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大別山革命老區尤其是集中連片特困區域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聚焦紅色、綠色、發展、富裕“四個大別山”建設,推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483.97億元,比2014年增長78.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35018.69元、18557.73元,比2014年分別增長67.20%、58.09%。老區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68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54.94萬戶、163萬貧困人口成功脫貧。
一、強化組織領導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區域脫貧攻堅和振興發展相結合,推進規劃實施。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赴大別山各市(縣)調研,研究支持老區振興發展政策。湖北、河南、安徽三省政協建立三省溝通協調機制,輪流召開鄂豫皖三省政協主席座談會,協同推動重點事項。
二、強化頂層設計
出臺《關于推進實施<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工作方案》《關于加快推進湖北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推進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出臺關于深度貧困地區和定點扶貧的意見,結對幫扶大別山片區縣(市),加大項目、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幫扶支持力度,配合國家開展湘鄂渝黔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政策研究工作。
三、強化項目支撐
湖北省積極整合省級各類扶持資金,支持老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和民生改善?!笆濉逼陂g,每年安排中央及省預算內投資超過30億元,重點支持革命老區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醫療、水利、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縣鄉村道路、生態文化旅游、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垃圾污水處理、天然林資源保護、石漠化綜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等項目建設。大別山革命老區交通、水利和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大別山紅色旅游公路、黃鄂高速、麻陽高速、漢十高鐵等項目建成通車。
四、強化創新突破
加強科研平臺建設,做大做強湖北中科產業技術研究院。積極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對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建立研發機構、開展科研攻關等給予補助支持。黃岡市制定《推進規上企業建立研發機構行動方案》,推進企校聯合創新中心建設,新建企校聯合創新中心50家;加大科技特派員選派力度,進一步規范科技特派員管理和服務,選派200名科技特派員服務鄉村振興。全面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大別山革命老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清產核資、清人分類完成率100%。將縣域經濟發展作為老區振興的突破口,棗陽市成為大別山革命老區唯一全國百強縣。黃岡市黃州區、武穴市等5個縣(市、區)獲批國家整縣推進改革試點。
下一步,湖北省將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推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一是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快制定湖北實施意見。聚焦重點市縣和重點領域,聚焦人才、金融、土地等政策,加快制定湖北省實施意見,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徹到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全過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秉持創新引領、綠色低碳、開放共享的發展思路,培育新增長點。二是構建新發展格局,落實各項支持政策。支持革命老區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對接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戰略,繼續支持恩施州及符合條件的縣市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圍繞“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實行差別化的區域政策決策機制,實現錯位發展、差異化發展,拓展發展新優勢。三是找準發展定位,打造新發展高地。全面推進革命老區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推動革命老區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醫藥化工、紡織服裝、農產品深加工等傳統產業加速轉型升級。鼓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建設。加強跨省合作,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力爭到2025年,將湖北省革命老區建設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示范區、生態安全保障區、紅色旅游目的地、跨省協作創新區。四是強化組織保障,營造新發展環境。建立湖北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制定重點任務分工和年度工作要點。強化規劃引領,組織編制湖北省“十四五”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規劃,將革命老區作為重要內容。強化政策支持,謀劃一批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重大項目,強化溝通銜接,對接好國家即將出臺的“1+N+X”革命老區政策體系,將《意見》明確的重點任務、重點項目、重大政策分類納入國家“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區政策體系。
(國家發展改革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