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榮 ,曹寧寧 ,張杉杉 ,姜玉風 ,王紅梅
(1.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皮膚科,天津 300120;2.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天津301617;3.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康復科,天津 300120;4.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藥劑科,天津 300120)
帶狀皰疹(HZ)是一種急性皰疹性疾病,病毒感染所致,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PHN)是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發病人群以60歲以上老年人居多。臨床表現為陣發性或是持久性的燒灼樣疼痛、刺痛、刀割樣疼痛,局部皮膚刺痛明顯,且30%以上的PHN患者會持續1年以上,少數可持續長達數年,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目前,現代醫學多采用鎮痛及營養神經類藥物控制病情,其療效短,且不良反應較大。因此,運用中醫藥方法治療PHN,已成為當前臨床治療方法的熱點。本研究采用補陽還五湯加減聯合梅花針治療PHN的療效優于口服甲鈷胺片聯合梅花針治療,取得顯著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20年5—11月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皮膚科門診的PHN患者64例。其中男29例,女35例,年齡55~75歲,平均年齡(64.95±5.95)歲;病程 1~6 個月,平均病程(2.78±1.58)個月。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帶狀皰疹后神經痛診療中國專家共識》[1]中PHN的診斷標準,即急性期治愈后,疼痛連續且超過1個月。
1.2.2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中氣虛血瘀型蛇串瘡的診斷標準,辨證要點為疲乏無力,精神萎靡,少氣懶言,舌有瘀斑或紫黯,苔白,脈細弱,局部癥狀則是皰疹消退后,遺留色素沉著或瘢痕,疼痛不止,入夜尤重。
1.2.3 納入標準 1)符合上述PHN的中、西醫診斷標準。2)近兩周內未使用過抗生素類藥物。3)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者。4)年齡55~75歲者。5)病程1~6個月者。6)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7)無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
1.2.4 排除標準 1)非PHN引起的疼痛者。2)同時進行其他治療且方法有效者。3)存在藥物過敏現象者。4)孕婦、哺乳期婦女。5)暈針患者。6)精神病患者。7)有出血傾向或凝血異常者。
1.3 分組和治療方法 用隨機數字表法,將64例患者隨機均分為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2例。治療組中男15例,女17例,年齡56~75歲,平均年齡(64.81±6.01)歲;病程 1~6 個月,平均病程(2.69±1.55)個月。對照組中男14例,女18例,年齡55~75 歲,平均年齡(65.09±5.99)歲;病程 1~6 個月,平均病程(2.88±1.62)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包括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采取口服補陽還五湯加減聯合梅花針治療。補陽還五湯方劑組成:生黃芪30~60 g,當歸尾 12 g,赤芍 12 g,川芎 12 g,地龍 15 g,桃仁 10 g,紅花10 g。夜寐不安者加夜交藤15 g,酸棗仁20 g;兼有氣滯者加香附10 g,郁金10 g;痛甚者加全蝎3 g,烏梢蛇10 g。水煎服,加水 1 000 mL,煮至200 mL,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1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周。梅花針治療操作方法:囑患者取坐位,用75%乙醇常規消毒。選用梅花針,以腕力沿神經分布疼痛區域進行叩刺,均勻地運用腕部彈力輕叩患部,先輕后重,從皮損周圍及邊緣開始呈螺旋狀向中心移動,控制頻率為每分鐘100次。叩刺時動作輕巧、用力平穩且均勻。同時,需注意切勿出血,避免感染發生。梅花針叩刺至皮損局部表面充血潮紅,但未見出血為度。隔日1次,1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周。
對照組采取口服西藥聯合梅花針治療。西藥給予口服甲鈷胺片(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107,0.5mg),每次 1 片,每日 3 次,1 周為 1 個療程,連續治療3周。梅花針治療方法同治療組。
1.4 觀察指標 1)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3]: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入組時和連續治療3周后分別進行VAS評分。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睡眠質量、精神狀態3個方面的情況,分數范圍在0~10分。具體計分方法:無痛,計0分;輕度疼痛但可以忍受,計1~3分;中度疼痛,睡眠受到影響但勉強可以忍受,計4~6分;重度疼痛、難以忍受,計7~10分。得分越高,則表示癥狀或體征越嚴重。
2)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評分[4]:兩組患者在治療3個療程后分別進行AIS評估其睡眠的質量。該表涉及入睡的時間、夜間蘇醒的次數、總睡眠時間等8項內容,總分為24分,得分高低與患者的睡眠質量成反比。具體計分方法:不存在失眠的癥狀為3分及以下;疑似存在失眠的癥狀為4~6分;存在失眠的癥狀為7分及以上。
