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古詩語言簡潔、篇幅短,內容卻非常豐富,包含了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
古詩是小學語文教學重點,由于小學生認知不成熟、生活經驗少,古詩創(chuàng)作年代又較遠,這導致學生理解古詩有難度。
教師要從小學生的生活出發(fā),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理解古詩,激發(fā)小學生古詩閱讀熱情。
一、古詩閱讀教學現狀
以往古詩教學中,教師通常先帶領學生朗讀古詩,然后給學生講解古詩含義,最后要求學生背誦和默寫。這種教學模式僵化、教學手段單一,導致古詩閱讀教學氛圍枯燥,小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以朗讀、背誦、默寫方式開展古詩教學,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導致學生難以體會詩人的情感,增加了學生對古詩學習的抵觸感,最終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二、古詩閱讀教學策略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提高古詩閱讀教學質量,讓學生對古詩產生濃厚興趣是關鍵,所以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逼真、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帶領學生深入情境體驗和感受,感知古詩的意境,品味古詩的詩韻。
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讓古詩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比如在學習《題臨安邸》這首古詩時,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將這首詩描寫的景物直觀呈現出來。又如講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時,借助動態(tài)西湖景色圖帶領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既能刺激學生的感官,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fā)學生古詩閱讀興趣時,要以古詩的意境和景物為出發(fā)點,呈現相關的圖片或視頻,營造有趣、活躍的古詩學習課堂,才能達到古詩閱讀教學效果。
2.誦讀古詩,領悟趣味
古詩閱讀教學中朗讀的地位不言而喻,有效的朗讀是學生感悟詩詞內涵和情感的有效途徑。以往古詩閱讀教學中,朗讀方式單一,導致學生朗讀興趣不高,只是機械性完成朗讀,學生很難理解詩歌內涵,也體會不了詩人情感。
教師要引入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讀出情感。比如教學生分析古詩中字、詞、句的含義,然后分析詩人情感,讓學生在朗讀中讀出感情和節(jié)奏。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教師可引入競賽法,比如在小組中舉辦朗讀比賽,看哪組的讀書聲最響、讀得最有感情,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讓學生真正投入到古詩朗讀中,對古詩閱讀產生濃厚興趣,真正喜歡上古詩閱讀。
3.學思結合,構建知識脈絡
由于古詩學習難度大,在以往古詩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也就是逐字逐句翻譯和講解,讓學生記錄和弄懂古詩。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發(fā)揮,還很難掌握古詩學習方法。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構建以生為本的語文課堂,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學習和思考空間,促進學思結合,助力學生構建知識脈絡。
教師可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帶領學生探究問題,讓學生深入體會詩人情感。比如在學習《送元二使安西》時,教師可結合古詩內容和學習目標,設計對應的問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分析和思考,比如:
(1)這首詩寫了哪些事物,呈現了哪些場景?
(2)這首詩中哪個字是詩眼?
(3)詩人只是在寫場景嗎?他還期望什么?
通過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帶領學生理解古詩內涵與體會詩人情感,構建完善的知識脈絡,慢慢由閱讀古詩到與詩人共情,理解古詩的意境與情感,提高古詩閱讀興趣。
三、結語
古詩閱讀對小學生來說具有難度,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靈活應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趣味、真實的情境,引導學生有效朗讀,在多樣化朗讀中加深理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學思結合,構建科學、高效的語文課堂,助力學生思維發(fā)展,從而落實核心素養(yǎng)教育目標,讓學生以趣促學,在古詩閱讀中通古博今,將中國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黃婷.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策略探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003):94-95.
[2]曾潔.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學法指導研究[J].現代教學,2020,14(5):37-38.
[3]戴文佳.“三大定位”明方向,有滋有味學古詩——部編本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觀察,2020,24(1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