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



丹麥是彩色的,彩色代表了多元和開放、理解和包容,像是一種精神主義,又像是一種浪漫情懷。正是帶著這份情懷,丹麥人一邊尊重自然環境,一邊重視以人為本,用大把的時間與精力,去體驗真正的幸福——于是,他們獨特而引以為豪的“Hygge”文化,誕生了。
“Hygge”就像彩色一樣,含義非常寬泛,很難用幾個簡單的詞句去定義,但同時又無處不在。文化、建筑、美食、音樂、時尚、設計……大到宏觀的社會氛圍,小到生活里的各種細節,都有“Hygge”的影子。正如丹麥人所言:“當你感覺到舒適愜意,心靈輕松而愉悅,就是時候說出這個詞了。”
在城市景觀中,建筑是最具代表性的符號。
丹麥,作為最倡導文化開放的國家之一,無數頂尖的建筑師匯集于此,各種天馬行空的建筑設計層出不窮,最終成就了該國的又一大美譽——“世界建筑的精神麥加”。
2020年5月,聯合國宣布,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將成為2023年的“世界建筑之都”,并將于同年舉辦世界建筑師大會。事實上,這已不是哥本哈根首次獲此類殊榮,2018年全球最佳設計城市、2019年全球最具吸引力城市、2020年歐洲最具前瞻性城市等多項光環,早已讓它受到全世界的矚目。
哥本哈根之所以能得到如此多的青睞,與其擁有的大量特色建筑分不開。
在眾多建筑中,來自“BIG”設計事務所的作品“哥本山”,無疑最受丹麥民眾歡迎。哥本山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僅聽名字就令人一頭霧水,而它擁有的多重身份更讓人驚訝——這是一個集垃圾處理、山體運動、餐飲服務、生態環保為一體的公共空間。
哥本山的主要職責,是作為垃圾焚燒處理轉換供能中心,采用新一代的焚燒爐和技術手段,大大降低焚燒對生態的污染與破壞。同時,這里又是城市山地運動中心。要知道,在平均海拔只有31米、地勢平緩的丹麥,雖然有雪卻無山,這對熱愛滑雪的丹麥人來說是一件憾事。而哥本山的出現彌補了這個遺憾:在屋頂,BIG用特殊材料打造了一個人造斜坡,設計了一條長達1500米、最大坡度可達33度的滑雪道,即便是沒有雪的季節,也能讓人體驗一把滑板上的速度與激情。而在哥本山外側最長的立面,則是由不銹鋼玻璃纖維組成的高達85米的人造攀巖墻。





BIG還為這座能滑雪的焚燒廠設計了一個特殊的煙囪:每排放一噸二氧化碳,就會吐出一個經過特殊過濾處理、直徑15米大小的煙圈。這種煙圈由水蒸汽和燃燒后產生的二氧化碳組成,綠色環保。通過煙圈這種生動有趣且容易量化的形式,引起人們對碳排放的重視。
BIG的另一大代表作,是“VM住宅”——從空中俯瞰,兩套相鄰的住宅呈字母V和M形而得名。VM住宅最大的看點,是其造型獨特的陽臺:從正面看,整體完全由玻璃構成的墻面上,伸出了一個個“尖銳”的陽臺,這些陽臺的角度和朝向各異,看似凌亂卻令人眼前一亮。據說,在VM住宅內部共有80種不同戶型,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為了保證在有限的空間下,讓每家每戶都享受到獨立的日光浴空間。此外,BIG又別出心裁,將低處住戶的屋頂設計成高處住戶的花園,層層旋轉而下,極具美感與視覺沖擊。
然而,被譽為哥本哈根住宅建筑巔峰之作的,其實是IT大學的一棟學生公寓,它也被認為是“全世界最酷的學生公寓”。這棟公寓的建筑形式參考了中國福建的傳統土樓,是一棟整體呈圓柱形的建筑,內部是中空庭院,內外兩面都布滿了窗戶,那正是一間間宿舍。這種新穎而大膽的布局規劃,使得學生們既得到了高度開放和融合的空間,又相當美觀獨特,在國際上獲獎無數。





