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轉 馬雪蓮



摘 要:新時期我國推進鄉村發展、實現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是實行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戰略對于解決新時期“三農”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對鄉村進行分類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先決基礎,由此,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鄉村分類識別體系已是當務之急。該研究分析了影響鄉村布局和發展的主要因素,根據這些因素建立鄉村類型識別的方法體系,并按照“發展基礎→生產條件→交通條件→服務設施”的思路對各類型鄉村進行逐級識別,由此將構林鎮的鄉村分為特色保護型、城郊融合型、搬遷撤并型、集聚提升型和傳統農業型等5種類型,并根據不同類型的鄉村所具有的特點,提出了不同的發展策略。研究結果可為同類區域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分類識別;振興策略;鄧州市構林鎮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12-0001-04
Research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Rural Vitalization Type and Vitalization Strategy
WANG Shuzhuan et al.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and Tourism, Nanyang Normal Universtiy, Nanyang 473061,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China′s rural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hich is important to break the new era of “three rural” issues, and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deployment to achieve rural modernizati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rural areas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current stage of the r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China. However,due to the lack of a set of scientific and complete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 to classify the countryside, so this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This paper simply analyzed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rural layout and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ed a method system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rural types according to these factors, and identified each type of villages step by step according to the idea of “development basis→production conditions→traffic conditions→service facilities”. Goulin town village could b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specific protection, suburban fusion, relocation removal, gather ascension,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rural types,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was put forward.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regions to realiz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Rural vitaliz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Evitalization strategy; Goulin town, Dengzhou city
