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明光



孟文豪
出生于江蘇省南京市,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作曲家、歌唱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流行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志愿者協會會員。2009年6月,創作歌曲《愛情的味道》獲得全國優秀流行歌曲創作大賽銀獎。2015年,創作歌曲《游子吟》入選中宣部第三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展播、中國音協中國夢題材創作大賽最佳創作獎。2016年8月,與韓磊合作《路的呼喚》成為中央電視臺《一帶一路》節目主題曲。2017年,作曲作品《冰雪夢飛揚》《天地同春》登上央視春晚。2019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擔任作曲、編曲的歌曲《青春暢想》入選第七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擔任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原創歌曲《追夢之路》制作人。擔任作曲歌曲《信仰》入選中宣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100首優秀歌曲 、獲得中央宣傳部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2020年底,由深圳寶安區區委宣傳部、寶安文聯為慶祝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重點打造的歌曲《前面是海》,由蔣開儒作詞、孟文豪作曲,由他推薦著名歌手韓磊演唱的歌曲,一經推出,便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孟文豪作為一名實力音樂人,曾為王麗達、閻維文等多名著名歌手創作歌曲,而且均成為了華語樂壇的代表性歌曲。在為他人創作的同時,孟文豪的本色演唱也贏得了歌迷的喜愛,充滿了無窮的力量。他善于將世界各地先進的流行音樂元素和中國本土音樂相融合,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他不斷借鑒、不斷融合、不斷創新,從而集音樂之大成,被譽為“天才音樂人”和“游走于現實與音樂界的魔力王子”。
勤學苦練 練就扎實基本功
孟文豪生活在一個藝術氛圍濃郁的家庭,為他提供了最初的音樂土壤。小時候就學手風琴、接觸評彈的孟文豪,對音樂有著極高的領悟力,音樂老師看到孟文豪與生俱來的極佳節奏感后,用拉丁、爵士等外來音樂,為他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在音樂道路上,剛開始我受到我父親和我爺爺的影響,我父親會唱樣板戲,會拉二胡,也會吹竹笛。小時候,我還經常跟爺爺去看戲,那時候有越劇、評彈等一些戲。后來,我在13歲的時候遇上我的老師,他姓馮,上海人,他是我喜歡音樂到走上音樂專業道路很好的一位老師。現在我還記得第一次去上課,他給我聽的是爵士樂。那時候我們常聽的是《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類歌曲或者一些民歌。馮老師就問我喜不喜歡爵士樂?我說很喜歡,他就訓練我那種節奏,就是兩拍里面一個三連音,培訓我對節奏的敏感度。”談起怎樣走上音樂這條路,孟文豪深情地回憶起少年時代至今不能忘懷的領路人。
走上音樂道路其實很難。小時候孟文豪家附近公園門口,有一個二手店,里面掛了一把吉他,那時候他還不知道那是吉他,但是孟文豪看到就特別喜歡。那把吉他是一位海員從國外帶回來的,他也不會彈,后來就寄賣了。孟文豪清楚記得當時賣27元,那時27元是一筆巨款。孟文豪就要求爺爺買下這把琴,爺爺說不行,你都不會彈買來干什么?后來孟文豪就給爺爺打工,攢了一個暑假,就買了這把二手吉他。拉過手風琴的孟文豪對吉他愛不釋手,簡單的單弦他還是會一點,后來一個朋友給他郵購了一本5毛錢的《怎樣彈吉他》,書雖然很簡短,但是比較詳細地介紹了吉他怎么彈,他就慢慢知道了吉他還要兩根弦、怎么定弦,后來到上海買了兩根弦,配上去后就開始練吉他。因為學會了彈吉他,也就有了到處演出的機會。
