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學 李曉蓉
本文所做研究為定量研究,研究所選范圍為2019年我國31個省市的地方教育支出、地區生產總值、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支出比重、教育消費價格指數、地區開發化程度的數據化分析度量。
由于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各地區的財政教育支出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出不同地區之間教育支出存在較大差異的影響因素,總結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最后對各地區教育支出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對我國不同地區教育支出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借助SPSS軟件通過定量化的研究,可以對各地區教育支出的主要影響因素作出分析比較,從而找出對地區教育經費支出影響最顯著的因素,以便更清晰地看待該問題。二是對該問題的研究可以映射出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從而對區域發展不平衡作出合理解釋。三是研究中的聚類分析可以清晰明顯地對我國31個省市進行分類,針對同組內、組間的劃分,有利于對區域教育問題乃至區域整體發展狀況問題的研究。在不同地區之間教育支出問題的研究中,也映射出了地區間教育發展的不平衡問題,這對于我國長久以來存在的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圖1 使用平均聯接(組間)的樹狀圖
在組間聯結中,由該樹狀圖可得出黑龍江、新疆、天津、吉林、山西、內蒙古、貴州、重慶、云南、遼寧、江西、陜西、廣西、青海、寧夏、西藏、海南、甘肅這18個省市經過一次迭代即可歸為一組,說明這些地區在教育支出、地區GDP、地區開放化程度、教育消費價格指數、教育支出占公共支出比重這5個方面相似性較高且較早聚成了一類(第1類)。可以看出,以上地區大多集中在中西部、東北部地區,之所以歸為一組,究其原因:一是它們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差不大,組內在多方面雷同性強,包括公共教育。二是因為經濟社會發展地區經濟開放程度普遍偏低,對公共教育的推動乏力,驅使其發展的動力不足。
而北京、河北、上海、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福建這8個省市同樣是經過一次迭代歸為一組,說明該類地區在所給變量的5方面相似性較高(第2類)。該組省份普遍集中在華北、以及中東部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分析歸類原因如下:
一是因為這些省市處于沿海地區或臨近沿海城市的地區,對外界新事物接受度較強,教育理念先進,所以對公共教育事業重視度高。二是因為這些省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各行各業對知識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因而推動了公共教育事業的發展。
浙江、河南、山東三省經過一次迭代歸為一組(第3類),說明該類地區在所給變量的5方面相似性較高。究其原因,一是因為這三個省份都為人口大省,人口基數大,因而每年在公共教育事業上支出數額較大。二是因為該組省份的各方面或因教育資源短缺、或因經濟發展問題,各方面的競爭壓力大,因此人們普遍重視對教育的投資,從而促使政府加大教育支出投入。
江蘇省和廣東省同樣經過一次迭代歸成一組(第4類),分析其原因,一是因為江蘇、廣東兩省長期處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前列省份,兩者經濟發展模式較為相似,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多,資金充足,對各個領域的投入力度大,其中對公共教育投入的資金量較大。二是因為兩省同屬于東部沿海省份,地區開放化程度高,教育廣受政府、社會和個人的重視。
在Ward法的歸類中,數據顯示,黑龍江、新疆、天津、吉林、甘肅、山西、內蒙古、貴州、青海、寧夏、西藏、海南這12個省市經過一次迭代歸為一組(第1類),而重慶、云南、遼寧、江西、陜西、廣西這6個省市同樣經過一次迭代歸為一組(第2類),說明這些地區分別在教育支出、地區GDP、地區開放化程度、教育消費價格指數、教育支出占公共支出比重這5個方面的相似性較高。可以看出,此次Ward聯結的第1、2類分組也是對上文中組間聯結第1組數據的細分。但可以看出這兩組再經過兩次迭代后就可劃分成一組,所以從本質上看,這兩組省市在給定變量研究方面的差距不大。究其原因依舊可以從上文分析中得到說明。
進一步看Ward聯結法,北京、河北、上海、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福建這8個省市經過一次迭代歸為一組(第3類),浙江、河南、山東三省經過一次迭代歸為一組(第4類),江蘇省和廣東省經過一次迭代歸成一組(第5類),以上歸類的原因在上文組間聯結方法中已經解釋。
見表1

表1 聚類分析實證結論
針對本文所探討的不同地區公共教育支出的差距,影響當前差距的主要因素以及造成差距的原因,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問題的根本在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一方面,各級政府應尋求差異化的發展戰略,發展自身“個性”,推動區域經濟邁向新臺階,增加地方財政收入,以保障公共教育發展的資金供給。另一方面,提高有能力發展優質教育的地區對教育的重視度,充分引導本地區朝著全方位協調發展的道路,尤其不能輕視教育問題,認識到發展教育事業的長久利益,針對自身具體發展情況,建立規范教育經費支出的最低標準,讓教育的投入力度跟得上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其次,優化教育資金的資源配置,強化中央和省級政府推進公共教育均衡發展的責任,中央實行教育補貼財政轉移的差異化政策。一方面,要加大中央對教育水平低、人口眾多而資源緊缺的地區的轉移支付以及政策扶持力度,統籌合理分配中央、省級政府教育經費,減輕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區的教育經費投入過低會導致教育水平落后,從而造成人才、資金以及技術的流失,由此形成惡性循環。所以,教育水平低、教育投入不足的省市應加大教育支出經費的傾斜力度,重視對公共教育的發展,將教育事業視為最可靠的投資。最后,針對區域內各方面雷同性強,而區域間差距大的現象,應推動區域間建立教育發展的合作機制。一方面,東部、華北地區中教育發展較為先進的地區,應當在發展經驗、教育設施等方面上幫助中西部地區,經常進行交流合作。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區由于人口眾多,地域廣闊,因此可以為教育發展先進的地區提供人員儲備并且作為產業轉移地接受多方面的轉移。同時,由政府牽頭,進行人員的適當調動,將東部地區的教育管理方面的人才引入中西部地區,以推動中西部地區的教育發展水平,促進基本公共教育的均等化,縮小區域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