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玥
(南京藝術學院,江蘇南京 210000)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首要環節,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統籌研究生培養高質量發展,維護校園安全、穩定,繁榮研究生學術創作的重要保障,是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推進素質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必須途徑,是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有利保障。
隨著藝術類高校近年來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藝術類研究生的人數也在不斷地增加,隨之也成了我國研究生群體中的一個重要組成之一。要做好藝術類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要目標就是掌握藝術類研究生的思想行為特點,了解學生的思想特點,是開展一系列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礎。
由于藝術類研究生其特有的成長環境,長期受藝術文化的熏陶,個性鮮明,思想較為前衛,普遍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以及較強的個人主義意識。對于興趣以內的事情會投入百分百的熱情,有冒險和挑戰意識,同時也容易出現不愿意接受校紀校規等情況。當然,由于這部分學生已經步入研究生生活,他們對自己的專業已經有了較高程度的掌握,對專業知識也有著較高的敏感度和責任感,但也因長期特殊的專業學習模式,容易忽視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往往也較難接受陳舊式、填鴨式的教育方式,這也是藝術類高校思政工作者所面對的一個難題。因此,我們要緊緊圍繞藝術類研究生的思想特點,聯系實際,結合其專業性和獨特型,全方位、多角度開展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充分踐行“課堂思政”的理念,立足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主體陣地作用,要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積極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專業與思政相互結合,德育與智育相得益彰。在加強傳統教育方式的基礎上,重視、發揮新媒體的作用,構建新時代背景下多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學習強國”公眾號等平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比較優勢,雙管齊下,實現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線上線下同步走的目標。
加強研究生黨建的指導工作,探索、創建研究生黨建工作的聯動模式,以黨建引領研究生思政工作。強化研究生黨員在思政建設過程中的作用發揮,做好研究生黨員的思想引領工作,發揮研究生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同時結合當下社會背景,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以網絡教育為契機,從學生實際出發,了解學生思想動態,掌握學生思想特點,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結合藝術類學生在網絡平臺表現較為活躍這一特質,以網絡作為重要切入口,利用思政公眾號發揮網絡思政載體的重要作用,提升新媒體平臺的服務力、吸引力和黏合度,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培養充足的后備力量。
以特色活動為依托,將思政育人融入其中。豐富多彩的活動更能吸引藝術生的關注,相比普通的講座、座談會或思政課,主題活動更能夠吸引他們全身心投入,這與他們的專業密不可分,所以高校思政工作者應牢牢把握這一特點,主動開展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各類活動,將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在活動中強化藝術類研究生的政治導向和價值引領,引導研究生們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尤其今年是建黨100周年,可結合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和時間節點,推進藝術類研究生們的黨史學習教育。通過開展一系列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以史為鏡、以史明志,掀起在校研究生中學習“黨史”的熱潮,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推動學生努力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組織開學典禮、入學教育等大型的專題教育工作會議,充分發揮專題、集中教育會的優勢,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同時,強化規章制度建設,開展學術規范宣傳教育。通過專門的思政微信公眾號,大力宣傳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格式與各規范,保證藝術類研究生在專業提高的同時也能出色地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進一步增強和明確學風方面的要求。
研究生導師肩負著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使命與重任,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負有對研究生進行思想政治教導、學科前沿引導、科研方法指導、學術范訓導和身心健康疏導的責任。所以只有保證合理的教師隊伍結構才能保證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在如今人才激烈競爭的情況下,首先要保證教師隊伍的高水平、高層次、高素質,只有保證了教師的整體素質,才能推進教學課堂的質量,以此滿足高校思政教育發展的需求。同時,不斷推進導師的培訓機制,在專業能力不斷提升的前提下,加強導師業務素質,通過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在課堂上建立藝術類研究生主流意識形態的陣地,通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藝術類研究生意識形態的穩定發展。
要保證藝術類研究生順利完成學業,同時激發他們的創作、科研潛力,就要積極實施研究生獎助政策體系,充分發揮獎助學金保障、杠桿撬動作用。不斷完善研究生評獎評優體系,樹立優秀典型,引領學風建設。按時足額發放研究生助學金,以“嚴”“實”為根本原則,按照民主集中制方式,開展系列評獎評優活動,認真組織開展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的評審工作。以資助的形式確保研究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得到有力保障,推動研究生將學風教育內化于心。
理論實踐必須有效結合、相互統一,才能更好地實現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通過社會實踐,將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功能有效的激發出來,這對于學生思政工作長遠的發展尤為重要。將課程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外實踐中去,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國家、認識社會,有利于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提升,也有利于引導學生將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實踐聯系起來,通過社會實踐的探索,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藝術類研究生社會實踐開展要比其他專業開展起來選擇性更廣,當下正處于全名抗擊新冠疫情的大環境中,不便大規模的組織團體活動,可選擇一些線上的主題活動進行開展,比如線上讀書會分享交流活動等活動。進一步促進研究生之間交流與溝通,增強集體凝聚力的同時把握學生的思想政治動態。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緊緊圍繞校園文化的建設,以良好的價值觀念、群體意識、行為規范影響學生的成長,將學校經過長期發展積淀而形成共識的一種價值體系傳達給學生,給學生營造出一個健康積極的文化氛圍。牢牢地抓住突出示范效應,深入的挖掘和宣傳典型人物,發揮在學生群體中的榜樣示范作用。例如研究生支教團作為國家重點打造工程,應積極鼓勵有奉獻精神、身心健康的研究生,到國家中西部貧困地區中小學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務,同時開展力所能及的扶貧服務,貧困地區非常需要藝術類的專業人才給貧困兒童開展藝術類的課程,結合專業的特色,致力于為西部教育事業貢獻力量。在給貧困兒童提供幫助的同時也可以讓習慣了豐衣足食的藝術類學生們憶苦思甜,更加珍惜現有的美好生活。
思政育人工作不僅僅要發揮課堂、學校的主導作用,更要充分抓住社會大環境的有利資源。藝術生普遍具有強烈的共情、同情心理,這就有利于我們將思政教育帶入到一系列的公益慈善活動中去。這里就結合我校的一個特色公益活動談一談藝術類的公益活動創新點。
我校每年都會舉辦“心語心愿”研究生公益慈善志愿活動,以喜憨兒群體為幫助對象,通過定期的義務上課以及心愿卡制作搜集等途徑,給喜憨兒帶來溫暖陪伴的同時,也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物質保障。今年我們以“喜憨兒畫作文創的義賣活動”的形式,在校外展覽中心進行現場認領心愿卡和捐獻畫具等環節,收到了很多社會人士的關注,最終將義賣所得全部款項捐贈給慈佑院。用這種特別的方式在疫情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之下,給弱勢群體的自閉癥兒童們帶來一些生活上的資助和心理上的安慰。
愛心公益慈善等活動的開展,傳承志愿奉獻的精神,不僅關注社會各類弱勢群體,為他們帶去關懷和愛,還培養了同學們的責任感,提高了研究生的綜合素養,有效地推進了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同時也大大帶動了研究生致力于公益的積極性,通過專業與實踐的融合,進一步提升了研究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們在切身的感悟、感觸中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切身感受到自身責任的重大和榮光。
研究生教育是我國人才培養的最高層次,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通過采取多種途徑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不斷促進研究生的全面發展,為培養優秀的藝術類高層次人才奠定強大的思想基礎、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
藝術類高校研究生思政工作者們因此要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道遠,要時刻關注藝術類研究生的思想動態,牢牢把握研究生的思想特點,剖析原因,找準根源。不斷探索、創新藝術類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為研究生思政教育打下堅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