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

趙振 1995年生于江蘇徐州,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江蘇省青年書協行草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書法院特聘書法家,西北師范大學敦煌學院特聘教師、北京人文大學書法學院特聘教師、河北美術學院特聘教師,徐州文聯優秀文藝人才。入選國家級、省級、特邀展覽50余次。獲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第三屆江蘇文藝大獎——江蘇書法獎、江蘇省群眾文藝政府獎·第十四屆江蘇省“五星工程獎”,江左風流——江蘇省第九屆青年書法展·獎提名。

提及書法,便有一種特別的情愫,它好像長在我的身體里,鑄刻在我的腦海里,甚至有種不知“是否為錯覺的錯覺”——就為書法而生,賜予我這一生的命運與事業。藝術家需要熟諳專業技能,培養一種熱愛,癡迷的熱愛,為之放下當下所有,全力以赴地去琢磨、鉆研,這件事兒才“有可能”做好。
“不瘋魔,不成活”,藝術業內的一句行話,表達出諸多藝術家的精神與狀態……多少書法家為了攀登歷史的金字塔尖,破筆成冢,上下求索。書法是表達自我與心性的媒介,是筆墨精神與經典承傳的體現,一件優秀的耐人品味的書法作品,需要有高度嫻熟的技法,需要無數次的打磨與錘煉。而思想的深邃與眼界的開闊,直接影響了作品的高低,死守一方、固步自封,“堅持”一種面貌而不敢于變法,終歸落入俗套、淪為下品。
書法的本身我認為還是自然書寫,源于內心的本質,鉆研其中為之所做的功課都應當是書寫的媒介,通過經典的汲取來表達自我的書寫理想,才是自然且自由的書寫。書家的一生也是不斷繼承與變法的一生,每件作品的呈現都包含著作者對經典的思考和取舍,我一直在思考:每件作品的意義,每場展覽的意義絕不是僅僅“書寫”這么簡單的,它更像是一場思想上的撞擊,可以是個人的藝術觀念的表達,又或是不同審美取向的碰撞。而書寫的試驗也是一種改變,是突破自我模式下的一種嘗試,是探窺一位書家的書寫風格、審美趨勢與取法方向,敢不敢對于傳統經典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與雜糅,這需要堅實的手上功夫與一定的藝術智慧。
氣息的高古來自筆墨的精準與布白的高妙!我認為一件高級的書法作品,不會僅僅停留在眾所周知的技術層次上,要融會作者獨有的審美理念與思想情感,這是不可復制的,這是作者內心想要表達的東西。浩如煙海的書法史留下了無數種經典的風貌,關鍵在于如何發現屬于“我”的一面,在繼承中如何擁有自我的筆墨語言,形成自我的理念與體系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我認為一件高質量的作品最終一定是看技術之外的氣息,作品中所表達的各種矛盾與對立關系是否能和諧存在于一個空間當中,是否能清晰地表達出作品所呈現的內涵與氣象,甚至是“氣質”,而不是僅僅停留于書寫方面,這是極具個性的,就如同中國有十四億人,就有十四億種“感覺”,可以相似,但絕不會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