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讓
摘 要: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環節,是實現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的核心節點。然而,我國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普遍成功率低、市場效益不理想,如何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進程,成為創新發展的一項重要課題。創投作為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本文介紹了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概念,分析了當前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闡述了創投對科技成果轉化的促進作用,最后提出了如何利用創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創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一、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概述
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是指將有實用價值的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實際生產中,通過新技術、新工藝、新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的運用,形成新的產品或服務,最終實現市場價值的一系列行為和活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通常包括開發、中試、產業化三個階段。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高新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逐步被認識。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在制度上,我國圍繞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穩步推進落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實施意見》、《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等政策法規,持續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蓬勃發展。
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面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取得顯著成績,科研經費投入和科研人員規模持續增長,發明專利數量連續八年世界第一,但在成果轉化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差距。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水平較低主要表現為科技成果轉化進程慢、轉化效益不高等問題,而導致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資金融籌難、成果市場價值不高、科研人員對成果轉化積極性不強等。
(一)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緊缺
科技成果轉化多從成果的研究開發或試制成品的初創階段開始,轉化周期較長,轉化過程中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在資金來源的結構上,國家投入的科研經費只包括科研項目立項到成果鑒定完成的過程,成果轉化過程的中試、產業化等階段的資金較為緊缺;基于科技成果轉化的周期長、投資風險大等特點,傳統的商業銀行和一般的投資機構較少會進行大規模貸款和投資;而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自有資金有限,成果轉化所需資金較為不足。
(二)創新成果的市場效益低
在傳統科研價值導向下,市場導向不夠,對科研項目的立項和評價難以真正從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的科學性、可行性和經濟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科研人員更關注科研學術上的價值,導致科技成果的市場應用前景小,市場價值低;科研項目管理普遍存在重立項、輕過程和驗收現象,項目實施過程中得不到有效的管理保障,導致科研成果質量低。
(三)科研人員對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積極性不高
缺乏以市場價值為導向的成果轉化激勵機制,科技成果產權不清晰,科研人員的收入與科研項目轉化的效益關聯不大,容易滋生“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消極思想,導致科研人員的工作效率低,對科研成果轉化的積極性不強。
三、創投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促進作用
創投也稱創業投資,是指以高新技術為基礎,以股權投資為主要手段,對初創期的中小型高科技企業提供資金和經營管理支持,并在轉化成功后獲取高額投資回報的經濟行為,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征。
創投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手段,能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資金支持、風險分散和機制創新等方面有力支撐,對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起著明顯的催化作用;而具有“高風險、高回報”特點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又能較好地滿足創投的投資訴求,勢必會受到創投的青睞。因此,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引入創投,存在較大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兩者能較好地相互推動促進。
(一)提供資金支撐,加速轉化進程
對于一些優質的成果轉化項目,創投可有效引入外部資金,對成果研制開發、中試、產業化的全過程提供持續、穩定、大量的資金支持,以市場機制合理配置資金,提高資金效率,防范資金風險,較大程度地緩解了科技成果轉化資金不足的問題,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縮短轉化周期,加速成果產業化進程。
(二)降低轉化風險,提高成功率
創投主體往往具備較強的風險管控能力,能夠有效降低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和經營管理風險。投資前,可對項目可行性和市場效益等進行論證,從金融、技術、財務、企業管理和法律等角度嚴格篩選轉化項目,確保科技成果的市場價值高、轉化成功率高;投資后,可為初創企業對接市場優勢資源,引入社會優秀經營人才,提供市場化的經營管理指導和支撐,有效降低經營風險,提高轉化成功率。
(三)創新管理機制,激發轉化活力
創投的參與將進一步加強市場導向,持續強化成果轉化過程的管理,完善市場化的管理機制,有效解決“持股難”、“變現難”等問題。一是可增強科研與市場的聯動,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科研項目立項和管理機制,提升成果質量,加快轉化效率;二是建立市場化的利益分配機制,明確成果產權歸屬,加大轉化激勵力度,激發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的主動性;三是拓寬多元退出渠道,完善常態化退出機制,促進成果轉化的價值實現。
四、利用創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建議
(一)明確主體責任
利用創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活動中,一般包括科研團隊、孵化團隊和投資團隊等主體。其中,科研團隊是科技成果的研發主體,負責形成科技成果,并為轉化過程中提供技術支持、防范技術風險;孵化團隊主要負責推動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的實現,為科研團隊提供“選、孵、融、管、退”等服務;投資團隊主要負責為投資項目對接和引入外部資源,對轉化項目進行投后價值管理,防范資金、經營等方面風險。
(二)理順成果產權關系
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應明確科研人員與科技成果的產權關系。根據成果的轉化方式(一般包括自行轉化、轉讓/許可、合作轉化和作價投資等方式)進一步確定科技成果的交易權、定價權和收益權等,保障科研人員對其科技成果的合法權益,增強科研人員對成果轉化的意愿。
(三)完善市場化的成果轉化激勵機制
建立成果轉化收益共享機制。搭建多元化的股權結構,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通過業務跟投、股票期權、股票增值權、限制性股票等股權激勵方式,建立創投與科研轉化風險共擔、未來收益共享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激活轉化活力、防范各類風險,提升成果轉化質量和效率。
建立科技成果溯源機制。科學客觀地評價科技成果產生的效益情況,實現科研人員的收入與成果轉化產生的效益高度掛鉤,充分激發研發人員對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四)優化科研項目管理體系
建立健全重大科研項目立項評審機制,加強創投的市場導引作用,加強項目的市場論證工作,強調對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的研判,充分評估項目的市場價值和產業價值,打通科技創新與產業化的關鍵堵點。
強化科研項目的全過程管理,加強科研項目過程的管控,實時監督項目進度,加強技術研發與市場需求的聯動,定期評價科研成果市場價值,保證科研成果的質量;及時關停進度慢、預計成果競爭力弱、對產業支撐作用小的科研項目,避免科研資源的浪費。
五、結語
綜上所述,科技成果轉化對經濟發展貢獻巨大,但當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仍處于較低水平。創投能從資金支持、風險分散和機制創新等方面有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進程,提升成果轉化效率,進而促進形成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徐慶:創業投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手段[J].企業與市場經濟,1999,12(4):12.
[2]史偉,施衛東:創業投資: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與風險投資基金合作的模式[J].中國科技論壇,2002,002(000):55-58.
[3]王文濤,陳磊,王彩鳳.構建創投和科技成果轉化融合平臺初探[J]. 科技經濟導刊,2019,27(23):199-200.
[4]吳志霖.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熱帶農業科學,2011(9).
[5]陳昌智.促進風險投資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推動經濟發展[J]. 中國風險投資,2014.
[6]薛慶國. 建立科技風險投資體系促進城市科技成果轉化[J].科學與管理,1998.005(018):25-27.
[7]劉園. 風險投資運作過程與我國風險投資機制建立—兼論科技成果的轉化[J].科學決策,2000.003(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