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村域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機制及路徑

2021-07-26 09:55:48曹兵妥李仙娥

摘 要: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問題是目前“三農”領域的關注焦點。已有的研究中,多從政策理論層面宏觀分析兩種戰略的辯證關系以及如何實現有序銜接。該研究從基層實踐入手,以陜西省蒲城縣D村為案例,探尋其在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銜接中的實踐邏輯,研究D村在實現二者有效融合過程中的銜接機制。研究發現:從實踐邏輯上看,脫貧攻堅補齊了鄉村振興中的“絕對貧困”短板,鄉村振興為建立長效脫貧機制提供內在動力。在這一互涵式實踐邏輯的指引下,D村探索形成了以產業升級機制為核心、主體培育機制為關鍵、有效治理機制為基礎、組織統籌機制為保障的銜接機制。最后提出村域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路徑,即推動傳統農業向創新農業穩步升級,推動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積極轉變,推動傳統治理向鄉村善治循序轉化,推動扶貧組織體系向鄉村振興組織體系平穩過渡。

關鍵詞: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有效銜接;實踐邏輯;銜接機制;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F30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21)04-0009-08

收稿日期:2020-06-08" DOI:10.13968/j.cnki.1009-9107.2021.04.02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8BKS032);陜西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專項(19JK0446);陜西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2021KRM109)

作者簡介:曹兵妥,男,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村社會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

一、問題與案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人民生產生活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城鄉差距、鄉村產業結構失衡等問題逐漸凸顯,影響了社會整體發展質量[1]。為打破這一瓶頸,21世紀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后提出了新型城鎮化、社會主義新農村、美麗鄉村等建設方略。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始終把脫貧攻堅放在重要位置,舉全黨全國之力扎實推進。在此基礎上,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審時度勢地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并對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和政策體系等做出了具體安排。從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建設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既體現了國家治理思路的連續性和一致性,又展示了不同歷史階段的時代特征[2]。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作為兩項重大國家戰略,雖然提出的時間和目標不同,前者立足于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后者著眼于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但兩種戰略具有內在的統一性。一方面,鄉村振興的任務中始終涵蓋有消除貧困、鞏固脫貧成效的內容,通過對城鄉資源調配,致力于滿足貧困農民在實現脫貧基礎上追求更高層次發展的需求。兩種戰略都以保障廣大農民利益為實踐落腳點,都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是黨對人民的重要承諾。另一方面,兩種戰略都是推動實現城鄉及鄉村不同階層均衡發展。目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兩個主要方面,應包括城鄉發展不平衡和鄉村不同地區、不同農戶之間發展不均衡。脫貧攻堅作為硬任務,著力于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弱項;鄉村振興通過合理調配資源要素和建立多產業融合機制,從生產、生活、生態等多領域推動新一輪改革,逐步構建城鄉及鄉村不同群體均衡發展格局。

從時間上看,當前脫貧攻堅已經取得勝利,鄉村振興開始全面推進。鞏固已有脫貧攻堅成果,穩步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現階段三農領域的工作重點。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脫貧目標任務完成后,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并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節奏、力度和時限,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中央政策文件從頂層制度的視角強調了實現長效脫貧和農村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性。通過自上而下、自外而內的資源調配,使廣大農民維持良好的生產生活秩序,提高其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3]。國際經驗表明,在鄉村發展與振興中,必須要進行科學規劃,剖析制約發展的關鍵因素,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4-6]。為此,探究中國農村在這一歷史轉折期的發展實踐脈絡,建立兩大戰略平穩過渡的銜接機制,對鞏固拓展已有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實現農村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學界對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二者的辯證關系問題。黃祖輝和馮丹萌以兩者的區別及相互作用為切入點,認為脫貧攻堅具有緊迫性、局部性和特殊性,鄉村振興則呈現持久性、整體性、綜合性[7-8]。王超等從功能定位的角度,認為精準扶貧是我國政府解決農村貧困問題、實現鄉村振興的責任要求,也是探索農村發展模式、助力鄉村振興的歷史任務[9]。二是兩種戰略銜接的基本原則。從地域上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特別關注邊遠村落和深度貧困地區[10];從時間劃分上,2020年之前著眼點于消除絕對貧困,2020年以后重點應轉向緩解相對貧困[2]。三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路徑。諸多學者提出實施鄉村振興要著力為占中國農村和農民大多數的一般農業型農村地區雪中送炭,要為缺少進城機會與能力的農民提供在農村的良好生產生活條件[11],并從協同推進思想脫貧與思想振興、產業脫貧與產業振興、組織引領與組織振興等方面提出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路徑[12-13]。上述文獻多從政策指引和功能定位的視閾分析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統籌機制,但從實踐角度剖析二者銜接機理及實施路徑的研究較少。與已有文獻相比,本文擬以D村為案例,對村域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機制進行探索性剖析,主要回答以下問題:一是二者在實踐中的邏輯關系是怎樣的,是如何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二是在總結探索經驗的基礎上提煉脫貧與振興的銜接機制,并從產業、主體等視角分析有效銜接的實施路徑。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解答,以期在學理上拓展鄉村建設領域的研究成果,也為其他農村地區建立長效脫貧機制提供參考。

