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蕾奇
摘 要:政策性銀行投貸聯動業務的開展,需要樹立投貸聯動戰略意識,強化風險管控,積極建立風險管控機制,提升風險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加快推動金融改革進程,基于此,本文就政策性銀行投貸聯動機制相關內容進行闡述,分析政策性銀行投貸結合機制改革面臨的困境,具體探究政策性銀行投貸聯動機制改革路徑,旨在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宏觀政策調控作用,帶動社會經濟發展。
關鍵詞:政策性;銀行投貸;聯動機制;改革
就傳統的銀行信貸業務開展情況看,具有一定的風險容忍度,突出特點為“輕資產,高風險”,因此,為緩解銀行新增貸款和不良貸款余額上升問題,必須加快推動政策性銀行投貸聯動機制改革,聯動機制改革重點聚焦在監管機制、組織形式等方面,確保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一、政策性銀行投貸聯動機制相關內容
基于投貸聯動機制背景和導向視角看,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下,壓縮了傳統銀行發展空間,驅動資本市場建立,為新經濟時代下銀行綜合經營水平提升提供助力,同時,銀行投貸聯動機制改革,是銀行業務轉型升級的有效路徑。就投貸聯動業務實質看,主要以股權+股債模式反應出來的,對銀行信貸相關的企業提供投資服務。在相關制度約束和規范下,銀行投貸業務活動的開展情況受限,例如,銀行被動持有的企業股權在法律處分期內的,經國務院批準的企業股權投資風險權重為400%,其他股權投資風險在1250%;另外,規定了銀行直接持有股權的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和監管,加劇了資本風險隱患,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銀行貸款業務的開展。近年來,相關股權投資業務政策文件包容性更強,有政策性文件指出,要初始企業股權、債權相結合,聯合創業投資機構和股權投資機構,共同提供融資服務,進而實現投貸相結合的目標;相關政策文件對政策性銀行投貸聯動的內涵進一步地進行界定,重點引導和扶持商業銀行設立子公司,為相關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一定程度上是監管機構對銀行實施了開放性的政策,賦予銀行參與股權投資的權利。基于此,在監管政策逐步開放的前提下,為投貸聯動業務帶來了積極正面的影響,支持銀行參與投資業務,幫助銀行積累更多的業務經驗,整個改革過程,符合投貸聯動發展趨勢,拓寬了利潤考核空間,進一步推動銀行投貸聯動機制改革進程。
二、政策性銀行投貸結合機制改革面臨的困境
(一)股權投資資本大,投貸聯動業務持續性差
政策性銀行投貸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展現了顯著的優勢作用;然而受相關政策的制約,部分業務活動的開展面臨著一定的風險。相關研究表示,我國現階段只有國家開發銀行開展了專業的股權投資業務,因此,在和銀行投貸聯動模式構建過程中,對銀行資本管理模塊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對未設立投資子分公司的政策性銀行投貸聯動業務作出明確的規定,要求銀行在投資部分嚴格按照銀行資本管理相關規定執行(即400%和1250%)。政策性銀行聯動業務種類繁多,政策意圖明顯,資金數量大,投資期間長,收益性不高,尤其在銀行投貸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的前提下,稀釋了銀行的資產,制約了相關業務發展的可持續性。
(二)風險管理意識薄弱
政策性銀行投貸聯動業務的開展,為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了具有差異化的融資服務。就政策性銀行投貸聯動機制現狀看,受到傳統信貸風險框架的制約,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銀行業務活動開展形式,制約銀行業務轉型升級。就銀行信貸估值情況看,主要是建立在當期現金流和抵押物價值衡量上的,若存在股權介入形式,一般是對高風險和高成長性的業務進行干預,對業務發展前景以及對業務開展過程中相關風險的識別和判斷,具有較高的風險容忍度。政策性銀行投資聯動業務起步較晚,在聯動機制改革過程中,業務意識弱化,缺乏一定的風險管控認知,制約了銀行內部組織控制[2]。基于此,政策性銀行投貸聯動機制改革,是金融改革的核心要素,通過加大風險管控,可實現各項業務可持續發展目標。