在中國近幾十年的城市化進程中,城市與農村人員、資金、商品、技術以及信息等方面的交流,造成城市化加速,農村的空心化嚴重,形成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格局,農村發展問題成為中國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問題。為了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融合發展,中央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1]。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活富裕、治理有效和生態宜居”,而鄉村發展會受到發展基礎、生產條件、交通條件、基礎設施等多個因素的影響,表現出差異性和多元化。鄉村振興類型識別有助于明確各村發展的方向,有利于對各種資源整合,加快鄉村發展的速度,因此有必要對鄉村類型進行分類討論。如何根據鄉村的地形條件、資源稟賦、市場區位、發展基礎等影響因素來識別鄉村類型以及根據鄉村優勢、轉型目標,科學選擇振興策略成為重點和難點。
1 鄉村振興識別思路與指標遴選
村莊的長期演變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每種因素影響的強度、尺度以及具體表象均不同,使得鄉村演化具有差異性和多元化。結合其它學者研究成果[2-3],綜合考慮代表性、科學性、可行性等原則,從4個維度構建了鄉村振興類型識別體系。具體指標為:①發展基礎:自然環境是鄉村發展的基礎,為其提供水資源、土地資源等重要資源,鄉村的發展更加依賴自然環境,地形、河流對鄉村的布局以及形態影響不容小覷,用區位條件、自然資源、建設條件來表示村莊的發展基礎;②生產條件:工業化的推進使得農村的勞動力向城市流動,導致農村空心化嚴重,改變了鄉村原有的格局,用村莊生產總值、人口規模、耕地面積三個因子來評價;③區位條件:交通貫穿于人們整個生產生活之中,是聯系的紐帶,主要的交通干線會改變鄉村的布局,交通條件的改善往往能夠加強鄉村與外界的聯系,用交通條件、建設用地來表示;④服務設施:該指標可反映村莊當前經濟發展的現狀,為居民生活提供服務的方便程度,對居民的吸引程度,選擇用醫療設施、水電設施、商業服務、教育資源、老年活動中心來評價。
2 研究方法
(1)對調研和統計數據進行數據標準化處理,采用 min-max標準化方法處理,具體公式如下:
式中:Yij為評價指標標準化后的值;xij表示第i個村的第j項指標;xmax代表相應指標最大值;xmin代表相應指標的最小值。采用熵權法確定各指標權重[4]。
(2)在此基礎上運用加權求和法,即指標權重和標準化值相乘求和。公式如下:
式中:Rik是第i個行政村的k維度指標測度,k為發展基礎、生產條件、交通條件、服務設施等維度的指標;j=1,2,…,n;wj為第j項指標權重。
(3)鄉村振興類型識別。村莊類型識別遵循主導因素一致性和相鄰地域相似性原則,綜合考慮各維度對鄉村發展的影響程度,根據“發展基礎→生產條件→交通條件→服務設施”的思路,利用以上計算方法分別對發展基礎(D)、生產條件(P)、交通條件(T)、服務設施(S)4個維度進行逐級分類識別,數值較高用各維度的字母表示;再結合村莊的實際情況以及領導的建議,確定鄉村振興的主導類型。
表1 各指標權重
[維度指標 單項指標 指標權重 發展基礎 區位條件 0.14 自然資源 建設條件 生產條件 村莊生產總值 0.19 人口規模 耕地面積 交通條件 交通條件 0.23 建設用地 服務設施 醫療設施 0.44 商業服務 水電設施 教育資源 老年活動中心 ]
3 案例區概況
河南省鄧州市構林鎮位于河南省南陽市西南邊,南陽盆地西南邊,地處112°07′~111°21′E,32°30′~32°16′N之間。南邊與湖北省襄陽縣接壤,北邊與南陽市白落鄉相接,東邊與劉集鄉毗鄰,東北邊隔刁河與小楊營鄉和桑莊相鄰,西邊與陶營鄉、都司鄉為鄰[4]。構林鎮面積約162.75km2,東西長約7.75km。全鎮有行政村26個,自然村30個,總人口7.56萬人,其中農村居民7.136萬人,約占總人口的94%。構林鎮以第一產業為主,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比重較低,村鎮企業決定本鎮的經濟發展,其中加工業、建材工業、食品工業等發展較好,工業結構正在改善。目前,構林鎮是鄧州市城南最繁華的集散地。
4 結果與分析
4.1 鄉村振興類型識別結果 根據前述研究方法,結合區域實際情況,區位條件、自然資源、交通條件、教育資源等指標采用專家評分法(表2)。數據主要來源于實地調查和當地政府統計;村莊人口規模、生產總值、耕地面積、交通條件等指標數據主要來源于2019年當地政府統計。根據表2對各項指標進行打分,得到各自然村具體情況如表3。
通常情況下,發展基礎限制了鄉村的發展格局以及演變方向,而交通條件以及服務設施則決定鄉村發展的潛力。根據對鄉村振興戰略村莊識別的思路與方法,將發展基礎以70為界,生產條件以0.39為界,交通條件以80為界,服務設施以71為界,將各維度分成高、低值兩部分,然后逐級識別,結果見表3。繼而,考慮鄉村的差異性和多元化,主導因素一致性和相鄰地域相似性,綜合判斷鄉村發展方向,將構林鎮鄉村振興的鄉村類型識別為特色保護型、城郊融合型、搬遷撤并型、集聚提升型、傳統農業型5類,具體分類結果如表4所示:
