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楷雄 文小雨 陳晗 周偉
◆摘? 要:堅持深入理解和踐行“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構筑“五極融助”資助育人體系,創新高校資助工作,對高校家庭經濟貧困學子提供經濟援助、精神引導、學業幫扶、就業指導及個人全面能力提升,深度助力學生成長成才。構筑經濟扶困、心理強基、學業筑人、就業指導、精神扶志五個維度的資助體系,以實現五維一體融合助困。并通過大數據的“互聯網+”的大背景完善資助對象的認定評級機制,廣泛引入校友、政府、公益組織等社會資源實現資助筑人的全方位實踐。
◆關鍵詞:“三全育人”;資助育人;資助模式;成長輔導
近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國高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加強和規范學生資助工作的管理,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為實現強國目標提供人才資源。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深入理解和踐行“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創新高校資助育人體系,對家庭經濟貧困學生進行學業成績幫扶、價值觀念樹立、個人能力提升全方位扶持,為學生成長成才和就業發展提供機會與平臺,已經成為高校思政工作者亟待探究的課題。
一、構筑“五極融助”資助育人體系理論模式
1.創新新形式,資助育人全方位
打破將學生資助工作作為事務性工作的固化模式,除了持續在經濟上對家困生提供援助以外,要更大程度的關注家困生的個性化需求,加強價值觀人生觀的精神引導;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動“愛心結對”幫扶活動,組建“學習小組”,激發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學習發展的志氣,對促進學校良好學風的形成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構建新模式,資助育人全程化
在貧困學生臺賬精細化和實時更新的基礎上,全程追蹤學生的行為、成績、心理狀況等信息。并以此依據分層次、分類型做好學業幫扶;結合全程化、分層次的就業指導活動,加強家困生的就業團體輔導,從單純的物質資助向強能育心轉變。
3.打造新團隊,資助育人全員化
高校中不僅要要求資助管理人員、輔導員參與到資助育人的行動中,更應該廣泛邀請專業老師、后勤老師、行政領導參與到全員的資助工作中來。同時,發揮學校辦學歷史和過程中的各種資源,推動“校友導師”、“企業愛心點”、“社會愛心點”的建設和實踐開展,將資助和育人的實際結合落到實處,全員合力最大化實現資助育人價值。
二、推動“五極融助”資助育人實踐路徑
1.選取“三全育人”視域下的資助新模式為研究對象。從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現實要求出發,以前人研究成果的理論基礎為依托,論證“五極融助”資助育人體系理論模式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2.從目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面臨的實際情況出發,在更加重視教育質量、更加關注發展模式、更加強調體制改革創新的新階段,探討當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中實現五維一體融合助困,以及全方位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系改革;
3.構建高校學生資助工作“資助+育人”的雙重目標體系,探索高校資助工作中“五極融助”資助育人體系的主要途徑和創新機制,在實現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五極融助”新模式長效機制建立的同時,提高高校培養人才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度。
4.扶知與扶志有機結合,以“三全育人”為指導打造標識性品牌活動,提升當代大學資助教育內涵。著重扶貧扶志互相結合,在參與系列的品牌活動中深入學生對資助工作的感悟和理解,同時培養學生通過自身努力來改變貧困的決心和正確世界觀,真正做到扶貧加扶志的有機結合。
三、強化“五極融助”資助育人實效
建立健全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的多維度資助體系;做好發展型資助模式的頂層設計,用發展的視角、發展的目標、發展的載體、發展的路徑,解決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的問題,激發個體成長發展的內生動力。實施科學的創新措施以提升資助的實質開展水平。
1.以扶知為根本目的,有效促進貧困學生學業成績。創新的實施受助學生定期座談結合思想匯報的方式,引導和督促受助學生珍惜受助機會和學習機會,努力提升自身的學業成績和個人能力。
2.以扶志為基本宗旨,積極提升貧困學生價值觀念。進一步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豐富閱歷的同時完善學生人格品質,學會感恩并堅持將這一份愛心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不斷的傳遞下去。
3.以扶智為實現手段,全面提高貧困學生的全方面素質。經濟困難學生的全方面成才,包括綜合能力、心理素質、就業競爭力的提升等等。只有幫助受助學生順利就業以及高質量就業才是幫助他們的家庭走出貧困,乃至整個地區走出貧困的關鍵。做好無數個基礎單元的扶危助困,才是整個國家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根基。
扶貧重在扶志,助困實在育人。探索“五極融助”的科學資助育人體系,以經濟困難學生為對象,以經濟扶助為主要手段,多維度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幫扶,重在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提升其個人能力質素,做到“暖其心、扶其志、育人格”,最終實現多維度資助育人促學生全面成長成才。
四、結論
根據上文所述,一是從“三全育人”視閾綜合構筑經濟扶困、心理強基、學業筑人、就業指導、精神扶志五個維度的資助體系,以實現五維一體融合助困。二是要研究學生資助工作中要進行哪些方面的“五極融助”,怎么去實踐的問題,這是解決做什么的問題,這對高校從事資助工作和教育思政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三是研究資助工作中“五極融助”的主要措施和創新,這是解決怎么做的問題,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陳亮.“三全育人”模式下的學生工作體制創新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05):130-133.
[2]李效武.新時代高校貫徹“三全育人”理念的實踐創新研究[J].平頂山學院學報,2019,34(01):24-29.
[3]楊曉慧.關于新時期高校學生精準資助工作的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6(09):22-25
[4]田靜.“三全育人”視域下大學生資助育人策略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9(33):108-110.
通訊作者
陳晗(1974—),男,湖南工業大學教授,從事高等教育教學研究。
基金項目:湖南省學生資助研究會2020年研究課題(XSZZ202006);2018年湖南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專項研究課題(18FDY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