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愿


5月22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名譽院長、央行原行長周小川在“2021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發(fā)表了“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系統(tǒng)”的主題演講。
演講中,周小川圍繞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系統(tǒng)這一主題從三個方面展開了論述。
—是澄清了關于數字貨幣的三個誤解;
二是探討了關于推進支付系統(tǒng)現代化的側重點該怎么抓的問題;
三是闡述了對人民幣國際化的看法。
以下為周小川發(fā)言節(jié)選:
“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系統(tǒng)”這個題目前一段時間已經討論很多次了,而且確實也是黨中央國務院都明確加以關注并列入了“十四五”規(guī)劃之中的,我們要積極探索發(fā)展試點推廣的內容。但我看了很多媒體在這方面的報道和評論,發(fā)現實際上還是有很多的概念需要進一步明確,有一些方向問題還需要探索。盡管中國已經進入了DC/EP(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的研發(fā)和試點階段,但對這個問題可能理解上還有很多需要討論的地方,同時我感覺它也是國際上感興趣的問題。
1
首先媒體特別是外媒對這個問題的有些討論會引起某些誤解。
我剛才說了其實過去的幾年時間,我們對這些基本概念都做了很多討論,但是并不是說大家都取得了一致認識,或者是不見得大家都對這個問題有深刻的了解。
舉幾個例子,外媒現在比較多的一種說法,是中國的DC/EP或者e-CNY(中國數字人民幣)不管怎么發(fā)展也替代不了美元在國際上的主導地位。我覺得這個說法本身就不太對,因為DC/EP的發(fā)展主要是立足于國內支付系統(tǒng)的現代化,主要目的是要跟上數字經濟和互聯網時代的步伐,提高效能,降低成本,特別是為零售支付系統(tǒng)服務,本來設計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就沒有想取代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和國際上支付貨幣的地位。
再有一種說法也是外媒說的比較多的,就是把數字貨幣的研發(fā)和試點與人民幣國際化密切掛起鉤來,認為數字貨幣對人民幣國際化幫助不大,或者說也實現不了人民幣國際化。我覺得人民幣支付系統(tǒng)的現代化、數字化對于提高人民幣的地位、提高人民幣的跨境使用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但也不是太大的幫助。人民幣國際化更多取決于體制、政策上的選擇,更多地取決于我國改革開放的進展,而不是技術上的因素。
再有一種議論說人民銀行推動的EC/EP和Ie-CNY是想取代現在第三方支付的角色,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妄議。中國人民銀行明確地說DC/EP的計劃是一種雙層系統(tǒng),而且整個研發(fā)隊伍是由人民銀行組織,由主要商業(yè)銀行,包括工農中建等,還有電信營運商和幾大第三方支付機構共同參與研發(fā),都是在他們以往工作的基礎上,瞄向升級換代的新臺階。大家都是在一條船上,當然在一條船上的人有時候也會有不同意見,有時候也可能在有些問題上會有爭議,但畢竟是在一條船上。并不是有些人說的好像是一種內斗、誰會取代誰的說法。
總之在媒體和各種討論的聲音下,我們還是需要增強溝通,增強這方面的討論,使社會包括全球各個方面,能夠對數字貨幣的進展和開發(fā)有更明確的了解以及對中國DC/EP和e-CNY有更好的了解。
2
第二個方面,我想談一下關于支付系統(tǒng)現代化,究竟抓哪個重點呢?
