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洋,稅朋勃
(北京市郊區水務事務中心,北京 100195)
為摸清管水員現狀,我們對全市14個區典型村的農村管水員進行了調研,內容包括農村管水員的改革情況、隊伍現狀、管理考核、管水員數量、職責范圍、薪酬待遇、合同簽訂、管理考核等內容,查閱了改革方案、管水員日志、考核辦法等相關材料,并通過跟蹤體驗式調研對農村管水員1 d的工作情況、工作量及工作內容進行了實地調研。本文主要就本次典型村農村管水員調研情況展開介紹分析,并對北京市農村管水員未來工作提出基本建議。
2006年,為貫徹落實《關于建立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的意見》(國辦發〔2005〕50號)和《關于加強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的意見》(水農〔2005〕502號)文件精神,北京市政府辦公廳轉發了市水務局等五部門《關于建立本市農村水務建設與管理新機制的意見》(京政辦發〔2006〕41號)。為進一步推動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務轉變,農村水利向統籌城鄉水務轉變,北京市水務局提出建立農村水務建設與管理新機制,成立農民用水協會,作為農村水務建設與管理的主體,承擔村安全飲水、水源保護、污水治理、節水管理、用水管理、河道管護等相關工作。
農民用水協會下設農村管水員,主要職責是機井管理、用水計量、水資源費征收、河道管護等工作。結合農民就業安置工作,組建農村管水員隊伍。每村按工作量合理確定農村管水員人數,全市確定1萬名左右農村管水員,由市級財政按照每人每月5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經費由水源地保護專項資金列支。
2006年,為落實北京市政府41號文件精神,市水務、農委、財政、發改委和民政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印發北京市農民用水協會及農村管水員隊伍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京水務農〔2006〕75號)。截至2006年底,全市組建了包含125個農民用水協會、3 927個村農民用水分會共計10 800名農村管水員的隊伍,初步建立了村級末端水務管理機制。
2006年,全市組建農村管水員隊伍,共10 800名農村管水員,承擔了機井管理、用水計量、月統月報、征收水費和農業生產用水水資源費,農村節水和水資源保護,農村公共水務設施的日常維護和管理等工作,有效解決了水務末端管理缺位問題。
2007—2008年,農村管水員隊伍以保障奧運為重點,主要負責水源保護、河道巡查、看護供水水源井、村莊水環境管護等工作,有力保障了奧運會期間的城鄉水源安全、供水安全、水環境安全。
事實上,在中國圖書出口貿易的過程中,中國的出版內容創新的主題還不夠。為什么“哈利·波特”系列能成為暢銷和經典,經久不衰地在全球擁有大量讀者,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種主題的書會使讀者的好奇心可以被激發,使讀者進入一個新的神奇世界。《狼圖騰》的成功經驗也表明,只有那些擁有一個豐富的文化內涵的作品才能成為風靡世界的著作或者暢銷書。
2009—2012年,農村管水員隊伍主要承擔機井管理、灌溉設施管護、用水計量、月統月報、征收水費等工作,保障農業灌溉設施的正常運行,提高用水效率,在減少農業用水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2012年“7·21”特大暴雨中,農村管水員戰斗在抗洪搶險一線,為保護人民財產安全做出了貢獻。
2013—2015年,各區水務局結合基層水務改革,對農村管水員隊伍進行調整,調整后全市農村管水員為7 313人。根據各區的改革文件,農村管水員除履行2006年賦予的職責外,還新承擔了河道和塘壩等水利設施巡查維護,水面保潔和水環境檢查,農村節水宣傳、農村污水管理、防汛抗旱等工作,保障了水務設施運行安全和水環境安全。
2016年至今,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管水員以節水管理、用水管理為重點,在節水設施管理、兩田一園高效節水、“五杜絕”檢查、節水宣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推進了首都的節水型社會建設。
2015—2019年,依據水利部和北京市水務管理體制改革的相關要求,各區政府出臺了農村管水員改革方案,對農村管水員隊伍數量、職責、待遇等進行了調整,調整后管水員主要職責為負責河道、塘壩等水利設施巡查、維護,水面保潔和水環境監督檢查,用水臺賬建立、機井管理、用水計量、水費征收、月統月報,農村節水宣傳、水源保護、農村污水管理,防汛抗旱、汛期雨量監測設施管護、協助汛期應急搶險處置工作,違法及突發事件上報等。