中學時代,孟文豪有幸進入歌舞團,能夠更專業地學習音樂。隨著技術提高,孟文豪發現沒有系統的理論知識支撐,他的音樂道路可能就此止步。發現不足后,孟文豪停了下來,重返校園,不驕不躁,最終如愿考入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在大學,他感受到了與同學們之間的差距,每日泡在琴房努力練習,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孟文豪上大學的時候,音樂不再像小時候那么單一,歐美的音樂進來了,港臺的流行音樂更是在大街小巷到處唱開,他希望自己能更專注地學音樂。當時,他和一位同學每天到熄燈前一直在學院琴房苦練,哪怕到了周末,別的同學去參加舞會,將青春瀟灑地旋轉、炫耀,或沉醉于花前月下美好的愛情里,孟文豪依然鉆到琴房里練琴,從大一到大三,孟文豪全部精力都在琴房苦學苦練中度過,由此打下了扎實的音樂基礎。
回憶大學那段艱苦的學習時光,孟文豪說,想成為一名優秀作曲家,必須下苦功夫,沒有捷徑可走,因為作曲和作詞是不一樣的,作詞的話,你可以半路出家,只要能寫作文,懂點填詞基本格式,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詞作家。但作曲不一樣,不僅需要專業的音樂素養,還需要廣博的知識,因為音樂對作曲要求更高,作曲家也不會是速成就能培養出來的,它需要長期學習,也需要豐富的人生閱歷。
北漂追求 音樂理想碩果累累
大學畢業后,孟文豪進入南京歌舞團擔任作曲,他還在南京開了個人工作室,建了南京第一家設備先進的錄音棚,同時也是國內Midi制作的先行者。在南京發展穩定,已有名氣的孟文豪,為了追求音樂理想,不安于現狀,選擇北漂,他要在音樂名家大腕云集的北京提升自己、證明自己,力爭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2003年,孟文豪來到了音樂前沿北京,這個機會與挑戰并存的城市。初來北京,他非常不適應,身邊沒有一個朋友,甚至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都碰不到一個熟人,更不知道自己的音樂夢在北京從哪里開始。而在南京,因為孟文豪的音樂做得特別好,包括當時江蘇衛視一些音樂節目都是他做的。離開南京前,他參加江蘇省第十屆青年歌手大賽 “為江蘇唱彩”文藝晚會創作,并獲得全國電視星光獎和廣電局歌舞類一等獎。這些都為他在南京帶來名氣,走在南京大街上,很多市民都認識孟文豪,都會親切地和他打招呼,而到了北京,誰也不認識他,這個落差太大了。孤寂時,他常常萌發了想會家鄉南京的沖動。但是,靜下心來想想,如果在北京遇到困難,一事無成就回到家鄉,他心有不甘,讓自己的音樂走向全國的夢想更無從談起。孟文豪堅信自己的實力,他的音樂天賦一定會得到更多人的承認。
挺住了初來北京那段人生地不熟的艱難時光,孟文豪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素養,不斷開拓自己的視野,終于以扎實的基本功和敏銳的洞察力,賦予了歌曲濃郁的時代氣息。在創作中,他深入挖掘現代人的內心被壓抑的熾熱情感,他的音樂獨樹一幟,引發更多人的共鳴。孟文豪不僅在音樂人才濟濟的京城扎了根,還做出了非常多、非常好的音樂,碩果累累。
2008年,孟文豪受邀參加中宣部和央視共同主辦的中秋晚會,并擔任音樂總監,為開場歌舞《嫦娥》編曲。
2009年6月,他創作的歌曲《愛情的味道》獲得全國優秀流行歌曲創作大賽銀獎。同年7月,參加中央電視臺《紅星藝苑·連云港水晶節》,并擔任音樂總監。
2016年1月,憑借創作的歌曲《游子吟》入選第三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最佳創作獎等殊榮。同年8月,與韓磊五度合作的《路的呼喚》獲好評,并作為央視《一帶一路》節目主題曲。
2019年,擔任央視春晚作曲、編曲的歌曲《青春暢想》,由關曉彤、王嘉、韓雪等演唱,并入選第七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編曲的舞蹈音樂《綻放》由林志玲主演;編曲的歌曲《今夜無眠》由費玉清、陳慧琳演唱;編曲的歌曲《朋友》由郎朗擔任鋼琴演奏,周華健、任賢齊演唱;編曲的歌曲《青春暢想》由楊冪、魏大勛演唱;作曲的歌曲《信仰》入選中宣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100首優秀歌曲,并獲得中央宣傳部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這首歌曾四度登上中央電視臺,在主打晚會上精彩演繹,受到觀眾喜愛,唱響了新時代主旋律。