根據研究主題,選取D村為案例地,理由如下:(1)代表性。D村位于陜西省蒲城縣,該村莊與關中地區的其他村莊在自然資源、產業結構、人口組成等方面沒有顯著差異,且這類村落在中國農村大量存在。處理好該類型村莊的脫貧與振興銜接問題,對有效鞏固脫貧成果、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有較強的意義。(2)典型性。D村在脫貧與振興的銜接中,形成了機制統籌指導下的以農民為主體、以有效治理為保障、“科技創新+升級產業結構”的發展思路,治理機制良好且效應明顯,以此為案例具有較強的研究價值。

本文案例資料來源于2020年10-11月對D村的田野調查,調研對象及主題分類見表1。調查方法包括:以深度訪談形式獲取一手資料;查閱蒲城縣年鑒;查閱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相關的縣、鄉兩級政策文件;參觀村史館;考察村屬農業發展公司、某食品有限公司及農業合作社等。整合多渠道來源資料,以全面考察案例情況,并相互印證,形成證據三角形[14]。

二、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實踐邏輯

陜西省蒲城縣D村地處關中平原,下轄10個自然村,耕地面積8 800畝,13個村民小組,村民人數3 989人。D村原是蒲城縣有名的貧困村,有貧困戶100多戶。村莊基礎設施差,無主導產業,基層組織軟弱渙散,干群關系緊張,十余年沒有黨支部書記。為改變落后面貌,D村在縣委和鄉鎮政府的幫助下,選任黨支部書記,健全組織結構。針對貧困戶多、經濟水平差等情況,黨支部提出扶貧不能只靠政策,最重要的是幫助群眾發展產業。由于當地村民有養殖奶山羊的傳統,村黨支部以奶山羊為突破口,帶領村民探索“黨支部+”產業扶貧模式。村集體改撥款為投資,建設奶山羊養殖小區,貧困戶養殖可免費入駐小區,并享有羊只夜間管理、統一技術指導等扶貧政策;養殖小區內建成中心奶站及配套設施,村組織統一收購鮮奶;與乳業公司簽訂協議,公司承諾收購羊奶的保底價和執行價。奶山羊養殖小區中共有羊舍12棟,奶山羊存欄2 400余只,年產值70余萬元,持續帶動5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2017年,D村以產權制度改革為契機,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創新推行“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試行“村社合一”,開展核資清產、股權設置、折股量化等工作,將村南部1 700畝荒溝地流轉到村集體統一進行平整,配以水利灌溉設施,建成苜蓿飼草基地。同時,在村北建成智能溫室大棚31座,吸引產業大戶入駐,并吸納16戶貧困戶作務,全村形成了“南部奶山羊、中部酥梨、北部溫室大棚”的產業格局。2018年,蒲城縣委確定D村為鄉村振興試點村,村內以打造特色小鎮多功能區域板塊為中心,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先后建成產業服務中心、飼草基地、金銀花園區、有機肥加工廠、飼料加工廠、設施大棚,并對苜蓿飼草有機認證,形成多產融合、相互促進的產業集群,將個體化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綜合體,將家庭式散養擴展到規模化養殖和“果、畜、沼、窖、草”生態示范養殖。2019年D村人均純收入13 600元,村集體收益120余萬元。2018年D村被評為全國生態文化村,2019年獲得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榮譽稱號,并入選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從起步階段加強基層黨建,發展奶山羊產業脫貧,到建設多功能特色小鎮,各產業協同推進,體現了D村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實踐演化邏輯(見圖1)。