1.5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VAS評分下降率,作為此研究的療效評定標準。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和連續治療3周后分別進行VAS評分,量表評分均由同1位專業醫師完成。治愈:基本無痛,積分下降率在90%以上。顯效:疼痛明顯減輕,積分下降率在70%~90%。有效:疼痛輕微緩解,積分下降率在30%~70%。無效:痛感無好轉,積分下降率低于30%。積分下降率和總有效率計算公式如下:
積分下降率=(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
總有效率=(有效例數+顯效例數+治愈例數)/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分析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進行統計學分析。所有計量資料均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內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VAS評分比較 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治療后均有改善,且治療組治療后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PHN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s)Tab.1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PHN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s) 分

表1 兩組PHN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s)Tab.1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PHN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s) 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2 6.79±1.45 4.35±3.12*治療組 32 6.88±1.36 2.03±0.65*#
2.2 兩組AIS評分比較 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治療后均有改善,且觀察組治療后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PHN患者治療前后AIS評分比較(±s)Tab.2 Comparison of AI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PHN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s) 分

表2 兩組PHN患者治療前后AIS評分比較(±s)Tab.2 Comparison of AI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PHN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s) 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2 9.85±3.92 4.20±1.32*治療組 32 10.12±4.08 2.01±0.72*#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3.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59.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PHN患者臨床療效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s of PHN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例
《黃帝內經·素問》曰:“人之所有者,血與氣。氣血盈,則百病而不生。”《景岳全書》亦言:“人有陰陽,即為血氣。陽主氣,故氣全則神旺;陰主血,故血盛而形強。人生所賴,維斯而已?!币虼?,氣血充盈暢通是人體日常生命活動的保障,氣血失和,百病乃生[5]。PHN患者大多年老體弱,臟腑功能低下,患病初期又多用苦寒清利之品,加之久治不愈,而傷及陰陽氣血,而致正氣虛衰。氣血瘀阻,運行不暢,傷及絡脈,致疼痛持久存在,故本研究擬用補氣活血之法,選方補陽還五湯治之。該方劑初見于王清任《醫林改錯》,為治療中風之著名方劑,也可廣泛應用于中醫病機為氣虛血瘀的其他疾病。方中重用黃芪,補益元氣,為君藥;當歸尾通絡活血而兼傷血,為臣藥;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協同當歸尾,以活血化瘀,地龍通經活絡,力專善走,周行全身,共為佐藥;合而用之,諸藥協同,共奏奇效。梅花針治療可以改善循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脈道得以暢通,促進局部皮損正常功能的恢復,降低PHN造成的痛感。
本研究選取的觀察指標包括VAS評分和AIS評分為主。通過對比治療前后各量表的評分,可以直觀評價PHN的改善情況。補陽還五湯加減聯合梅花針治療PHN,觀察組的臨床療效顯著。中藥湯劑依托中醫學“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理論基礎,通過聯合梅花針療法,內外治結合、針藥并用,安全性高,標本兼顧,臨床治療便于推廣。今后研究中,考慮增加納入樣本數量,適當延長觀察及治療時間,后期對患者及時進行隨訪工作,深入探究PHN患者病情發展及遠期改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