4.2 鄉村振興類型特點及振興策略
4.2.1 特色保護型 該類型指標中僅服務設施(S)水平高一些,但考慮到目前賀營村已被提名傳統村落,且有較為知名的明代道教圣地東頂祖師殿,故僅將其列為特色保護型之列。構林鎮歷史悠久,有許多遺址,除賀營村較為有名外,其它還有鎮西北的墨城遺址和西南的漢代都城遺址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鎮南宋代白馬寺遺址、鎮西岳飛抗金屯兵的“老營河”遺址等。這類鄉村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和旅游業的發展,將會有轉型的機會。該類鄉村應保護和修繕歷史文化遺址,挖掘傳統文化的價值,使其重新煥發活力;同時政府要進行旅游區的規劃,重視對交通條件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提升鄉村的整體風貌,增強競爭力;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實現有效保護、有序開發,以實現該類鄉村的轉型和發展。
4.2.2 城郊融合型 該類型指標中至少有3項都屬于高值范圍。該類型的村莊主要分布在構林鎮中心周邊以及主要交通干線附近,發展基礎良好、交通便利,服務設施條件好,有一定經濟基礎,易接受中心鄉鎮的輻射,居民就近工作,今后發展的方向是城鄉融合和一體化發展。該類型鄉村可依托城鎮的優勢,加強人居環境的治理,提高交通、服務設施的配置,加強城鄉的互聯互通,優化城鄉發展的布局結構;加強建設用地的規劃,引導居民對于住房用地的集約;強化在本鎮的重要地位,吸引偏遠地區的農戶來居住,要盡量保留鄉村原有的特色。
4.2.3 搬遷撤并型 該類型指標中無1個屬于高值范圍。該類型鄉村的特點是:規模過小,經濟來源少,發展潛力小,基礎設施落后,地處偏遠地區,交通不便的鄉村,或該鄉村受地質災害嚴重。今后的發展方向為注重生態恢復及生態保育功能。該類鄉村勞動力外流顯著,對于本類型的鄉村應充分考慮居民搬遷的意愿,對于選址要慎重,生態搬遷與有序搬遷并行;要重點關注新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治理能力的提高;建立新的社區關系,加強社區內部的凝聚力;按照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的原則對原住地進行治理。
4.2.4 集聚提升型 該類型指標中有2個屬于高值范圍。該類型村莊主要分布在鎮中心區的周邊地區,該地區發展基礎和交通條件良好,或生產條件與服務設施基礎優良,具有一定人口規模和輻射能力,有相當的發展潛力,今后的發展方向為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水平,進行農業產業的轉型,打造宜居的生活環境;根據鄉村的發展基礎、交通條件,確定各鄉村的發展方向,促進鄉村的專業化發展,提升鄉村農業的整體效益;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上也可加入生態農業,開設生態農場、加工工廠等,促進鄉村向多元化發展;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如:農民創業稅收補貼,貸款金額上調,高技術勞動力的待遇提高等,促進城鄉信息、技術、資金以及勞動力的相互交流。
4.2.5 傳統農業型 該類型指標中只有1個屬于高值范圍。該類鄉村主要分布在距鎮中心較遠處,耕地面積較廣,發展基礎和生產條件較好,但交通條件較差,農村勞動力的外流導致鄉村發展緩慢,多經營傳統農業。今后的發展方向是提高農業的基礎設施,發展多功能農業,實現農業的優質化、特色化,同時,要不斷改善耕地質量,提高耕地的產出量;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建設,保證城鎮農副產品的供給;對于醫療、養老等服務設施要加大投入力度;政府應加強對農業的補貼,提高鄉村的人均收入,促進鄉村的經濟發展;要深入推進綠色農業,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使各鄉村有自己的特色,提升農業的整體效益,提高鄉村的活力。
5 小結
鄉村類型識別是鄉村振興戰略分類施策的基礎依據,從發展基礎、生產條件、交通條件、服務設施4個維度構建鄉村振興村莊類型識別方法體系,并對構林鎮村莊類型進行識別。從可行性層面看,識別體系不涉及一些復雜的經濟社會指標,僅考慮影響鄉村未來發展的重要指標,可節省大量的實地調查的時間成本;指標體系中的交通條件、服務設施情況相關數據,可結合農村調查問卷的數據計算得到。但仍要指出的是,鄉村發展還受到管理人才、特殊政策、治理創新甚至不可預測因素的影響,按照村莊識別方法體系得到的類型識別結果,需結合當地政府、干部的建議進行一定的調整,將會更符合地方實際發展情況。
參考文獻
[1]黃祖輝.準確把握中國鄉村振興戰略[J].中國農村經濟,2018,(4):2-12.
[2]文琦,鄭殿元.西北貧困地區鄉村類型識別與振興途徑研究[J].地理研究,2019,38(3):509-521.
[3]喬陸印.鄉村振興村莊類型識別與振興策略研究——以山西省長子縣為例[J].地理科學進展,2019,38(9):1340-1348.
[4]馬艷梅,吳玉鳴,吳柏鈞.長三角地區城鎮化可持續發展綜合評價:基于熵值法和象限圖法[J].經濟地理,2015,35(6):47-53.
(責編: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