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關于實現鞏固拓展生態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積極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鞏固拓展生態脫貧成果,促進鄉村振興。
意見目標:
到2025年,脫貧人口通過參與生態保護、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和發展生態產業,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明顯增強,生態脫貧成果得到有效鞏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滿足能力不斷提升。
到2035年,脫貧地區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生態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生態美、百姓富“雙贏”局面基本實現。
過渡期原則:
1.堅持幫扶政策平穩過渡。
2.堅持幫扶力量鞏固拓展。
3.堅持幫扶措施長效穩定。
主要任務:
1.促進脫貧人ロ穩定就業。
2.支持脫貧地區產業興旺。
3.加快脫貧地區生態宜居。
4.加強脫貧地區科技支撐和人才幫扶。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財政部 國家鄉村振興局關于實現鞏固拓展生態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廳(局)、鄉村振興部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任務,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采取了許多具有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經過8年持續奮斗,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生態扶貧作為“五個一批”脫貧攻堅重要舉措之一,帶動20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改善了貧困地區生態環境,為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作出了積極貢獻。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要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鞏固拓展生態脫貧成果,促進鄉村振興,特制定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將鞏固拓展生態脫貧成果放在突出位置,繼續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加快生態產業提質增效,為實現鞏固拓展生態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到2025年,脫貧人口通過參與生態保護、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和發展生態產業,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明顯增強,生態脫貧成果得到有效鞏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滿足能力不斷提升。到2035年,脫貧地區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生態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生態美、百姓富“雙贏”局面基本實現。
在過渡期內,堅持以下原則:
堅持幫扶政策平穩過渡。過渡期內在鞏固拓展生態脫貧成果上下功夫、想更多辦法、給予更多后續幫扶支持,特別是向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傾斜。在生態補償、國土綠化、造林(種草)專業合作社(隊)、生態產業等幫扶政策保持總體穩定的基礎上,分類優化調整,逐步推進生態扶貧政策向穩定政策轉變,增強生態脫貧穩定性。
堅持幫扶力量鞏固拓展。堅持“志”“智”雙扶,繼續向重點地區派出掛職干部,加大科技幫扶,提升基層一線工作能力。引導林草龍頭企業進入脫貧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產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密切利益聯結機制,拓展脫貧群眾增收空間。
堅持幫扶措施長效穩定。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將各項幫扶舉措落到實處。創新體制機制,充分調動政府、社會、企業、脫貧人口等各方面的積極性,確保鞏固生態脫貧成果各項舉措見實效、可持續、利長遠,推動脫貧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二、主要任務
(一)促進脫貧人ロ穩定就業。過渡期內逐步調整優化生態護林員政策。加強生態護林員管理,明確管護責任、管護邊界,做好生態護林員隊伍服務、管理、培訓等工作,逐步提高生態護林員素質能力和保障水平,推進生態護林員可視化、精細化管理,夯實推行林長制和鄉村振興的基礎。支持脫貧地區林業草原基礎設施建設和管護廣泛采取以工代賑方式。支持各類自然保護地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嚴格保護的基礎上,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生態管護,建立健全特許經營制度,吸納本地脫貧人口就近就地就業。
(二)支持脫貧地區產業興旺。圍繞“擴規模、豐品種、調結構、降成本、提質量、拓市場”,充分挖掘綠色產品發展潛力,在尊重市場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指導脫貧地區根據區域生態資源稟賦、發展條件、比較優勢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繼續推動木本油料、經濟林、林下經濟、竹藤、種苗、花卉、生態旅游和森林康養等生態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形成結構優化、功能完善、附加值高、競爭力強的現代生態產業體系。鼓勵地方自行建設現代化特色生態產業示范園。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打造綠色食品、森林生態標志產品等品牌,創新產供銷模式,鼓勵經營主體發展電商、微商,開展多方式線上線下對接,大力實施消費幫扶。
(三)加快脫貧地區生態宜居。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脫貧地區生態保護修復。省級林業和草原、發展改革、財政、鄉村振興部門將國土綠化、生態工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項目資金繼續向脫貧地區傾斜,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拓寬群眾的生存空間。鞏固完善脫貧人口參加的造林(種草)專業合作社(隊)模式,推進從造林種草轉向看林護草護濕護沙護野生動植物、森林撫育、有害生物防治、林草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推廣等林草一體化建設。支持脫貧地區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繼續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因地制宜開展庭院綠化、四旁綠化、鄉村公園建設,形成具有鄉村特色的綠化景觀。
(四)加強脫貧地區科技支撐和人才幫扶。延續脫貧攻堅期間各項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引導林草人才服務鄉村振興長效機制。鼓勵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科技推廣機構和具備條件的企業加大生態產業關鍵技術研發推廣,以及生態產業領域科研人員深入基層開展研究,切實解決生產、加工等環節以及管理方面遇到的問題。加強農林高校、科研單位與地方的交流合作,開展協同創新,促進成果轉化。繼續實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加大林草鄉土專家聘任力度,構建以本土人才培育和外部人才引入雙輪驅動的鄉村人力資本積累體系,開展技能培訓、技術講座,不斷提升基層技術人員和林農能力素質。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建立鞏固拓展生態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領導機制。健全中央統籌、行業主推、地方主抓的生態幫扶工作機制,推進工作力量、組織保障、規劃實施、項目建設等方面的有機結合,將實現鞏固拓展生態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大舉措納入“十四五”規劃,做到“一盤棋、一體化”推進。
(二)加強部門協調。各地林業和草原、發展改革、財政、鄉村振興等部門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地方黨委、政府工作安排,加強協調配合,認真研究制定實現鞏固拓展生態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政策措施,細化目標任務,并納入當地年度工作計劃。
(三)加強宣傳推廣。要及時總結提煉鞏固拓展生態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的典型案例、經驗做法、先進模范,形成一批可復制可借鑒的典型經驗、模式做法向全行業宣傳推廣。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