首先我們說數字貨幣從全球角度來看有很多不同的側重點,有的側重對零售系統(tǒng)效能的提高,有的重視批發(fā)交易,也有的注重交易所和金融市場的交易可不可以采取新的支付和結算體系。那我們究竟應該抓哪個重點呢?整體來講,支付系統(tǒng)現代化是一段時間邁一個臺階,這個臺階一般來講是比較大的臺階,特別小的臺階,我們就要換系統(tǒng),就有可能動力不足。所以要用這種差距化衡量臺階到底邁得有多大,再來看我們選擇什么樣的方向。
怎么看這個臺階呢,一是看系統(tǒng)的功能,它的效能、表現怎么樣。二是看成本,成本是不是能夠降低,效能跟成本一比就是性價比。此外還要看看這個系統(tǒng)的出錯率,因為金融系統(tǒng)涉及到穩(wěn)定,涉及到信心,對出錯的概率是非常關注的。如果很難避免百分之百不出錯,那么就要看它出錯以后究竟能不能糾正這個錯誤。比如說支付錯了,能不能退款,能不能止損。還有從性能上看這個系統(tǒng)風險控制的能力,有時候從技術開發(fā)的角度來說,非常希望能用他的技術,但是從金融系統(tǒng)的角度來說,對于穩(wěn)定性、風險控制、出錯概率以及糾錯能力的重視,可能比從技術角度來講要求更高一些。
從中國來講比較重視零售系統(tǒng),這個臺階可以邁得比較大。中國是現金用的比較多的社會,但是從全球來看也不是特別突出。我估計發(fā)達國家即便是信用卡比較普及的國家,也會感到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出現,這個臺階還是很值得要邁上去的。另外這也是客戶的需求,客戶也不希望有太復雜的、太多種多樣的支付方式。很希望在有手機以后,通過移動互聯網能有一個主流的零售支付方式出現。所以這個臺階成本節(jié)約也是很大的,向前邁進的動力是比較大的。
從批發(fā)的角度看,現在有一些國家要搞CBDC(央行數字貨幣),從我個人觀察角度來講中國e-CNY并不是完全的CBDC,當然也可以歸結到CBDC這個大議題里進行討論,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特點。有一種CBDC就是主要轉向批發(fā)系統(tǒng),多數的老百姓和非金融系統(tǒng)的人,對于支付系統(tǒng)的批發(fā)環(huán)節(jié),是不太了解的,他并不知道支付系統(tǒng)背后的銀行清算結算等是怎么工作的,也不太知道這個系統(tǒng)目前是不是效能比較差、是不是出錯、是不是成本過高、是不是向銀行多收費,收的這些費是不是間接地轉嫁給其他的銀行客戶。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批發(fā)系統(tǒng)也有很大潛力進一步提高。但是目前并沒有很大的改進余地,即便是改進的話也不是太明顯,社會上也不會有太大的感覺。總體來講我們覺得批發(fā)環(huán)節(jié)也要給予注意,但是,這個臺階似乎現在邁不了太大,要邁就是一個相當小的臺階。
還有交易所,交易所現在所有系統(tǒng)的運行還是非常好的,除了個別情況下比如由于高頻交易出現過像英國的閃崩這種情況,總體來講運行還是比較好的。雖然交易所整個的系統(tǒng),包括所謂價格優(yōu)先、時間優(yōu)先的排隊自動撮合系統(tǒng),以及后面的證券登記和交割的系統(tǒng)也有不少成本,但是在這方面的呼聲并不高,如果大家希望降低交易成本的話,可能更多的是希望減少印花稅,印花稅比技術系統(tǒng)的成本更受到關注。
另外也不是交易結算趣快越好,這么多年大家都在討論是不是交易所技術系統(tǒng)有這個能力可以當日回轉交易,可以更多地提供高頻交易。但實際上市場人士對此提出了一定的懷疑和挑戰(zhàn),認為交易結算并非越快越好。整個支付系統(tǒng)也包括交易所系統(tǒng),未來都有可能實現實時全額交易系統(tǒng),但是實時全額交易系統(tǒng)并不是在備個環(huán)節(jié)都適用的一個好的選擇。這就是為什么ISDA(國際掉期與衍生工具協(xié)會)反復主張說要搞差額結算,因為這對市場參與方的風險控制更有好處,同時降低了由于每筆實時全額交易所要求的經濟資本和所謂的風險。這就涉及到這個臺階究竟邁的有多大余地的問題。
