻轉課堂等多種形式,不僅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進行了培養,同時也對學生的工作作風、處事方式等方面進行的鍛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育人方式。改變了過去單一的課程思政育人方式,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網課上學習、在課堂上答疑、在工作室里實踐,提高了育人的效果和質量。三種不同教學形式的課程思政嵌入方式。本課題將三種不同的授課形式融為一體,采用不同形式的思政元素嵌入方式,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感受,提高了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