丹麥還擁有許多顏色炫彩、造型獨特的建筑,奧胡斯藝術博物館便是彩色夢幻的代名詞。
奧胡斯藝術博物館是北歐最大的現代藝術博物館,位于丹麥第二大城市奧胡斯。博物館建在高處,其建筑形式上圓下方,最抓人眼球的,是其頂部如彩色光環般的七彩圓形連廊。這個“彩色光環”名為“你的彩虹全景”,全長150米,寬3米,內部空間極為寬敞,加上無敵的全景透明視角,視覺體驗極佳。沿著觀景連廊循環漫步,每走一段,連廊的顏色都在發生變化,隨著光線的折射、天氣的陰晴轉換,結合下方的城市風光,能營造出截然不同的情緒氛圍。設計師歐拉弗·艾利森表示:“彩虹走廊刻意地要消弭‘里外的界限,讓觀眾和美術館的建筑與城市景象產生對話。”
當然,丹麥值得探訪的特色建筑還有很多,包括漂浮在海上的冰山住宅、如黑鉆石一般的丹麥皇家圖書館、活潑有趣的三色城市公園……這些形形色色的建筑,絲毫不讓人覺得違和。這是因為,丹麥人設計它們的初衷,都是從城市問題出發,考慮社區需求,尊重平等權利,熱愛和保護自然,而這恰恰需要提倡可持續發展的當今世界去學習。
不知何時起,“丹麥設計”似乎已經成了一個風靡世界的標簽,彰顯著丹麥人所崇尚的極簡主義與功能主義。你會驚嘆于這個國度的舒適感,以及丹麥人在享受生活這件事上,是怎樣值得稱贊與借鑒。
例如樂高,雖然是一種兒童益智玩具,但也深受世界各地成年人的喜歡,據統計,每年賣出的樂高積木數量可以繞地球五圈!這種玩具的玩法異常簡單,用一個個形狀、顏色多樣的小塑料塊,采用凹槽對接,加上簡潔的積木零件,便可以有成百上千種拼法,實現天馬行空的拼搭創意。但在這看似簡單的工藝制作后面,其實是由無數次的試驗堆積,才成就了其重復上千次使用也不會出現松動的高質量。不得不說,這小小的積木塊,背后折射的是丹麥人去繁就簡、簡約又不失個性的生活追求。
丹麥的家具設計也享譽全球。雖然丹麥的家具普遍外形簡約,但每件設計品都凝聚了設計師的心血:色彩的搭配、外形的弧度、細節的把控……小到臥室擺件、兒童玩具,大到一把椅子、一張沙發,都是設計師經過反復琢磨與推敲后,才呈現出來的藝術品。看似不經意,實則滿是“刻意的心機”。
在丹麥家具中,椅子最為出彩,可謂是丹麥設計的符號。看似外形簡潔普通,背后的設計卻大有學問,很多人甚至愿意等上幾個月的時間,只為在丹麥定制一把椅子。在丹麥,專門設計椅子的大師層出不窮,品類更是五花八門,樣樣齊全。有扶手和椅背結合,看起來像是抱著一顆蛋的“蛋椅”,大小符合人體結構,內有定型海綿,增加彈性,而且耐坐不變形;和“蛋椅”出自同一設計師的“天鵝椅”,外觀宛如一只靜態的天鵝,曲面構成的椅身,線條流暢極具美感,這是丹麥椅子中的經典;還有一種讓人深陷其中的“熊椅”,可以有效緩解身體疲勞,使人進入深度放松的狀態。
需要著重介紹的,叫做“Y椅”,又被稱為叉骨椅,靈感來源于中國傳統的明式圈椅,堪稱丹麥設計的代表作,熱銷全球。Y椅誕生于1949年,其設計師是丹麥四大巨匠之一漢斯·瓦格納。瓦格納在明式圈椅的基礎上去繁就簡,融合北歐風的有機線條,再加上光滑的椅面、流暢的椅身,配以手工編織的紙繩椅墊,既美觀又結實耐用。Y椅的關鍵還在于,借助精準的人體工程學尺度,使椅背可以完美地承托住人的腰部,減少普通椅子倚靠時的不適感。作為單品,Y椅可以完美地與多種桌子搭配,不管是家庭方桌、圓桌或是辦公桌都適用,而不同顏色的椅身,又可以適應不同風格的室內空間,體現出不同的場所氛圍。
“Hygge”文化,被譽為丹麥人的幸福配方。它其實并不難,講求的是去掉多余冗雜的欲望,回歸生活的本質,與家人朋友相聚,享受寧靜、幸福和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