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蓋
摘 要:文章針對高原高寒對蓄電池的容量、充電接收能力、蓄電池極板、供電狀態的影響性展開分析,通過研究做好蓄電池日常養護、控制蓄電池放電程度、合理調整電解液濃度、進行蓄電池地埋改造、加強蓄電池狀態監測等對策,以延長蓄電池使用壽命,確保高原高寒地區通信過程的通暢性考。
關鍵詞:高原高寒地區;蓄電池極板;蓄電池容量
中圖分類號:TM9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1064(2021)03-026-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3.012
高原高寒地區一般指海拔在3 000m以上,長年可見山頂積雪的地區,其環境特點是溫度低,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晝夜溫差大,常年溫差10℃~20℃,最高溫差可達30℃,夜間最低溫度可達-40℃,冬季寒冷期長達6個月,大氣壓約為一般平原地區的60%,含氧量約為一般平原地區的40%~70%。在該環境下會對蓄電池性能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文章基于以往實踐經驗,提出可靠的應對策略,不僅可以對蓄電池運行狀態進行保護,而且對通信系統工作狀態穩定性的維持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1 高原高寒對蓄電池的影響
1.1 蓄電池容量
如圖1所示,利用實驗研究不同溫度下蓄電池容量的變化情況。由圖1可以了解到,隨著溫度的不斷降低,蓄電池容量呈現出不斷下降的狀態。總結此類問題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蓄電池的電動勢與環境溫度成正比。在較高的工作溫度下放電,蓄電池可以獲得較大的電量,溫度較低時電量減少。低溫降低了負極活性物質的利用率。蓄電池在低溫狀態下放電時,負極板鉛電極逐漸形成硫酸鉛,硫酸鉛隨放電時間增加而逐步向電極深處擴展,使活性物質中的微孔變窄,同時電極區至反應區距離增大,又使擴散速度變小。溫度越低,微孔堵塞現象越嚴重,導致活性物質利用率降低,嚴重時還會引起停止放電的問題。低溫環境也增大了蓄電池內阻,在外部環境溫度下降到0℃以下后,工作溫度每下降10℃,其內阻也會增加15%,從而減少了蓄電池的既定內存。導致此類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作溫度越低,蓄電池內部的電解液黏度也會增加,這也會限制其擴散速度,導致內阻增大問題出現。
1.2 充電接收能力
目前,高原高寒地區通信保障系統中所使用的蓄電池主要以鉛蓄電池為主,在電池充電、放電過程中,存在電化學極化以及濃度差極化現象,尤其是進行大功率電流充電和放電處理時,此類現象的明顯性也會提升。在蓄電池工作時的外部環境溫度小于0℃時,對蓄電池進行充電,蓄電池內部擴散電流密度會處于一個較小值范圍。隨著溫度的不斷降低,其密度范圍也會不斷縮減,但是交換電流密度所受影響較小,這樣便會擴大濃差極化現象,使蓄電池充電接收能力受到較大的負面影響,出現充電效率低下的情況。
1.3 蓄電池極板
蓄電池正常放電狀態下,極板上會在電流作用下與稀硫酸發生化學反應,在電極表面形成一些小顆粒的硫酸鉛;隨后進行充電時,又被重新還原成二氧化鉛和純鉛,這也是蓄電池的工作原理。如果蓄電池放電后在較長時間內沒有對其進行充電,那么附著在電極表面的硫酸鉛顆粒也會不斷溶解到電解液當中,溶解量和溫度成正比。如果外界溫度逐漸下降時,溶解在電解液中的硫酸鉛會逐漸趨向于飽和,在到達飽和狀態后,多余的硫酸鉛便會析出,以結晶的形式附著在蓄電池極板表面。此時,進行充電操作時,附著在表面的硫酸鉛顆粒并不能完成還原操作。尤其是在高原高寒環境下,因為該區域的晝夜溫差較大,如果蓄電池處于充電不足的情況,會加劇此現象發生,影響到蓄電池的工作狀態。
1.4 供電狀態
除了上述提到的影響內容外,在高原高寒環境下也容易出現供電狀態不穩定的情況,具體表現為蓄電池供電出現欠壓問題,導致設備啟動時間較長,或者無法啟動的情況。導致此類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如下:在電池放電過程中,存在電化學極化以及濃度差極化現象,而蓄電池工作時的外部環境溫度小于0℃時,對蓄電池進行放電時,因為蓄電池內部擴散電流密度較小,且交換電流密度變化幅度較小,在較大濃度差的影響下,也會使其輸出電壓出現下降的情況,即欠壓現象。此類情況的出現,也直接影響到系統的放電效率,影響到蓄電池工作狀態的穩定性。
2 高原高寒通信保障中蓄電池保護對策
2.1 做好蓄電池日常養護