(三)投貸聯動機制改革制度相對落后,有待于進一步加快體系化建設
政策性銀行投貸聯動業務的開展,體現了普惠金融各項業務開展的執行效果。然而,在相關體制建設影響下,政策性銀行投貸聯動機制改革受到了一定的制約,面臨諸多的改革困境,包括投貸聯動機制改革制度相對落后等,難以推動投貸業務高質量開展。一方面,銀行未建立完善的、開放化的業務平臺,導致投貸聯動機制執行力不強,加之,政策性銀行缺乏專業的股權投資法律實體的支持,致使政策性銀行面臨著資金鏈斷裂、投貸聯動業務不可持續發展的困境;基于資金外部審批流程復雜,審批步驟繁瑣,因此,降低了投貸業務開展的實效性,難以滿足新經濟時代投貸聯動需求,最終制約了投貸業務開展,降低了業務活動質量,加劇了項目風險隱患。另一方面,投貸業務在實操環節中,可操作性欠佳,因為政策性銀行對外投資形式較為單一,難以發揮金融工具使用優勢,未能靈活性的使用利潤分享貸款,難以保證最終的項目收益,與客戶多元化投資需求相違背。另外,政策性銀行投貸聯動業務運營管理水平不高,在部門分工和職能界定上有待于進一步完善,銀行財務部門、法律部門等相關部門,難以提供專業化的管理保障服務和支持服務。
三、政策性銀行投貸聯動機制改革路徑
(一)推動銀行監管機制改革,制定完善的股權投資業務制度
基于我國未設立專門的政策性銀行法律法規規范,因此,降低了法律效力層級,致使政策性銀行面臨著多重監管等困境。基于此,相關立法部門,必須逐步完善立法層面,起草《政策性銀行法》《商業銀行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而為政策性銀行投貸聯動機制改革提供法律支持和依據,明確相關的規定,確保投貸聯動業務開展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做大程度上幫助政策性銀行規避政策風險。同時,可創新銀行資本管理辦法,科學評估和計量銀行風險資產量,加強對投資風險的預見,通過建立完善的投貸業務監管機制,可切實保障投貸聯動業務落實到實處,進而構建有序、和諧的政策環境。
(二)成立專業化的投資子公司
相關國家通過設立專業化的投資子公司,拓展了投資聯動業務的開展范圍。因此,政策性銀行要想全面掌握子公司注資資本情況,可通過成立專業化投資子公司的形式,對風險進行測算和評估,進而降低銀行的資本壓力,增加銀行的資本總量,并在銀行投貸聯動規模不斷擴大情況下,實現投貸聯動業務目標。專業化投資子公司的成立,賦予其自主經營權,同時,自負盈虧;銀行對子公司股權投資業務實施全過程追蹤和跟進,不斷整合優質客戶資源,提高銀行經濟資本總量,提升銀行總體經營效果。基于監管機制制約下,專業化的投資子公司,在投資聯動業務開展過程中,運用了市場化募資手段,主要表現為發行債券、拓寬外部融資渠道等形式,增加資本量,進而實現降低銀行資本的占用率。
(三)成立投貸聯動委員會,構建投貸業務新格局
投貸聯動委員會的成立,直接關系到投貸聯動業務運營的協調性,因此,將投貸聯動委員會設定為政策性銀行投貸業務最高決策機構,主要負責業務聯動的落實和執行監管,積極提供多元金融服務,不斷拓寬投貸業務覆蓋范圍,并在此基礎上建立銀行內部保障機制,促使投貸業務相融合,進而形成優勢互補的局面。在政策性銀行投貸聯動機制改革過程中,必須參照國家宏觀政策,積極打造精品項目,構建多維度的投貸聯動模式,更好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投貸風險管理體系
研究發現,股權投資業務風險較高,項目周期長,因此,通過投貸聯動機制的構建,可幫助政策性銀行規避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加強對風險的治理,更好均衡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之間的關系,降低風險蔓延范圍,促進經濟發展。
四、結論
綜上所述,政策性銀行投貸聯動機制改革,要積極與時俱進,樹立新思維理念,明確投貸聯動目標,加強投貸聯動業務拓展思路的構建,積極踐行投貸聯動機制改革路線,確保發揮投貸聯動業務的優勢。
參考文獻:
[1]王麗麗,駱樂.新型小微企業融資支持機制構想——基于獨立的政策性銀行視角[J].武漢商學院學報,2020,34(01):36-40.
[2]趙冠州.政策性銀行投貸聯動機制改革芻議[J].財經界,2020(01):91-93.
[3]馬齊靖.A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目標市場營銷戰略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