(一)脫貧攻堅補足了鄉村振興中的“絕對貧困”短板

D村從2014年起全面開展精準脫貧。為帶領貧困戶致富,村組織積極嘗試流轉貧困戶土地、吸納貧困村民在養殖小區就業、村干部一對一幫扶等措施,并針對不同貧困戶采取有區別的扶持政策。對有養殖經驗的農戶,給予奶畜免費入駐集體養殖棚舍、技術指導、保底價收購奶產品等優惠,鼓勵其發展養殖業;對有果業種植能力的農戶,進行技術幫扶,指導其引入優良果樹品種;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從集體收益中出資進行補助。在這些多樣化方法的推動下,脫貧工作取得較大進展。2016年全村人均純收入10 1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37萬元,實現了村莊整體脫貧。

鄉村振興戰略是針對城鄉長期發展不平衡、資源分配不均而進行的再次調配,其目的在于減少城鄉二元結構下工業主導農業和城市主導鄉村的非均衡模式所造成的鄉村凋敝[15]。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引下,D村緊抓農村生產經營體制改革和特色產業小鎮建設,整合流轉土地上千畝,規劃牧草基地,設計飼草加工工序,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共贏格局。

鄉村振興是作為一個系統整體存在并發展的,包括其優勢和短板,但系統功能的有效發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短板的突破。D村在脫貧攻堅中以解決突出制約問題為著眼點,采取多樣化措施精準幫扶,確保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并因勢利導改善深度貧困戶的發展條件。而這些做法,正是解決了整體村莊中的絕對貧困問題,補足了鄉村振興的短板,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推進提供了前提條件。

(二)鄉村振興為鞏固脫貧成效提供內在動力

如何鞏固脫貧成效,形成真脫貧、脫真貧的長效穩定機制,是D村模式發展中面臨的現實問題。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和實施恰好為鞏固脫貧成果提供了內在動力。首先,鄉村振興助力夯實產業基礎。精準扶貧視角下,發展經濟是首要目標。由于大多數貧困農民小農戶經營的特征,在脫貧中很難兼顧到產業的提升。鄉村振興則立足于夯實產業基礎,全面實現產業興旺,D村在鄉村振興探索中建立專業合作社,鼓勵農民用土地入股;對養殖小區和合作社農田進行現代化改造,在養殖區內建設標準化棚舍、擠奶站和技術服務中心;由村集體統一提供技術指導,運用“黨支部+農戶”模式,吸納養殖大戶,惠及小農戶。通過上述措施,D村全面夯實產業基礎,為鞏固脫貧成效提供產業動力。其次,鄉村振興推動農村文化繁榮。鄉村振興戰略不僅從產業提升的角度出發,還著眼于經濟、生態、文明等多個維度,其中鄉村文明即強調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為促進文化建設,D村村內設有文化宣傳墻和文化活動廣場,建成村屬幼兒園和村級小學;定期開展家風家訓、道德講堂等活動,并參與星級村、星級文明戶創評,形成了比學趕超、崇尚勞動的良好氛圍。上述文化舉措不僅完善了鄉村文化服務體系,更通過提升村民素質將“扶志”和“扶智”相結合,激發農民的內在動力,貧困群眾由此實現“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思想轉變[16],為建立長效脫貧機制奠定了文化基礎。