通過做好蓄電池日常養護,可以減少環境腐蝕帶來的影響,以此確保蓄電池外殼的穩定性。在具體養護過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檢查蓄電池安裝位置是否牢固,在其側面和底部需要利用橡膠墊或橡膠塊對其進行固定,減少晃動問題發生。同時,需要檢查極樁和電纜連接位置,及時處理連接點表面附著的雜物,對松動處做好固定,穩定整個結構的輸出過程。其次,保證蓄電池外表的干燥性,在高寒地區晝夜溫差影響下,很容易在結構表面附著水滴,同時隨著使用年限的增長,也會在表面堆積一些灰塵、析出一些電解質,增加電極短路的風險。因此,需要定期清理蓄電池表面的附著物和氧化物,確保電流輸出過程的穩定性。最后,檢查通氣孔的通暢性,如果出現氣孔封堵情況,很容易出現蓄電池張股問題,甚至還會導致爆炸事故發生,因此需要做好該環節的檢查工作,滿足運行要求。
2.2 控制蓄電池放電程度
通過控制蓄電池放電程度,能夠維持穩定的供壓狀態,提升通信系統運行狀態的可靠性。前文中已經簡單提到過,蓄電池在低溫環境下的容量會處于快速衰減狀態,這樣也會影響到設備啟動過程的順暢性?;诖?,也需要對蓄電池放電程度做好控制工作,具體內容如下:在白天通信系統運行期間,所使用到的蓄電池放電量不能超過額定電容的25%;而晚上進行放電時,蓄電池放電量不能超過額定電容的50%??紤]到這樣會影響通信保障供應過程的持續性,因此可以適當增加蓄電池數量,以補充供電量的不足[1]。
2.3 合理調整電解液濃度
通過合理調整電解液濃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極化現象,從而確保蓄電池充放電過程的穩定性。在高原高寒環境下,受溫度及氣壓因素影響,也會增加電解液的揮發速度,同時也會降低反應速率,減少蓄電池電量。基于此,需要對電解液濃度進行適當調整,同時在調整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對電解液濃度進行適當調整,增加濃度值需要結合區域氣候條件進行計算,確保其濃度值的合理性。其次,做好電解質填充材料的合理選擇,做好電解質內部雜質的清理工作,這樣可以穩定蓄電池內部存儲容量的合理性,從而延長蓄電池使用壽命[2]。最后,對蓄電池濃度進行實時監測,及時調整電解液濃度,提高蓄電池工作狀態的穩定性。
2.4 進行蓄電池地埋改造
進行蓄電池地埋改造工作,可以減少外界溫度對蓄電池工作狀態的影響,提升通信工程運行狀態的穩定性。如某地區在改造過程中,選擇外掛單電池作為通信系統的供電載體,設置電池容量為60Ah~100Ah。同時在該區域結合其供電方式,也設置了長50cm、寬25cm地溝井,在井內還設置了蓄電池的升降架結構,滿足蓄電池維護的基礎需求。同時,還會在蓄電池上方和地溝井口處完成絕熱板的安裝,將蓄電池與外界環境隔絕開,從而減少環境溫度流失,維持蓄電池工作環境溫度的穩定性[3]。
2.5 加強蓄電池狀態監測
通過加強蓄電池狀態監測,能夠及時了解蓄電池目前的工作狀態,做好相應的養護操作,從而確保蓄電池工作狀態的穩定性。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在蓄電池合適位置處安裝傳感器,用來實時傳遞蓄電池工作狀態、通信系統工作狀態數據,利用相應數據模型分析工作狀態的合規性。如果發現運行過程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需要及時定位存在隱患的部位,對其及時進行處理,如清理表面雜物、鞏固接頭、更換電解液等,從而確保蓄電池工作狀態的穩定性,滿足相應的運行需求[4]。
3 結語
綜上所述,做好蓄電池日常養護,可以減少環境腐蝕帶來的影響,控制蓄電池放電程度,能夠維持穩定的供壓狀態,合理調整電解液濃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極化現象。進行蓄電池地埋改造工作,可以減少外界溫度對蓄電池工作狀態的影響,加強蓄電池狀態監測,能夠及時了解蓄電池的工作狀態。通過采用合理措施維持蓄電池工作狀態的穩定性,對提升通信工程運行狀態合理性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諾桑,胡貴軍,措加旺姆,等.西藏高寒地區離網光伏系統蓄電池壽命研究[J].節能與環保,2019(2):89-91.
[2] 朱紅章,吳學偉.高原高寒通信保障中蓄電池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山西建筑,2016,42(30):132-133.
[3] 柳虔林,丁洪偉.高原環境下汽車分隊成建制開進通信保障初探[J].國防交通工程與技術,2015,13(4):116-119,144.
[4] 李越,張一品,甘文道,等.論高原地區應急通信的保障措施[J].無線互聯科技,2015(7):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