我們在選擇利用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提高支付系統(tǒng)現代化,并且邁上一個臺階的時候,究竟在哪個方向上這個臺階可以邁的比較大,取得的效果比較明顯,這是我覺得在選擇方面需要考慮的。當然也別想一口吃成個胖子,說我弄了一個系統(tǒng),可以拍胸脯吹牛,既能解決零售支付,又能解決批發(fā)系統(tǒng),交易所系統(tǒng)也都完全改造了,貿易結算、匯款等所有問題都解決了。這個我看也不現實,所以如果做了這個選擇,進行了研發(fā)和試點,也要有定力不能這山望著那山高。
3
最后我說一下關于人民幣國際化。
我覺得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好的題目,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家,貨幣的地位應該提高,而且也確實有提高的潛力,但剛才所說的技術系統(tǒng)會對此有影響。所以這些年在技術方面也有很多開發(fā),很多支持,譬如跨境人民幣的支付系統(tǒng)(CIPS)等等,是否可以利用數字貨幣CBDC這類東西,上一個很大的臺階呢?我覺得不要太高估技術方面的因素,更多的是體制和政策上的因素。
首先貨幣能否被廣泛接受,可能取決于你的經濟體量、貿易體量、對外開放程度,不是說你能夠強求國際上的用戶做出什么選擇,(客戶)都是有自主選擇權的。所以這種運籌的廣泛性,不僅是一個技術特性。一個主要的內容就是貨幣可自由使用程度,201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把人民幣納入了SDR(特別提款權),其中一個因素就是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的程度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這是一個連續(xù)過程,還有繼續(xù)提高的很大余地。但是不管怎樣提高可自由使用程度,還是要注意有反洗錢的功能,還要防止“避稅天堂”,防止逃稅、防止毒品交易等等。
再有一個貨幣抗沖擊的能力。大家都知道全球各個國家、各種不同階段,隔一段時間都會有金融危機,因此抗沖擊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中國在未來改革開放的力度可能還會進一步加大,還會做出更鮮明的選擇。而這種選擇也是取決于發(fā)展的路徑,改革開放的路徑,取決于觀點的平衡。其實這個觀點也是一種分布,就像我剛才說貨幣的隱私和反洗錢之間的平衡一樣,有的人會認為人民幣可自由使用、可兌換是非常好的事,可以盡快去推進。也有的人認為這個是非常糟糕的事,風險很大,盡量不要去做。可能最后是個正態(tài)分布,中間的觀點比較多,而且會隨著改革開放不斷平移,所以我們說開放進程中的變化可能和人民幣國際化有更多的聯系,技術方面的因素是基礎,是相對比較好做的。包括金融系統(tǒng)在做CIPS的時候,像中國銀行這些過去就在跨國支付中起到很大作用的銀行,對他們而言,政策制度明確,利用現有的技術開發(fā)一套系統(tǒng),并不是什么太難推進的事,當然我們也不能低估這種努力。
同時,我一直強調人民幣國際化。很多人認為發(fā)行的貨幣是你的資產,但從中央銀行的角度看,發(fā)行的貨幣其實是你的負債,你要使你負債的部分是可兌現的、是有購買力的、是穩(wěn)定的。而且你要使用貨幣達到某項功能的時候,央行是要給人家提供這種方便和保證的。所以說不要把人民幣國際化過多的看為是好像我可以憑空創(chuàng)造出一種資產,而是更多的要考慮你要做出的承諾、承擔的義務,從資產負債表的角度加以考慮。
因此,支付系統(tǒng)現代化,DC/EP和e-CNY會首先對跨境的零售使用,包括旅行者商務訪問之間的使用,也包括現在比較時興的零售網購等方面,支付系統(tǒng)現代化都會帶來提升的體驗,同時對人民幣會有好處。我們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批發(fā)金融交易、貿易匯款等等備個方面,要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還需要在政策體制方面不斷的向前邁進,我們相信未來在這些方面能夠取得進展,才是人民幣國際化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重大步伐。
同時我也在不同場合強調,這也是一個相對的東西,國際上幾種主要的貨幣相互之間確實是有一個備占多少的份額,反正不能超過百分之百,我多了你就少,除了你自己做得好壞以外,也取決于別人做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