三、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銜接機制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互涵式實踐邏輯關系促使二者在各個領域的相互銜接。在這一過程中,D村始終以優化產業發展為主旨,運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低端農業生產,為脫貧與振興的融合奠定經濟基礎。廣大農民是實現銜接的主體,村組織堅持主體培育,提高本土村民的文化素質及發展能力,外引優秀企業和人才,帶領村民繁榮村莊公共事業,實現有序治理,為脫貧與振興相互融合提供外部保障,最終多因素共同作用實現了二者的有機銜接。具體地,以D村實踐為例,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銜接機制提煉為:

(一)構建產業升級機制

農業產業升級是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也是脫貧與振興銜接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在這一機制中,產業政策對鄉村發展方向進行示范引領,產業結構優化對農業經濟實體進行改造,產業經營升級為產品培育流通提供科技和市場化指導。首先,產業政策方面,鼓勵小農生產進入規模化生產渠道。以D村為例,針對貧困戶分散化經營、奶產品收益低等問題,通過資金扶持、免繳水電管理費、貧困群眾優先就業、定點收購奶產品等方式將貧困戶納入規模化養殖小區,使貧困人口集中起來形成合力,積極脫貧。其次,產業結構方面。既要發展集約化設施農業,從良種培育、技術管控到采摘銷售實現全過程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通過延長產業鏈條,推動多產業融合發展。為實現長效脫貧,D村對現代田園綜合體進行技術改造,建立果品示范園;整合土地、種植上千畝牧草作為奶山羊飼草基地,同時通過有機肥廠對養畜糞便、農業廢棄物進行有機加工處理,將有機肥用于設施大棚種植,構建生態循環農業。再次,產業經營方面,以智能科技賦能農作物種植、存儲及銷售。在產品培育中,設施大棚的各項數據由監控儀負責接收,技術人員通過物聯網可以在手機上設置適宜溫、濕度,查看實時生長狀態,種植過程全程可控;建立果園病蟲監測防治體系,施用生物肥料,實現無公害生產。在存儲銷售環節,為解決農副產品的存放問題,縣里建成了存儲量達千噸的冷庫、氣調庫,并與京東、拼多多等電商進行合作,運用網絡平臺點對點銷售,建成集存儲、銷售、分揀和運輸于一體的農產品流轉中心。

(二)完善主體培育機制

在社會發展中,某一區域能否持續進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地的人口素質和發展能力,鄉村建設中亦是如此。主體培育機制包括培育本土村民和外引投資資源,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農村建設的主體力量。在培育本土村民方面,常態化組織科技指導,提升農戶種植養殖積極性。定期開展農業培訓班,形成技術學習檔案并跟蹤管理,實現點對點技術幫扶。針對散養奶畜缺乏有效技術引導的困境,D村邀請高校的技術專家為農民講解養殖技術和智能奶畜養殖系統的使用,以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在引入外部投資方面,從優化投資政策、升級基礎設施等視角改善營商環境,吸引先進企業和城市人才到D村投資創業,內外聯動實現有序銜接。以生產蒲城傳統特色美食為主的某食品公司,是D村在“引企業促發展”政策下引入的新型投資經營體。該公司擁有多條生產線和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已培育多個蒲城美食系列品牌,年產值3 000多萬元,不僅向D村引入了純天然特色食品制作新思路,還吸納大量周邊村民在企業就業。

(三)創新村域治理機制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創新村域治理,實現有序善治,是保障脫貧與振興共生式發展的重要基礎。鄉村治理包括改進公共服務、創新管理方式等。公共服務事關村民切身利益,是對村域治理的量化提升;創新管理即對村務組織方式優化改革,是鄉村治理的質變。在改進公共服務方面,通過提升鄉村社會化服務水平以擺脫區域貧困。D村針對村容村貌落后、地域貧困等短板,因地制宜地將脫貧與發展村莊公共事業及建設美麗鄉村相結合,如沿村莊街道修砌排水渠,整修農戶門前院后并栽種綠植,修建污水處理廠,改水改廁,安裝太陽能路燈,硬化鄉村文化廣場等。在創新管理方式上,運用網絡技術實現管理數據化,以信息化推動脫貧與振興有力銜接。在D村,微信群內每位村民均可第一時間了解政策文件和農技指導信息,參與村務管理或表達民意。此外,在對黨員進行管理時,針對在村黨員建立黨員微信群,進行政策學習;針對農閑時在外務工、農忙時回鄉務農的流動黨員,建立流動黨員群,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有組織地開展民主生活。

