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蓓蓓

陳芳霞:陜西富縣鹿阝城街道開元社區黨總支書記
在陜西富縣鄜城街道開元社區,有個大家公認的大忙人—黨總支書記陳芳霞。之所以忙,大家覺得,是因為陳芳霞“管得特別寬”。
轄區大,有兩個村組、7個小區。
轄區人多,有3064戶居民10071口人。
轄區情況復雜,有機關單位、學校、商戶、流動人口……
“一個小家都不好當家,何況這么個大家呢?”說起社區工作,陳芳霞堅定地說:“沒點家法可不行。”
她口中所說的“家法”,就是在社區治理上充分運用“兩說一聯+”工作機制,實行網格化管理和四委兩長制。
“兩說一聯”即群眾說事、法官說法和干部聯村,“兩說一聯+產業興旺”“兩說一聯+鄉風文明”“兩說一聯+基層黨建”……“+”的是行之有效的治理手段。
在開元社區,每個地方都有網格員、樓長和中心戶長管理,及時掌握群眾訴求和社情民意,在解決群眾訴求上主要實行“五說”即群眾要求說、登門入戶說、主動邀請說、急事及時說、不便用卡說,全方位解決居民小區突發事件,群眾各類訴求,促進鄰里和諧。
2019年6月,鄜林小區居民溫忠宏喬遷新居沒幾天就鬧心極了。“樓下門面房開了家燜鍋店,一到做飯時間煙囪里的油煙就往我家里跑,嗆得人都不敢開窗戶。”
時隔一年,溫忠宏記憶猶新,溝通無果,無奈之下他找到陳芳霞,社區聯合城管、司法、物業等相關部門,召開“兩說一聯”調解會,解決了溫忠宏的煩心事。
陳芳霞說:“通過這個機制可以隨時把各相關部門聯動起來,發揮各自職能,齊心協力解決問題,辦事效率大大提升,群眾滿意度也高了。”
2014年以來,開元社區化解矛盾糾紛共計226件,已解決224件,矛盾糾紛發生率下降98%。走到哪兒,大家都說:“芳霞可是咱們的好當家!”
時隔5年,家住廣盛小區的老人張巧珍還記得陳芳霞為小區解決吃水的事。
廣盛小區、鑫泰小區是個人投資興建的小區,沒有物業,也沒有業主委員會,地下掩埋管道多年失修,導致居民家中經常停水停電。
2017年臨近年關,水務集團向住戶們索要多年來拖欠的水費32萬元,溝通無果后停水停電,急壞了居民樓里的105戶人家。事情很快傳到陳芳霞這里,她積極協調街道、電力局、水務集團等單位,成立小區業主委員會,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用“兩說一聯”和“四委兩長”迅速組織居民繳納所欠的水費,同時更換了飲水管道1000余米,改裝了進戶水表、電表,將小區沉疴多年的問題得以徹底解決。
“她不怕磨嘴皮,不怕多跑路,大冷天的天天來看施工進展,一直到弄好那天,才踏實地回去了。”張巧珍說,“芳霞就是我們的好閨女!”
2017年年底,團結路35盞路燈亮起來了;2018年,山城塬5公里的生產路修好了;2019年9月,湫家溝村9359平方米的巷道硬化了;2020年,在湫家溝村搞起了玉米采摘示范基地,種上了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水果玉米和糯玉米。
照亮的不僅是團結路附近居民的回家路,更是暖了千萬群眾的歸屬心;便捷的不僅是下雨不泥、下雪不滑、蘋果運得出的新路,更是連起黨和群眾的知心路;提振的不僅是產業發展、群眾增收的拳拳信心,更是陳芳霞的一顆為民辦實事、解憂愁的“赤誠心”。
“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急,辦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我為群眾辦實事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鞭策,作為一名黨員,我要把察民情、訪民意作為導向,讓社區服務更接地氣、更有溫度。”陳芳霞斬釘截鐵地說。今年以來,她帶領開元社區的黨員干部為群眾辦實事累計28件,惠及群眾3000多人。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讓大家對陳芳霞有了新的認知。
農歷大年三十,接到命令后,她將12歲的兒子送到妹妹家,投入到緊張的防疫工作中。走家串戶摸排轄區人口信息,監管服務隔離戶,布控點盤查……每天清晨6點至深夜12點,在開元社區防控卡點、居民樓的門前屋后,都會出現陳芳霞的影子,忙碌、細致而堅定。
“陳書記不僅給我們送米送面、送油送菜,還根據我們的需求,幫忙送餅干、送藥、取送快遞、處理垃圾,真的很不容易。”居民張先生說。
在防控布點,陳芳霞的眼神總是很犀利,問話很縝密,逢車必查,逢人必問—所有的問題都耐心地和大家溝通,并指導同事們進行登記。
“那5個月,陳書記一直都是連軸轉,家里都顧不上了。不僅要帶著我們工作,還要照顧我們,誰不按規定做好防護都是要被她罵的。”開元社區干部余萍說,“她不僅是社區群眾的衛士,更是我們的守護者。”
辛勤耕耘總會結出碩果,精誠所至總會繁花盛開,陳芳霞用一顆黨員的責任心、一份“當家人”的擔當、一名社工的孺子牛精神,得到了百姓們的肯定,成為老百姓心中的“好書記”。
陳芳霞還是特別忙,那是因為,她把居民群眾的“雞毛蒜皮”當作“頭等大事”,把家家戶戶的喜樂悲歡印在腦海、留在心頭。她是社區的守門員,是脫貧致富的領頭雁,更是一方百姓的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