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立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2018年11月,我校成為全國“家校(園)共育”數字化項目試點校。兩年來,我們結合學校“立德樹人、立智育人、立藝塑人”辦學理念,充分利用家校共育數字化平臺資源,積極開展家校共育實踐和構建家校共育格局,形成了高效的家校合作體系,調動了家長在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中的積極性、主動性。
一、主要策略
1.成立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副校長擔任副組長,聘請班主任、骨干教師、社會知名人士和優秀家長等為成員,成立家長學校。家長學校組織機構分工明確,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和難點問題。
2.建立健全制度。為使工作有章可循,我們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家長學校管理制度,比如《家長學校工作制度》《家長學校教師守則》《家長學校學員守則》《家長學校家庭教育培訓制度》等,執行過程中嚴格做到管理有制度、工作有計劃、上課有教材、活動有安排、培訓有方案、過程有記錄。
3.組織開展講座。為切實做好家校共育工作,搭建家校交流平臺,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我們先后邀請邢知、梁向光、付向麗等多位專家來校舉辦講座,解析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家長禮儀中的問題并傳授具體可操作的教育方法。
4.按時收看直播。每周一,組織家長收看專家直播,引導家長寫觀后感,并選出優秀的直播觀后感進行交流和討論,影響和帶動更多家長不斷反思和改進家庭教育的方式,提高教育的實效性,使家校合作工作做到有的放矢、輕松靈活。
5.開展實踐活動。依托平臺每周發布的實踐活動,引導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并拍照和撰寫心得發布于平臺。這大大增進了親子關系,同時提高了家長家庭教育的主動性。
6.開拓創新活動。比如,3月開展“合理使用壓歲錢,愛心1元捐”活動,培養學生互幫互助、奉獻友愛的精神;5月開展“小手拉大手,千人進社區”清潔家園活動,組織教師、學生、家長走進太行佳苑、長安康城、譽林世家等社區開展清潔家園實踐活動;9月以“童蒙養正”為主題,舉行一年級家長專題講座,指導家長做好一年級新生的禮儀和習慣培養;10月召開“家校共育正雙姿”家長會,指導家長監護孩子在家學習時的坐姿和寫字姿勢,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7.實施親子共讀。學校制訂了親子共讀計劃,分低、中、高學段精心設計了讀書筆記——《天天書香》,引導家長每天晚上陪伴孩子共讀20~30分鐘,并和孩子共同填寫《天天書香》,共同度過美好閱讀時光。隨后,結合每年5月的“讀書節”,集中評選和表彰“書香少年”“書香家庭”,營建和創設濃郁的讀書氛圍。
8.依托校本課程。以紅旗渠校本課程為依托,對學生、家長進行家國情懷教育,比如3月“唱響紅旗渠”(唱歌)、4月“看清紅旗渠”(觀影)、5月“讀懂紅旗渠”(讀書)、6月“講述紅旗渠”(演講)、7月“定格紅旗渠”(攝影)、8月“宣傳紅旗渠”(微視頻)、9月“描繪紅旗渠”(繪畫剪紙)、10月“走近紅旗渠”(研學)、11月“回望紅旗渠”(勞模講座)、12月“保護紅旗渠”(呼吁倡議),讓紅旗渠精神傳承發揚。
9.利用好重大節日。以重大節日為契機,依托家庭教育陣地,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家校共育實踐活動,比如三八婦女節開展“六個一”活動、五一勞動節開展“我是勞動小能手”活動、中秋節開展“我愛我家”活動、重陽節開展“我為孤寡老人送溫暖”活動、春節開展“合理使用壓歲錢”活動等,促進學生、家長和教師共同學習、成長。
10.定期表彰優秀家長。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得到了廣大家長的大力支持。我們根據家長的學習情況、育子方法以及對學校工作的支持度等綜合考評,經過班級推薦、年級評選,在六一期間和寒假前夕舉辦“表彰優秀家長”活動,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同時影響更多家長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
二、成果與展望
1.成果
(1)每周一開展的專家講座,要求家長認真觀看,并與直播教師交流互動,寫出觀后感。兩年來,我校先后有《童年不可替代的教育因子——父愛,不可缺失》《在育兒道路上,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孩子的世界你可以懂》等三十多篇家長撰寫的直播課感悟文章被項目平臺采納并推發,我們也把所有直播課感悟文章整理編成了《家長觀后感集》。
(2)拓寬了教師視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我校在實施家校共育數字化項目過程中,一是通過培訓學習,鍛煉了一批技能嫻熟、應用能力強的教師隊伍;二是開展了課題研究工作;三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完成了一定數量的論文和總結,其中任曉鳳撰寫的《親子實踐活動,促進家庭教育主動性》、李蘭平撰寫的《巧用數字化平臺,做智慧型父母》等論文已公開發表,而徐廷芬設計的三個綜合實踐活動方案也被全國家校(園)共育數字化項目平臺采用。
(3)在實施家校共育數字化項目過程中,我校結合實際情況制訂了親子共讀計劃并精心設計了讀書筆記——《天天書香》,引導家長每天晚上陪伴孩子共同讀書20~30分鐘,并和孩子共同填寫《天天書香》手冊,積極營造濃厚的書香家庭氛圍,培育了很多家庭的閱讀習慣。
(4)形成了家長教育團隊。學校定期開展家長講座,互學互鑒,引領家長和孩子帶著夢想啟航。交流中,讓家長發表自己的想法,交流指導孩子學習的科學有效方法,解決了平時輔導孩子的困惑,積極想辦法提建議,借鑒經驗,共同提高,形成了家校教育合力。
(5)學校榮譽。通過學校教師的不懈努力和家長學校的持續建設,我們不僅提高了家長的家教知識和家教方法,更新和改變了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同時也得到了廣大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贏得了良好的口碑。這期間,我校先后獲得了“河南省卓越家長學校”“安陽市文明單位”“安陽市平安校園”“安陽市教育教學質量優秀獎”“林州市綜合考評先進單位”“林州市教學管理先進單位”“林州市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
2.展望
一朵花從種子到開花要經歷長期的過程,一個孩子的成長也是同理。教育孩子,培養孩子,任重而道遠。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拓寬家教渠道,更新家教方式方法,借助網絡化數字化平臺,鼓勵和引導家長多學習先進家教理念,多與學校溝通交流,多為學校宣傳助力。我們相信,有全國家校(園)共育數字化項目專家和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有家長的積極參與,有學校的不懈努力,我們的家校共育工作一定會越做越好。
【本文系201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重大項目“家校合作的國際化經驗與本土實踐研究”子課題研究項目“家校共育數字化對家長家庭教育主動性的影響”(課題編號:AHA180015-01122)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