(四)落實組織統籌機制

村黨支部是黨在農村的最基層組織,在鄉村建設中發揮著戰斗堡壘作用。D村從一個經濟落后的村莊,在較短時間內走上致富之路,持續推進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與村黨支部的統籌帶領密不可分。在領導機制上,堅持“加強黨建聚民心”,發揮組織優勢,將脫貧成果與振興計劃有序對接。針對農戶養殖積極性差、奶品質量不穩定、市場收益低等問題,黨員干部一方面上門做好農戶思想工作,指導其科學養殖,另一方面主動對接市場,與乳業公司簽訂收購協議,并在村內建立中心奶站,以不低于市場價收購奶制品,徹底解決農戶的產品顧慮。在考核機制方面,對扶貧與振興工作實行年度考核、群眾評價。引入競爭機制,推行干部帶頭包抓重點項目、黨員承諾制度,細分指標量化考察;創新考核方式,通過聽匯報、查資料、實地查看等反復核查,將群眾反饋作為考核的重要依據。在幫扶組織上,多種形式聯動合力促進村莊發展。近年來D村在脫貧工作中探索形成了多種組織體系,包括選派第一書記、駐村工作干部、兩委會成員一對一幫扶等,這些組織形式是脫貧攻堅取得成效的有力保障,也為鄉村振興干部隊伍的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鑒。

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路徑

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中,“D村模式”已成為取得較好成績的先例。基于兩種戰略銜接的必要性、實踐邏輯關系及銜接機制,實踐中可以從產業、人才、治理和組織體系等視角探索兩者有效銜接的實施路徑。具體而言,要推動傳統農業向創新農業穩步升級,推動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積極轉變,推動傳統治理向鄉村善治循序轉化,推動脫貧攻堅組織體系向鄉村振興組織體系平穩過渡。

(一)推動傳統農業向創新農業穩步升級

發展創新農業,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是以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和優化生產經營體系為核心目標,因地制宜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升級[17]。一是推進智慧農業建設。智慧農業既包括在資源條件較好的地區運用現代科技、“互聯網+”技術推廣科技智能產業,通過農地、種植、農產品和物流等要素的數字化與智能化管理,實現農業信息互通及資源共享,也包括在基礎條件相對較差的區域因勢利導發展“小而精”特色精品農業或綠色生態農業等多種業態。二是建立多產業融合機制。以所在區域的資源和生態優勢為依托,著力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導產業和農副產品,并通過技術滲透、行業交叉、產業內部重組等方式延伸產業鏈條,形成多產業互相包容的發展格局。三是提升科技創新水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保障產業持續發展、農民穩定增收的重要因素[18]。實踐中應從加強政策指引,搭建科技平臺和引導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等方面推動科技農業的規模化發展。四是利用“互聯網+”搭建銷售平臺。產業水平的提升最終要落實到銷售環節,因此,要完善鄉村數字農業體系,提高農產品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建立城鄉生產與需求多層次對接的數據服務平臺。

(二)推動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積極轉變

銜接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建立長效發展機制,根本上需要農村中最廣泛的群體即農民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實現從傳統農民到現代職業農民的積極轉變。首先是農民的現代化。建立新的現代化生活標準,不僅從物質而且從人的內心和諧、人際關系、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方面來建設新的鄉村文化[19]。大力發展鄉村教育,弘揚時代精神,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蝕。其次,加強產業技術指導,激發農民的內在脫貧動力[20]。為村民提供與農業時令相適應的技術培訓,培訓課程應隨著不同季節的農耕和養殖需求,解決農民在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再次,引導優秀人才回鄉創業。培育現代職業農民,除了提升本土農民的文化技術水平外,還應注重“外引資源下鄉”[21],從融資、技術、設備等多角度加大政策優惠,吸引優秀人才如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創業,并根據人才梯度培育農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

