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寧松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變化,新課改逐漸的推行和實施,使得小學美術在小學階段的地位也不斷的上升,美術在小學教學中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進行基礎的理論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擁有一定的審美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生活審美也能奠定一定的基礎。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他們的情感認知不足,很難通過自己的能力去感受到美術的魅力,所以教師就需要在教學的時候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小學生獲得美術作品所帶來的情感體驗,在教學時,不僅是要滲透到日常的美術教學中,還要滲透到學生的生活的各個方面。需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美術技能,教師要培養學生用審美的眼光來看待世界,促使學生能夠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六年級美術;美術教學;審美培養
在當前人們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自身的觀念也隨之變化,由傳統的理論知識逐漸的轉變成為全方面發展的思想觀念,在現代的教學觀念中,認為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審美能力培養是能夠保證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素質全方面發展的關鍵點。小學的美術教師在進行教學美術的時候,在課堂教學時是比較傳統的,不注重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也不注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但是新課改之后,要求美術教師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能夠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從而去更好的認識世界、感悟生活。
一、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意義
1.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想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那么就需要建立在學生對事物仔細觀察和思考的基礎上,并且要根據一定的標準去評判是什么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信心、判斷力等都會得到一定的提升,從而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提高的能力不僅是能夠促使學生提高美術學習的能力,同時還能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能產生積極的影響。
2.陶冶學生道德情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生如果產生了一定的審美的意識,那么就會伴隨著學生一生的發展,其實從學生日常的穿著和他們的心態等,都能夠將他們的審美觀念體現出來,因此,小學的美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的去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樣能夠有效的增強小學生對自然、生活的熱愛程度,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小學生升華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全面的發展。
二、六年級美術教學的審美培養的策略
1.教給學生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去激發他們思維的創造性
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不能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有一定固定思維,根據教師給出的作品去模仿和刻畫,在新課標的環境下,教師應該讓學生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根據自己的想法去繪畫作品,這樣能夠讓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體驗到快樂,學生想象的東西需要通過手中的畫筆展現出來。比如教師在教學關于《不同形狀的葉子》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班級中先展示一副畫作,然后給學生講解刪減、添加、夸張等創作手法,之后讓學生再根據自己的想象來進行繪畫,這樣學生在進行創作的時候就會展現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對學生開展有效的方法指導,讓學生能夠靈活的運用,這樣就可以使得畫面更加的美觀和耐看,在這個過程中也是能夠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他們會去有意識、有想法的對作品進行再次創造,以他們的審美觀念來進行修改,這在無形中也能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2.積極引導,培養學生的審美興趣
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對學生積極的進行引導,因此美術是屬于一種視覺的藝術,這剛好是符合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美術作品的時候,要從視覺形象來引導學生學習,并且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激發學生對美術作品審美的興趣。藝術都是來源于并且又是高于生活的。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將美術作品放置在一定的生活場景中,給學生進一步的觀察美、感知美并且創造美的條件,這對于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是起到積極的作用。比如教師在教學色彩大家庭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充分的使用信息技術來給學生播放雨后彩虹的圖片或者是彩虹形成的視頻,還配有適合該場景的輕音樂,能夠讓學生完全的融入到這個過程中去,從而能夠清楚的分辨出紅、黃、橙等最基礎的顏色,這樣也能夠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3.從繪畫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提高審美能力
在進行繪畫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保證學生能夠在相互交流的基礎上來改善自己的審美能力。美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想要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那么勢必是離不開學校的大力支持,因此美術教師就可以給學校提出一定的美術活動要求,比如開展美術繪畫活動比賽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這樣的活動,給學校提出一個繪畫的題目,之后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來創作。比如在開展畫展或者是美術教師指導學生以某一個具體的主題來進行創作的時候,在這個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充分的發揮出自己的想象能力,使自身的想法能夠通過作品表現出來,但是由于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還只是一個初級的階段,因此在開展各項主題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咨詢學生對這某個主題的理解程度,是否已經超出了他們的理解和創作范圍,并且幫助學生去解決問題,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和引導,這樣能夠保證學生在遇到相應困難的時候能夠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敢于去面對困難、挑戰困難。等活動結束之后,教師需要對其中比較優秀、富有想象力、創造力的作品所屬人進行表揚,并且還要將這些作品展覽出來,讓學生能夠從中學習到其他優秀同學的繪畫優點,這樣能夠提高學生自身的審美能力。比如教師可以開展關于我的爸爸媽媽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爸爸媽媽繪畫出來,但是小學生的繪畫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教師就可以告訴學生不一定要將父母的肖像完全的畫出來,也可以通過日常的生活展現出來,那么這個時候就可以鼓勵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入的了解,可以將父母的一些特點和生活場景繪畫出來,這樣能夠讓學生獲得優質的創造結果,教師可以給小學生一定的鼓勵,可以是表揚,也可以是實質的獎勵,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繪畫的積極性,同時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并且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陳芳,趙立秋.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解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16):10-11.
[2]程露露.用審美的眼光看世界——淺談小學寫生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9(16):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