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柳
【關鍵詞】重癥監護室;早期預警評分;滿意度;并發癥
重癥監護室(ICU)作為醫院內的特殊部門和科室,在收治患者方面往往病情上都比較嚴重,因此,在重癥監護室內的護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決定了護理人員也要具備更加專業的水平,以免出現護患糾紛。早期預警評分作為新出來的一項護理評估模式,在對ICU患者的病情評估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從而獲得更理想的護理效果[1,2]。基于此,本文旨在對ICU患者護理工作中采用早期預警評分護理干預后的影響及作用進行進一步探討,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擇的時間區間在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期間,以我院收治的78例ICU患者為調查對象,根據數字隨機法,將其分成兩組,選其中39例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設為常規組,剩下39例患者在以上基礎上,加強早期預警評分護理,設為研究組,常規組,男18例,女21例,年齡46歲~70歲,平均年齡(54.86±3.88)歲;研究組,男20例,女19例,年齡44歲~72歲,平均年齡(55.02±3.51)歲。
1.2護理方法
1.2.1常規組:此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就是在ICU監護期間為患者提供相關治療,并對患者各項生命指標進行嚴格監控,如果指標出現異常,應馬上向醫生匯報,采取相關處理措施。
1.2.2研究組:此組患者在護理期間,加強對患者的早期預警評分護理,并根據評分為患者開展更加精細護理服務。制作相關評分表,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評估,包括患者的精神狀態、呼吸、血壓、體溫等內容,并結合患者病情的程度,對患者進行詳細分類,有利于醫生清晰掌握患者信息。患者在精神狀態、呼吸、血壓等指標評分上在0分~3分之間,體溫分數在0分~2分之間,總分應在14分。如果患者病情嚴重,分數應大于9分,如果患者病情中等,分數應在5分~8分之間,如果患者病情較輕,分數應小于4分。結合之前對患者的評分情況,為患者提供適合的監護管理。如果患者病情嚴重,應先將患者的詳細情況告知醫生,并提前將急救藥品或設備準備出來,并每隔十五分鐘,對患者的血糖、心電圖等進行測量一次,并將結果詳細記錄在記錄表上。如果患者病情中等,護理人員可每隔三十分鐘對患者的指標進行測量,并詳細記錄在冊,同時可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輔導,以進一步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如果患者病情較輕,應每隔一小時的時間里對患者進行測量和記錄,同時隨時做好為患者轉移病房的準備。
1.3觀察指標
滿意度情況調查,利用自制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評估,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三個方面,非常滿意為10分,比較滿意為7分~9分,不滿意為7分以下,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n×100%。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滿意度情況分析。研究組總滿意度更高(P<0.05),見表1。
3 討論
需要在重癥監護室病房治療的危重患者的護理,需要確保患者生命得到延續并改善癥狀。患者雖然在緊急治療后仍然能夠生存,但還是會處于危險中。在監護期間,仍然會有危險事故頻發,因此,需要加強對風險的防范管理。在護理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和癥狀有針對性地進行護理,重視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穩定情緒,加強對患者的飲食管理,并遵從無菌操作。因此,為了保證患者能夠得到最佳的護理服務,必須對護理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如早期預警評分法,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護理資源,以應對高危患者。將早期預警評分的工作模式應用到對ICU患者的護理中,能夠進一步幫助醫護人員有效分辨出能夠威脅患者生命的具體因素,從而確保患者的生命能夠獲得安全保障[3]。同時, 根據本次研究,此項操作簡單易懂,在患者角度,時間是極為重要的,哪怕是一分鐘,都是能夠決定患者生死的,如果護理人員在患者出現事故之前,便能夠對此進行有效判斷,便可以根據患者的各項指標評分,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從而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患者出現意外的概率。文中通過滿意度分析,研究組滿意度更高(P<0.05)。
綜上所述,將早期預警評分護理融入重癥監護室護理工作中,效果顯著,能夠改善患者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