(三)推動傳統治理向鄉村善治循序轉化

治理是一個政治管理過程,其最終目的不僅是為了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它的理想狀態是善治[22]。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打破了原有的資源分配模式,新的資本、人員和要素涌入農村,對鄉村社會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反過來,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推動傳統治理向鄉村善治循序轉化,也為脫貧與振興的有效銜接提供了政治基礎。首先,推進鄉村治理轉化,以實現治理體系現代化為目標。鄉村治理體系現代化是指建立以鄉村兩級組織為核心,具有現代價值屬性的制度安排,具體分為治理結構、治理過程和實施方式等幾個層面[23]。當前應以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為切入點,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視角做好脫貧與振興的銜接。其次,著力提高鄉村治理數字化水平。以“互聯網+社區”模式推進鄉村管理網格化,實現信息發布、民意收集、生產資料統計等網絡化運營。再次,在脫貧與振興的銜接中,堅持構建自治、德治和法治協同支撐的有效治理模式。在抓好法治建設,依法落實自治組織責任的同時,加強村干部與村民之間的協作,發揮集體優勢,共同應對公共事業和村莊危機。

(四)推動脫貧攻堅組織體系向鄉村振興組織系統平穩過渡

針對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銜接中存在的缺乏系統性及“兩張皮”運作問題,實踐中應注重組織體系有序轉化,從領導統籌、制度規劃、幫扶體系、監督考核等方面推動兩種戰略平穩過渡。一是加強領導統籌銜接。銜接轉化中,需進一步總結脫貧攻堅成功經驗,加強黨對鄉村振興工作的領導,明確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并著力培養專業化的“三農”工作干部隊伍。二是強化制度規劃銜接。鄉村振興涉及到產業、文化、生態、治理等多個領域,更具復雜性。各地區可根據實際發展狀況,制定兩種戰略的銜接規劃及實施細則,重點解決兩種規劃的沖突問題。三是做好幫扶體系銜接。在二者的銜接推進中,可以借鑒脫貧攻堅中已經形成的成熟幫扶體系,并根據鄉村振興工作的具體要求,因地制宜確定第一書記的選派方式,駐村工作干部的工作模式等,在實踐中對已有體系不斷修正。四是完善監督考核銜接。為保證銜接工作責任落到實處,將兩種戰略的銜接推進及民主反饋納入各級組織的考核內容中,建立動態監督反饋機制,并將其作為基層干部選拔的重要考察因素。

五、結 語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是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戰略任務。二者的有效銜接既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現實所需,也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充分解決城鄉發展不均衡的迫切需求,更是讓脫貧群眾和脫貧地區共享發展成果、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義。本文通過對陜西省蒲城縣D村進行案例研究,首先梳理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之間的實踐邏輯關系:脫貧攻堅以解決絕對貧困為著眼點,補足了鄉村振興的最低短板;鄉村振興通過將分散的小農戶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為建立長效發展機制提供內在動力。其次,提煉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機制:在分析實踐邏輯的基礎上,歸納了D村組織引導下以農民為主體、以產業為核心、村民共建共享的銜接融合機制,包括產業升級機制、主體培育機制、村域治理機制和組織統籌機制。再次,討論了村域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路徑:銜接實施需要因勢利導、抓住主要矛盾和關鍵問題,推動實現從傳統農業到創新農業、從傳統農民到現代農民、從傳統治理到村域善治、從脫貧組織體系向振興組織體系的有序轉化。

參考文獻:

[1] 劉彥隨,嚴鑌,王艷飛.新時期中國城鄉發展的主要問題與轉型對策[J].經濟地理,2016,36(7):1-8.

[2] 葉興慶.新時代中國鄉村振興戰略論綱[J].改革,2018(1):65-73.

[3] 賀雪峰.大國之基:中國鄉村振興諸問題[M].北京: 東方出版社,2019: 91-92.

[4] 寧滿秀,袁祥州,王林萍,等.鄉村振興: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中國國外農業經濟研究會2018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綜述[J].中國農村經濟,2018(12):130-139.

[5] 朱紅根,宋成校.鄉村振興的國際經驗及其啟示[J].世界農業,2020(3):4-11.

