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路透社7月23日報道,原題:遭受暴雨襲擊的中國中部正加快災后恢復工作 隨著圍困中國中部城市鄭州的洪水開始退去,從而使救援人員得以抵達受災區域,本周五這座遭受暴雨侵襲的1200萬人口城市正加快災后恢復步伐。
在仍被浸泡在齊腰深水中的街區,救援人員使用挖掘機、充氣船和其他簡易木筏將居民轉移到安全地帶,并給受困在高層居民樓的人員送去給養。一些救援人員是志愿者,使用的是當地建筑公司調配的挖掘機等臨時運送工具。志愿者李奎(音)說,目前對日常用品和食品的需求很大,“我們一天的工作從上午8時一直忙到(次日)凌晨,除了吃午飯和上廁所,一整天都在忙碌”。
在該市洪水已消退的其他區域,市政人員開始掃除樹枝,清理被洪水沖走的自行車和電動車等其他雜物。數萬名包括軍人在內的救援人員已被部署到更廣泛的河南省受災地區。來自鄰省的專業救援人員也已被召集到該省,并帶來專門用于為受淹街道和地下隧道等排水的車輛。
(作者艾米麗·周)
美聯社7月22日報道,原題:中國鄭州在遭受極端暴雨后開始展開清理工作 在遭受暴雨侵襲的鄭州,人們鏟除家中淤泥、拖走受損汽車、清理被毀財物。當地已設立40多個臨時站點提供清潔用水。一些列車在鐵軌上被困,救援人員為旅客送去食物和水。
(丁雨晴譯)
臺灣聯合新聞網7月23日報道河南遭暴雨襲擊。京廣隧道的救援清理仍在持續,確認有人員遇難。據報道,強降雨目前已造成全省133個縣(市、區)1306個鄉鎮757.9萬人受災,因災遇難56人,失蹤5人,全省已緊急避險轉移585193人,緊急轉移安置919519人,需緊急生活救助208033人。
(作者呂佳蓉)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7月22日文章,原題:中國發生水災后的大量捐贈 多年前,中國在慈善捐贈和志愿服務的全球指數排行榜上很靠后。但隨著財富增加,中國在捐贈指數排行榜上的位次快速上升。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本周河南遭受歷史性水災后,對受災人員的幫助大量涌現。據報道,來自中國企業的捐贈物資價值近3億美元,源源不斷送往該地區。中國新聞網站則允許河南用戶使用其頁面尋求援助。有微博用戶寫道:“感謝記掛河南人民的所有公司和個人!當面臨災難時,中國人民是最強大的。”類似慷慨捐贈去年也發生在新冠疫情震中武漢,當時捐給慈善機構的物資價值估計達59億美元。
中國公眾慷慨捐贈的巨大轉折發生在汶川地震后,當時成千上萬志愿者奔赴災區。2016年中國的慈善法頒布實施。從那時起,注冊組織數量增加一倍多。同樣壯大的還有私人捐贈者的群體。中國已逐漸成為一個捐贈榜樣——“為別人考慮比自己多”。志愿者幫助河南受災人員的畫面正向世界展現這樣的中國:人道主義救援是發自內心的,而非外界強求的。▲
(陳康譯)
環球時報202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