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我國公益性數字圖書館版權問題現狀。提出應當根據營利性和公益性的數字圖書館的不同主體的性質,建立相應的不同版權制度。如公益性數字圖書館應采取靈活的法定許可制度和版權管理機制,建立適當的數字圖書館公益性補償等制度,實現各方利益的平衡。
◆關鍵詞:公益性數字圖書館;版權;著作權
一、公益性數字圖書館的版權現狀
運營模式的差異決定了數字圖書館可以分為公益性和盈利性。要研究公益性圖書館的版權問題,就必須明確不同數字圖書館主體的法律性質,并根據不同圖書館的性質的進行必要的調整。如何衡量數字圖書館的“公益性”?在確定數字圖書館的性質時,應以“無盈利利益”(nogainfulinterest)為標準。
高校和地方政府投資建設的數字圖書館是公益性數字圖書館。由于在實際建設中,這兩類圖書館都是以紙質信息資源為建設主體,自建的館藏作品全文數據庫、書目數據庫、專題題名等數據庫,作者自己的智力創造成果應予以完全體現。根據《著作權法》第十四條,類似地,這些作品應該受版權保護,不受侵權行為的侵犯。公益性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主要依靠購買和利用CNKI等商業數據庫,實現便捷高效的網絡管理和資源利用。同時,這些圖書館通過限制用戶或加密技術措施來限制作品的使用對象和范圍,本質上不是營利性活動。但目前我國著作權法,沒有明確規定公益性數字圖書館的性質,因此公益性數字圖書館常常面臨著作權人繁雜的版權糾紛和經濟補償等問題,這不利于公益性數字圖書館建設。例如,在2005年,著作權人聲稱已經發現他們的書“白領大師”未經許可復制而在在北京交通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的數字圖書館,所以他們要求法院判令兩所大學停止侵犯版權、道歉和超過40000元人民幣的賠償。
二、公益性數字圖書館應當適用的版權制度
(一)制定靈活的法定許可制度
在解決數字圖書館的版權問題上,國內學界觀點主流觀點認為應當適用法定許可模式。但是在互聯網時代如何應用法定許可制度成為問題的焦點。我國的法定許可規定了附加條款:“除了作者聲明沒有使用”,相當于設置法律許可的實施條件。公益性圖書館對著作權人作品的使用仍然是有限的。我國《著作權法》沒有考慮到公益性數字圖書館的“公益性”,將其界定為一般服務機構。《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也是如此,沒有區分是否為“公益性”的性質而對數字圖書館的權利和限制作了一般性規定。公益數字圖書館法律主體地位的缺失不利于其發展,虧損和無法持續運行的現象時有發生。營利性數字圖書館在遭受侵權控訴時,往往會利用其“公益性”作辯護,這就表明公益性圖書館應享有更大的豁免權。因此,應擴大公益性數字圖書館法律允許的公共利益范圍,將其確定為法律上的豁免主體,增加公共借閱權,盡可能避免或消除侵權風險。
(二)公益性數字圖書館適應當用補償金制度
公益性數字圖書館作為著作權人與公眾之間的服務中介,其發展應當得到保護。在許多發達國家,圖書館公共對外服務造成的權利人損失應通過公共借閱制度予以補償。因此我國的公益性數字圖書館在適當的情況下也應當建立補償金制度,在公益性數字圖書館使用著作權人的作品之后支付其補償金。一方面,避免復雜的程序;另一方面,防止過度壟斷著作權人索要高額的賠償,使公益性數字的圖書館的“公益性”的價值無法發揮。
(三)建立公益性數字圖書館的著作權統一管理機制
我國大大小小的數字圖書館是獨立建設的,兼容性差,發展較為混亂。因此,根據其建設體系的特點,各學科數字圖書館應從國家或政府層面建立聯盟組織,實行統一管理、合作建設、技術共享、版權糾紛集中處理。另一方面,無論采用何種授權模式和支付方式,都不能由每一個版權所有者和主體單位逐一完成。必須有相應的集團化管理組織,簡化程序,降低成本,提高許可效率。在我國,版權管理組織還不成熟,但例如中國音樂版權管理組織、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等一些非官方組織在維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與這些組織類似,公益性數字圖書館應該建立統一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通過集體管理組織,著作權人可以完成授權作品。這樣,數字圖書館聯盟與版權集體管理組織就無論是聯合授權還是對館藏進行合法補償等問題進行協商,才能有效實現大量作品的正確使用。同時,應當不斷完善管理程序,加強政府對組織的法律監督。
三、結語
在公益性數字圖書館發展的不同階段,我國有必要建立與其發展階段相應的法律制度。在法律建設階段,只有多方協調互補,才能實現各方利益的平衡。應當根據營利性和公益性的數字圖書館的不同主體的性質,公益性數字圖書館應采取靈活的法定許可制度和版權管理機制,建立適當的數字圖書館公益性補償等制度,實現各方利益的平衡。除此以外,中國數字圖書館應主動遵循個人利益服務于公共利益的必然發展方向。以公益服務為基礎,更有利于解決版權問題,促進數字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慧.數字圖書館著作權糾紛解決原則研究[J].情報探索,2016(12):40-44.
[2]范小燕,鄒林麗.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合理使用問題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6,38(05):13-16.
作者簡介
劉學(1982—),男,漢族,四川營山人,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專業,四川現代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