[6] LIU Y,LI Y.Revitalize the World’s Countryside[J].Nature,2017,548(7667):275-277.

[7] 黃祖輝.準確把握中國鄉村振興戰略[J].中國農村經濟,2018(4):2-12.

[8] 馮丹萌.國際視角下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融合的探索[J].當代經濟管理,2019,41(9):43-48.

[9] 王超,蔣彬.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精準扶貧創新生態系統研究[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5(3):5-15.

[10] 張南.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民族地區深度貧困的脫貧路徑研究[J].蘭州學刊,2020(3):168-180.

[11] 陳學兵.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民主體性的重構[J].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8(1):63-71.

[12] 廖彩榮,郭如良,尹琴, 等.協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保障措施與實施路徑[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9,18(2):273-282.

[13] 劉文斌,武力.鄉村振興進程中脫貧攻堅的成效利用與經驗傳遞[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7(5):30-37.

[14] 羅伯特·K.案例研究:設計與方法[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7:144.

[15] 張軍.鄉村價值定位與鄉村振興[J].中國農村經濟,2018(1):2-10.

[16] 豆書龍,葉敬忠.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有機銜接及其機制構建[J].改革,2019(1):19-29.

[17] 郝耕,孫維佳.農業生產方式變革是鄉村振興的根本出路[J].西安財經大學學報,2020,33(6):66-74.

[18] 曾福生,卓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選擇[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8,39(5):709-716.

[19] 賀雪峰.新鄉土中國:轉型期鄉村社會調查筆記[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249.

[20] 范建華,秦會朵.關于鄉村文化振興的若干思考[J].思想戰線,2019,45(4):86-96.

[21] 曹丹丘,丁志超,高鳴.鄉村人才振興的現實困境與路徑探索——以青島市為例[J].農業現代化研究,2020,41(2):181-189.

[22] 丁衛.復雜社會的簡約治理:關中毛王村調查[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 169.

[23] 韓鵬云.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實踐檢視與理論反思[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1):102-110.

Research on the Cohesion Mechanism and Path Analysis of Effective Convergence of Villag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CAO Bingtuo,LI Xian’e

(School of Marxism,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5,China)

Abstract:The convergence of two strategie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has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e recently.In existing studies, most scholars analyze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strategies as well as how to achieve orderly converg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and theory.Researching from the point of grassroots practice,this paper takes D Village of Pucheng County,a national-level poverty-stricken county in Shaanxi Province as a studying case,and analyzes the practical logic of D Village in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o as to determine the cohesion mechanism of two strategies in the village.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hort board of extreme poverty is resolved by the strategy of poverty alleviation,while rural revitalization offers inner motivation of long-term development;Under the guidance of above-mentioned mutually inclusive practical logic,D Village has formed its own convergence mechanism,with industry upgrading mechanism as the core,farmers’ cultivation mechanism as the key,effec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 as the basis as well as the organization mechanism as the guarantee.At last the paper suggests to propel the village convergen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by promot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to innovative agriculture,the identity change from traditional to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the shift from traditional to good governance in the countryside,and the organizing system transformation from poverty alleviation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post-poverty era.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poverty alleviation;effective convergence;practical logic;cohesion mechanism;implementing path

(責任編輯:馬欣榮)

主站蜘蛛池模板: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欧美97色| 亚洲第一色网站| 欧美 国产 人人视频|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无码日韩视频| 婷婷丁香色| 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婷婷亚洲最大|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88av在线看|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996免费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国内黄色精品|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天天视频在线91频|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 国产精品第|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 亚洲黄色高清| 制服丝袜亚洲|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成人欧美日韩|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18|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 免费一级毛片| a级毛片免费播放|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天堂亚洲网|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毛片卡一卡二|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资源站|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 丁香综合在线|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天堂啪啪| 国产一级片网址| 亚洲欧美h| 久久综合婷婷| 在线网站18禁|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网久久综合|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欧美在线国产|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亚洲天堂首页|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久噜噜噜|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欧美爱爱网|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88av在线| 色天天综合|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