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慶,何啟瑞,鄭潘璇
(正德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0)
本次設計的中心思想是完成多旋翼無人機的防雨設計。因此,多旋翼無人機的基本架構沒有多大變化,依然采用傳統的6旋翼布局。雨天時,常規的多旋翼無人機裸露在外的電機和中心板以及電調、電池以及飛控和接收機、GPS的部件不能進水,需要對上述部位進行防雨設計。設計的中心思想是把上述部位用設計好的防雨罩罩上,而傳統的6旋翼無人機電機布局在機臂末端,而且電機上安裝了螺旋槳,罩上防雨罩就不能工作,因此設計上借鑒了直升機的尾旋翼設計結構,螺旋槳不直接由電機驅動,通過同軸齒輪和傳輸皮帶與電機連接,通過皮帶實現螺旋槳的旋轉。這樣就把電機的安裝位置移至中心板,只要對中心板進行相應處理即可達到預計效果,大大降低了設計的難度。
常規結構的6旋翼無人機機體部分主要安裝飛控、GPS、電池、遙控接收機等部件。需把電機和電調等部件安裝并固定在底板上。并且由于電機高速旋轉,需要給電機加裝固定裝置,所有機體上下蓋板都需要重新進行設計。
本方案設計思想:把電機、電調、飛控、接收機等部件都放置在上下底板之間,上頂板上面主要安裝電池、GPS、安裝防雨罩。多旋翼無人機上、下底板設計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多旋翼無人機上、下底板設計
上底板采用了碳纖維板,復合材料的使用大大減輕了飛機的自重,同時耐用性也大大增強。上底板是直徑為110 mm的圓形,中心圓孔的直徑為20 mm,用于安裝GPS系統與飛控的連接線。多旋翼無人機機臂安裝在6個長方形的外突矩形處,具體尺寸是15 mm×40 mm,均等分布。6個矩形的上方各開了2個矩形孔,這是對應的6個電機的卡位固定位置,主要是保證電機能夠穩穩固定在上下底板之間正常穩定地工作。
下底板上主要安放電機、電調、飛控、接收機等部件。下底板也采用了碳纖維板材質,與上底板大小一樣,底板上的6個梯形開孔在足夠強度基礎上進行減重,同時也達到較好的散熱效果,中心園上安裝著飛控,電調和電機均勻地分布在6個機臂之間,也保證了飛機中心的平衡。
本設計方案中,電機也在下底板上,考慮到電機傳動機構設計,電機選用了臥式放置方式,電機轉達軸朝外。本設計選用的電機是朗宇電機,根據電機的具體尺寸設計了電機底座,如圖2所示。

圖2 電機底座
該底座采用的是碳纖維板,設計尺寸為40 mm×40 mm的正方形,上面4個橢圓形開孔是電機安裝孔,上、下兩邊各有2個突出的矩形,安裝時卡在上下底板之間,設計時上下底板已預留相應的空位,保證電機高速、穩定轉動。
本方案設計的是6旋翼無人機,機臂采用的是碳管,機臂的長度為197.5 mm,機臂的外徑為10 mm,內徑為9 mm,具體如圖3所示。

圖3 多旋翼無人機機臂
將電機移至上下底板的中間,電機與螺旋槳之間需通過齒輪和傳送帶進行能量傳遞,需要在機臂頂端安裝螺旋槳,因此需要設計1個安裝螺旋槳的組件,用于安裝螺旋槳并且能夠安裝在機臂上,具體設計如圖4所示。

圖4 安裝螺旋槳組件
螺旋槳座組采用的是ABS塑料,原型機設計時采用3D打印技術實現,具體尺寸是57 mm×29 mm×29 mm。兩側伸出來的耳朵尺寸為25 mm×10 mm×6 mm,用螺絲將其與機臂夾緊固定。后面空出的位置用來放置螺旋槳傳動齒輪。齒輪采用不銹鋼,具體尺寸是圓片半徑10.5 mm,內齒輪模數0.6,齒數28個,面寬8 mm,標稱軸直徑5 mm。
防雨罩是本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題思想是把6旋翼無人機的機體部分用防雨罩罩住,從而起到防雨效果,根據上下底板設計的尺寸設計的防雨罩如圖5所示。

圖5 防雨罩設計
考慮到防雨罩加裝在多旋翼無人機上,為盡可能減輕質量,防雨罩采用玻璃鋼,具體為半徑127 mm的圓形,其上部的圓弧面頂半徑為45 mm,該圓弧頂處可安裝GPS,防雨罩的底部有1塊底板,完全把多旋翼無人機的上下底板罩在防雨罩內部,實現了防雨功能。
螺旋槳與電機的傳動與傳統裝置不一樣,螺旋槳轉動軸下方安裝了齒輪,電機采取臥式放置,電機的轉動軸上也安裝了齒輪,兩個齒輪之間通過傳送帶連接,實現電機帶動旋槳轉動,傳送帶放置在機臂碳管內,如圖6所示。

圖6 電機傳送裝置
以上是本次設計的主體零部件部分,飛機的整體安裝如圖7所示。經過測試,能夠滿足常規教學要求,也實現了防雨要求。

圖7 多旋翼飛機整機
本設計根據實際,結合綜合因素,充分考慮了設計需求,實現了多旋翼無人機防雨功能,并已經應用到了實際教學中,效果良好。后期需要進一步細化,注意細節的處理,確保無人機飛行的安全性、穩定性,可以在此基礎上增加一些功能,比如在該無人機底部增加機械爪,實現多旋翼無人機抓取任務,可以作為比賽訓練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