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永順
(東莞市水務技術中心,廣東 東莞 523000)
在科技發展的推動下,BIM技術的出現,有利于對各行各業的發展起到良好的管控作用。將BIM技術加入到泵站運行與管理當中,通過構建高效、科學、規范化的管理體系,使中國給排水工程建設朝著現代化方向邁進,努力打造成“生態良好、管理科學、設施完善、節水高效”的現代化城市。
在構建泵站工程運行管理平臺時,需要遵循業務邏輯層、數據訪問層、展示層相互分開的架構模式。表現層簡稱為UI,在運行時需要保證各個應用與服務模塊展示內容與用戶界面風格的一致性,業務中不應當涉及到業務邏輯代碼,在實現系統中的業務功能時,應當調用接口與業務邏輯層方法進行實現,表現層的工作主要是負責各個頁面的修改、移動、運算、驗證、核實等相關功能代碼得以實現,隨后利用頁面生成工具即可完成整個工作。業務邏輯層簡稱為BLL,需要利用好各個功能模塊與應用,對具體問題采用有針對性的操作方法,在業務數據業務邏輯處理、對數據層操作中,都可以利用該層中的代碼進行實現,同時也需要為外部提供對應的顯式接口與方法。在操作數據時都需要提供接口與訪問方法,任何的功能服務模塊、業務系統等,都不能與數據訪問層出現相互脫離情況[1]。系統總體框架構建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總體框架構建情況
通過減少層與層之間的依賴情況,可以利用全新的實現情況來替代原有的實現情況,修改變現層時,不再需要修改邏輯層;而修改邏輯層,也不需要修改數據層。根據之前的調研工作可以發現,在此次方案的前端應用功能開發當中,將最為強大與先進的企業級平臺,也就是J2EE開發平臺應用其中,通過對Weblogic中間件完成應用與開發工作,同時將三層體系結構加入其中,就是將數據訪問層、業務層、表示層等相互分割,利用B/S去架構整個體系[2]。
工程信息管理內容十分復雜,包括工程大事記、工程安全鑒定、工程檔案管理等,由此可以對泵站工程當中的技術參數、設計指標、養護處理方式、工程建設、加固改造情況、鑒定評級、重大事件記錄等做好分類,方便后期工作人員查看、修改與增加。
設備管理包括設備評級與管理工作,主要是提供與數據相關的重要參數、基本信息等,在對設備進行管理過程中,對于設備所出現的啟停故障問題、設備缺陷、評級歷次檢修異動等做好記錄,為后期的檢修與管理工作提供更多參考。與此同時,根據當地的水利部門所發布的《轉發省財政如何做好省級為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卡片信息管理的重點要求》,對于單位內的固定資產,做好全面的盤點與核查,并且將條形碼粘貼在其表面,對于設備做好統一的編碼工作,隨后生成條形碼,利用條形碼可以及時地查看與掌握設備信息,為后期物資管理與運維資產管理提供更多的參考,保證信息的共享與傳遞具備便利性。
物資管理包含庫存管理、采購計劃、物資類別管理等,通常是提供備品備件庫存,對于材料與設備的領用、采購、申請等,做好流程化管理工作。在檢修過程中,可以形成具體的費用臺賬,避免在檢修時出現浪費材料情況,同時也能降低檢修費用。
運維資產管理包含資產報廢與總資產管理兩項工作,通常是對于投入的運行費、維修資金進行全面的管理,使得日常運維流程與管理內容更加規范,包含日常運維的采購、計劃、銷毀、保管等。對于入庫管理、借用歸還管理、日常用品領用流程管理等做好統計。
日常管理主要是涉及到安全檢查、教育培訓、工作制度管理、技術資料與總結報告等。
在運行管理過程中,涉及到運行日志管理、任務巡查記錄、調度管理、巡查任務管理等多方面內容,需要根據泵站在運行與操作中的具體要求,對于各個運行崗位的值班情況做到完整地記錄與規范管理。
從泵站的運行管理規程出發,制訂對應的操作票,保證操作票可以在管理平臺下發,隨后利用移動終端進行簽收,也能利用移動終端中的APP完成上報與操作。在管理平臺中,由值班班長下發命令,包括開機工號、機組編號、守令人、發令人、操作結束與開始的時間、操作人、開機步驟、執行情況等,利用APP端完成對監護人的填寫與上報工作。使用管理平臺,可以直接看到操作票在執行時是否按照要求操作。因操作票類型較多,包括站變投入操作票、主變投入操作票、輔助設備投入操作票、停機操作票、開機操作票等,操作票在使用時有一定的順序,只有在完成第一種操作票后,才能對第二種操作票進行繼續操作。
值班管理系統就是將自動化模式加入其中,對于值班人員的值班情況、出勤情況進行統一的管理與記錄,保證值班事務更加標準化與規范化,利用規范的業務流程,為值班人員自動生成排班表、完成值班日志填報等,保證與運行日志之間,實現數據共享。
項目管理包含項目管理與項目設置兩方面工作,項目管理根據年份,對工程做到分類,對于立項批復、驗收、實施方案等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便于用戶進行統計與查詢。
通過利用BIM技術中的實景化完成建模工作,可以在虛擬的空間范圍內,工作人員通過漫游方式,可以對局部、整體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瀏覽與查看。與此同時,該平臺中也包括供油、供氣、供水等多個數據,可以對相關信息做好一鍵查看、展示、共享等。除此之外,利用BIM技術對其他角色進行輔助,幫助其可以高效、準確、客觀地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處理與判斷。
在該系統中不僅要對動態數據進行整合,同時也需要整合信息化系統業務數據、各種視頻等,操作人員只需要點擊模型,就可以掌握設備的維修計劃、能耗情況、安裝時間、廠商信息、維護與保養情況、圖紙、維修方法等。對于即將要去維修與保養的設備,做出提前的預警與提醒,保證為運維管理工作打造一個全新且直觀的平臺,保證泵站運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提高。
移動APP的出現,主要是對泵站當中的崗位職責做好劃分,分別是后臺管理、移動查詢、移動巡檢等。2019年,XX泵站抽水量達到了7.55億m3,因其運行管理難度大、耗時長,因此該系統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泵站值班人員可以在移動終端設備中安裝這款移動APP,及時地提醒值班人員做好定時巡檢工作,并且記錄好巡檢的軌跡。將現場巡查的機組運行實時數據做好記錄,包括電機斷路器分合閘的動作次數與回路電流值、上下導軸瓦與推力軸瓦的溫度值、機組的電流、電壓、功率因數、無功功率、葉片角度、流量數值等參數,在保證其沒有差錯之后,可以自動地填寫上報,由此完成抄表工作。與此同時,對于巡查日志、險情巡查等,采用無紙化方式,改變原有的手動填寫報表情況,不僅能夠減輕值班人員在工作中的壓力,同時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綜上所述,將BIM技術應用到泵站的管理與運行一體化平臺中,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完成泵站的設備設施、建筑、物聯網感知、視頻等多種信息集成工作,對于多要素、全場景、全過程做到實時管理,有效解決當前在管理過程中所面臨的信息分散情況,也能避免現場值守人員難以發現安全隱患問題,提高工作處理效率。同時將應急協同聯動、風險智能預報、模擬仿真等聯系起來,可以保證泵站在運行與管理過程中從信息化朝著智能化方向逐漸改造與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