2020年,擔任央視春晚成龍演唱歌曲《萬里長城永不倒》編曲,劉嘉玲、陳坤、夏利奧演唱歌曲《共同家園》編曲;擔任蔡國慶、伊麗媛演唱的歌曲《心在一起》作曲、編曲;擔任韓磊、佟麗婭演唱的歌曲《天使的陽光》作曲、制作人;參加中央電視臺CCTV-1綜藝頻道《2021新年音樂會——揚帆遠航大灣區》以“逐夢新起點奮進新征程”為主題晚會,擔任音樂總監。
音樂已分群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孟文豪的音樂風格鮮明、曲式多樣,與韓磊等國內眾多著名歌唱家都有過成功合作。工作中的孟文豪,是一個拼命三郎。對待音樂,他永遠有用不完的激情;作為一個音樂人,孟文豪拋棄塵世的浮名喧嘩,不拘泥于現有音樂的模式,他懷著對音樂近乎偏執的狂熱,潛心創作富有生命力的音樂。他不盲從、不跟風,執著地用真實去傳達心靈、傳達彼此的感動,用心靈與時空對話,與音符對話。他的音樂創作跨越民族、美聲和通俗,涵蓋舞蹈音樂、影視音樂、舞臺劇音樂等多種形式,賦予作品獨特的風格印記。本刊編者就當年一些音樂問題請教孟文豪老師,孟文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請您談談創作《前面是海》這首歌的體會
孟文豪:《前面是海》是蔣開儒老師作的詞,我和蔣老師7年前就認識了,當時到他的家鄉去采風,認識后一直希望有合作,2020年正好有這個機會。《前面是海》里有一句歌詞叫做“背靠祖國,面向大海”,蔣開儒老師的氣魄和胸襟一下子就把我感染了。開始我寫了好幾個版本,本來還想延續《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那種風格,想寫一首民歌。但是我覺得到我們這一代人聽的音樂、從小成長的環境跟上一代人都不太一樣,聽流行音樂更多一些。我就想我能不能跟原來的不一樣?所以就建議寶安文聯和韓磊合作,由他來主唱。為了創作出與歌詞風格貼切的曲風,我特意采用了流行和時尚的手法,歌曲開場用童聲演繹,以并不高亢,但又十分年輕的聲音,展現蓬勃的理想和希望。我希望這是一首比較流行、比較時尚一點的作品。
現在每年歌曲創作量很大,但是得到廣泛傳唱的歌曲并不多,對此您怎么看?
孟文豪:唱開的歌肯定是簡單的,曲高和寡。這也是長期形成的。所以作曲必須簡單,簡單到大家都能傳唱,你稍微難一點就很難傳唱。還有就是寫得走不走心?并不是旋律好聽就能流行,要正好某個時期所有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才能流行。
我也一直在各種場合強調,音樂已經分群了。原來是不分群的,一首歌全部人喜歡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現在的話,所有人基本上都有手機,他有自主選擇權了。我愿意吃什么,你愿意吃什么,跟原來不一樣的。就如有的人就愛吃個臭豆腐,你非得給他吃鮑魚,人家反而不高興。我覺得我們做音樂的,應該是叫引領音樂,就是你做好的音樂,你告訴他這是好的,而不能去迎合,因為我覺得現在有的音樂人就去迎合,誰喜歡什么,我就去迎合什么,這樣其實不對,我們要告訴他,什么才是最好的。
另外,老百姓平時聽歌就是日常的一個消遣,但是真正玩音樂的人,像有些音樂發燒友的設備,人家一對音箱幾十萬上百萬,甚至一根線就幾十萬。但是如果是普通人的話,也許買個200塊錢的多媒體電腦音箱他就很滿足了。所以現在音樂已經分群分得很細了。隨著大家經濟條件在不斷改善,每個人喜歡的東西他就有權利去選擇。如今隨著智能手機的流行,我們想聽什么歌曲都能通過手機去聽,可以更好地自主選擇。每年創作的大量歌曲,也就可以給更多人更多的選擇,而不應該再追求大家都能去聽,都去唱同一首歌曲。
對基層作曲人,您有什么建議?
孟文豪:在基層有基層的好處,其實好多人比如蔣開儒老師,都是從基層走出來的,好多著名作品都是在基層創作的。在基層有更多時間去琢磨。我覺得還是要多聽多寫,不管好與壞,你都寫下來,然后慢慢去琢磨,特別是作詞,有什么想法就必須寫下來,不然時間一長你就忘了。像我們都是有什么主題就寫在那放在那,過段時間再回頭來看,也許是另外的感覺。現在有些作曲人容易流入俗套。比如說社會上流行什么他就寫什么,我覺得不一定是這樣的,因為你跟著別人走永遠不行,你一定要有自己獨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