2006年農村管水員建立之初,農村管水員是作為“市水務局—區縣水務局—基層水務站—農民用水協會及農村管水員”四級水務管理最末端一級,負責村級涉水事務的管理工作。隨著農村管水員隊伍的不斷發展,為了適應當前水務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延慶區、房山區、平谷區、順義區、通州區等結合實際情況,對農村管水員隊伍進行了分級設置,以便更有效地推進村級涉水事務的管理,促進水務建設與管理的協調統一。
為強化基層水務工作管理、進一步摸清農村管水員工作現狀、規范農村管水員管理、提升基層水務管理服務能力,對全市14個區40個典型村、69名農村管水員的履職情況、工作內容、管理情況等進行了典型調研。
調研的69名農村管水員中,按照性別組成劃分,男性管水員54人,占總人數78.2%;女性管水員25人,占總人數21.8%,總體以男性管水員為主,反映了基層水務管理的勞務性工作特點,如圖1所示。

圖1 農村管水員性別比例
按照學歷梯次劃分,本科學歷4人,占總人數5.8%;大專學歷8人,占總人數11.6%;高中學歷28人,占總人數40.6%;初中學歷20人,占總人數28.9%;中專職高學歷8人,占總人數11.6%;小學學歷1人,占總人數1.5%(見圖2)。按照學歷等級進一步分析,高中及中專職高中等學歷者占比52.34%,小學初中等初等學歷者占比30.31%,擁有本科大專高等學歷者占比17.35%,總體上以中高等學歷為主,能夠確保基層水務工作的管理實施和政策理解宣傳起到實效,但也應注意到初級學歷者仍占據三成,如圖2所示。

圖2 農村管水員學歷梯次分布
按照年齡結構劃分,30歲以下3人,占總人數4.3%;30~40歲12人,占總人數17.4%;40~50歲28人,占總人數40.6%;50歲及以上26人,占總人數37.7%。總體上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為主,40歲以下(尤其是30歲以下)青年人僅占二成,這揭示了農村管水員年齡的顯著分化現象。分析其潛在原因:①北京農民的農村從業情況以中老年為主,尤其是老年人占據相當一部分比例,青年人首選在城市工作而不愿留在農村工作;②農村管水員的日常工作繁瑣、薪酬待遇低,對青年人缺乏吸引力。農村管水員年齡結構分布,如圖3所示。

圖3 農村管水員年齡結構分布
根據調研,當前農村管水員承擔的主要工作涉及農村供水管理、農業灌溉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宣傳以及其他非涉水工作方面。具體內容記述如下。
(1)農村供水管理。負責村級供水站管理、自來水井管理、供水管網巡查、供水機電維修、供水設施維護、入戶抄表和收費。
(2)農業灌溉管理。負責農業灌溉機井巡查、抄表計量和收費。
(3)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負責河道、水庫、塘壩及雨洪利用工程等小型水利工程日常和汛期巡查,小型水利工程日常看護。
(4)信息宣傳。負責違法事件等水務信息報送、節水宣傳等方面的工作。
(5)其他非涉水工作。受村委會的指派,承擔著非職責范圍內的其他工作,如維修維護、衛生保潔、村級事務、綜合治理等工作。
調研組對北京市14個區農村管水員主要承擔的農村供水管理、農業灌溉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以及其他非涉水工作等日常工作情況和工作量進行了分析梳理。
(1)農村供水管理。40個典型村中,豐臺區、石景山區全部為市政管網供水,其余36個典型村共有單村供水站57個。昌平等8區平均1名農村管水員負責1個村級供水站,朝陽等3區平均1名農村管水員負責1.5個村級供水站,海淀區平均1名農村管水員負責4個村級供水站。每個村級供水站日常維護工作量平均為每月10次,每次維護平均所需時間約40 min。
36個典型村供水管網總長285 km,昌平等6區農村管水員每次管網巡檢往返距離平均5 km,通州等6區農村管水員管網巡檢平均距離約10 km,如圖4所示。每個農村管水員平均每月巡查管網10次,每次巡查需要90 min。

圖4 農村管水員日常工作量
(2)農業灌溉管理。40個典型村中,共有農業灌溉機井672眼,豐臺、朝陽、門頭溝、懷柔、密云5區平均每個農村管水員負責2~5眼;昌平、延慶、房山3區平均每個農村管水員負責6~9眼;大興、通州、順義、海淀、平谷5區平均每個農村管水員負責10~20眼;石景山共91眼,由1名農村管水員專門管理。
(3)小型水利工程管理。40個典型村中,其中30個村涉及河道巡查工作,河道長度共139 km,平均每個村河道長度共4.6 km,平均每個農村管水員巡查長度2.7 km,平均每月巡查12次,每次需要2 h。其中,6個典型村各有水庫(塘壩)1處,農村管水員平均每月檢查2次。
(4)其他非涉水工作。農村管水員負責的其他非涉水工作如維修維護、衛生保潔、村級事務、綜合治理等工作,每天平均需要2 h。
