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
摘 要:在教學工作中,如何提高特殊人群教學水平成為眾多教師著重關注的一項問題,“送教上門”作為新時代發展背景下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突破傳統教學工作中的局限性。如何提升特殊教育“送教上門”工作實效性成為眾多特殊學校著重探討的一項工作。
關鍵詞:特殊教育;“送教上門”;特殊人群
本文主要從送教對象的選取、送教內容的制定、新型技術的應用以及資金投入四個角度對如何提高特殊教育“送教上門”工作實效性這一問題進行探討,提出筆者的一些想法與思考,希望能夠給予相關院校以及教學工作者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
一、注重送教對象的選取工作
首先,應該對現有的送教對象選定流程以及程序進行進一步規范,就如今我國“送教上門”對象選取程序進行分析,其中依舊存在眾多漏洞,選定流程不夠健全完善。因此想要有效提升送教對象選取工作的效率,結合實際情況以及教學特點對現有的送教對象選取流程進行不斷完善是十分必要的。以家長自愿申請以及免費送教服務為基本原則,規范送教對象選取工作,必須由相關家長提出送教申請,相關的管理人員對申請進行詳細篩選后,方可確定送教對象。通過此種程序既能從根本上保障所選取的對象確實具有送教需求,同時還能在極大程度上確保家長的整體參與度以及熱情,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送教工作質量。其次,在不斷完善送教對象選取程序的基礎上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送教上門”工作執行機制,從而保障送教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要充分掌握不同送教對象的整體情況,其中包括兒童自身情況(如兒童的學習情況以及自身障礙程度等)、家庭情況以及生長背景等,以兒童的基本情況作為基礎由相應專家制訂具有針對性的個別化教育計劃,隨后便由相關的送教教師根據所制訂的個別化教育計劃內容對送教的具體內容進行實時調整,并做到及時反饋,同時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以及反饋內容對教學計劃進行不斷調整。最后,由相關專家進行復審來評判相應學生是否還需要再次開展“送教上門”服務。
二、制定適宜的送教內容
特殊教育中開展的“送教上門”工作的對象都為特殊兒童,而每一個特殊兒童都具有不同的特殊性,因此相關教師在制訂送教內容時也一定要充分考慮不同對象的特殊性,制訂具有針對性的送教內容。相關送教教師一定要充分了解送教對象的實際情況,包括對象自身情況以及生長環境等,以這些情況作為基礎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內容,提高送教服務內容整體個別化。同時,還需要注重提高對特殊兒童家長的送教工作力度。結合兒童實際情況開展家庭養護知識以及康復訓練課程等不同方面的課程,通過提高家長整體能力,讓家長能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對兒童教育訓練的質量,從不同角度提升特殊兒童的生長環境,進一步鞏固送教工作整體質量。
三、積極運用新型技術,拓寬送教渠道
現如今隨著我國相關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與推廣,通過借助相應的新科技開展遠程授課工作已經成為“送教上門”工作的一項重要途徑。相關教師在開展“送教上門”工作時可充分運用現有的網絡技術,以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基礎,開發具有針對性且個性化的教學課程。運用網絡課程開展教學工作既有利于提高課程整體適配度,也能在極大程度上促進送教教師之間的學習與溝通。開展網絡遠程授課工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現如今我國“送教上門”工作時間上的限制,突破傳統送教模式條件的限制,從根本上提升送教工作整體效率以及質量。除此之外,積極運用網絡技術能夠幫助相關人員提高對送教對象以及教師的管理力度。
四、加大資金投入,提高保障力度
高質量、高效率“送教上門”工作的開展必定離不開足夠的資金作為保障。首先要提高對學校建設工作的資金投入力度,特殊學校以及相應的送教組織應該提高對輔助設備以及儀器的購置力度,為送教對象提供更高質量的教學用具。同時對于經濟狀況相對困難的特殊兒童進行一定的補貼,從而大大降低家庭負擔,為兒童創造更優良的成長環境。
綜上所述,特殊兒童在社會中受到了眾多的限制,相關教師一定要注重對特殊兒童教學工作的改進,充分掌握學生實際情況,切實為學生考慮,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學工作中的各項難題。本文僅僅列舉了極少數提升“送教上門”工作實效性的策略,希望相關教師能夠注重此方面的研究工作,通過仔細觀察、積極探索、總結經驗,不斷提升“送教上門”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孫娟.創新送教上門工作模式,為特殊學生家庭增能[J].現代特殊教育,2019(1):10-11.
[2]王德財.試析如何提升送教上門工作的實效性[J].考試周刊,2017(71):193.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農村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送教上門探索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091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