總體上,農村管水員平均每天日常工作約5 h,其中農村供水管理、農業灌溉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等涉水事務工作需要約3 h,其他維修維護、衛生保潔、村級事務等工作需要約2 h。通過調研分析,農村管水員的日常工作量比較大,工作范圍基本涵蓋了末端村級涉水事務。除了水務相關工作外,農村管水員還承擔著村委會指派的很多臨時性事務工作,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村管水員的工作負擔,值得注意。
面對水務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北京市農村管水員的管理和定位尚存在一些問題:①管水員隊伍管理水平與水務管理需求尚存在較大差距,在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方面的要求存在不適應;②農村管水員工作職能不夠明確,導致農村管水員工作任務邊界被盲目擴大化;③雖然各區都有自己的農村管水員管理考核辦法,但由于監督力度不強,考核標準和考核主體不統一,導致各區農村管水員管理差距較大;④管水員待遇普遍偏低,當前管水員待遇有的還遠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管水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也是多年來反映最強烈、最突出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工作建議。
管水員的工作內容具有較強的專業化特征,建議定期和不定期組織水務知識、專業技能及素養提升的培訓,針對不同地域的水務工作特點開展定制化業務培訓,組織不同區之間農村管水員隊伍之間的學習交流,通過專業技術培訓、實操演練、技能比賽、業務交流等不同形式,加強農村管水員的專業能力培養,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持續發揮管水員在村級水務基礎設施管理中的作用。
為使管水員能向廣大農村社會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水務服務,保障郊區水務工作健康可持續發展,要進一步規范農村管水員職能,因地制宜,與鎮政府和村委會協商,統籌全鎮或全村其他崗位職能分工,明確農村管水員職責與定位,強化末端管理,充分發揮基層農村管水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只有加強對管水員工作的考核管理,才能確保各項管理制度落實到位,保障管水員面向廣大村民提供優質服務。嚴格管水員的考試錄用和聘用管理,管理單位要加大管水員日常管理和監督考核力度,健全管水員的獎懲機制,充分調動管水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熱情,解決好水務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提高管水員隊伍的待遇水平,是穩定基層管水隊伍、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保障郊區水安全的必然需求;為管水員提供設備保障,部分村鎮供水設施、巡查河道存在位置偏僻、路途遙遠、管理范圍廣等情況,建議提供專用用具,如工具箱、電動自行車、工作服、雨鞋、汛期防護用具、高強手電筒等,以提高工作效率;為農村管水員統一購置人身安全保險,解決其后顧之憂。
北京市農村管水員在村鎮供水、節約用水等村級涉水事務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解決了農村水務管理缺位問題,保障了農村水源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環境安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村地區水資源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隊伍。管水員面向廣大農村地區,提供全面、及時的水務服務,彌補了長期以來農村地區水務“最后一公里”的服務缺失。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更好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農村管水員作為四級水務管理的最末端,規范管理、統一要求已成為必然趨勢。目前,北京市農村管水員涉及的工作非常繁瑣、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亟需各級層面高度重視、各職能部門積極配合,才能保證整個北京農村管水員隊伍規范管理工作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