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媛媛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大眾對教育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新課標要求部分課程進行跨學科的融合交叉。美術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極其重要,當前階段的教學形式和教材內容也很豐富。因此,教師需要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在課堂中融入語文、音樂、數學等多門學科,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語文、音樂、數學三門學科入手,深度研究教師展開教學時應該如何將其他學科融入美術課堂。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語文;音樂;數學;融合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飛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標準越來越高。與此同時,課程改革逐步深入到課堂中,新的課程標準要求一些課程進行跨學科的融合交叉,以此滿足社會需求,培養新型人才,為國家做貢獻。目前,教育水平發展良好,小學美術的課堂形式、內容都富含著深刻的內蘊。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快速提升自身能力,并在課堂上引入其他學科的教學因素,在此基礎上實施融合性教學,以此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教師的藝術表現能力和綜合教育能力,繼而順利完成教學
任務。
一、與語文學科的融合——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美術與語文的有機結合符合目前教育發展的需求,是教育的必然趨勢。“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美術與語文的完美結合。美術是一種造型視覺藝術,與語文完美融合后可散發出自身的獨特魅力,讓學生了解藝術的起源與特征,并愛上藝術,將之流傳下去。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這種教學方式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升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和表達能力,幫助學生和教師共同發展。教師可以從“看圖作文”中得到靈感,對低年級學生采用“先說后畫”的教學手段;對中年級的學生采用“看字作畫”的教學手段,要求學生以同學或家人的姓名為題作畫;還可以要求高年級的學生為古詩、古文或成語作畫。
比如,教師可以將初唐杰出詩人駱賓王的《詠鵝》融入課堂中。這首詩難度不大,大部分學生早已經耳熟能詳。詩歌中的“曲項”“向天”向學生展示出了鵝頸的優美線條,“白毛”與“綠水”、“紅掌”與“清波”則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為學生直觀地呈現了一種色彩艷麗的獨特對比美。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畫出鵝的簡筆畫,為學生進行簡單的示范,隨后讓學生自行臨摹。當學生掌握基本技能可簡單描摹畫作后,教師再帶領學生用線條進行白描,隨意涂抹色彩,并逐步加深學習難度,學習水彩畫、水墨畫等。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高教師的文學素養和教學能力,繼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二、與音樂學科的融合——讓畫成為定格的樂曲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感染力和想象力是其主要特征,在語文、體育中早已有大量應用,但在美術中并未得到廣泛應用。音樂具有極強的時間性和流動性,作為視覺藝術的美術則有空間性和靜止性,二者相互融合,動靜相配,可以快速提高課堂效果和教學效率,為學生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主動性和創造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摸不到的、流動的音樂定格成一幅優美的畫,欣賞它獨特的魅力。
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展開“聽音樂、畫音樂”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在悅耳動聽的音樂聲中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并借助視頻音頻相結合、圖片音樂相融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和認知水準,幫助學生將美術線條色彩和音樂旋律節奏有機結合。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充分感受音樂和美術的魅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和學習成績。
三、與數學學科的融合——培養學生創意思維
美術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藝術性學科,脫離其他科學、藝術后將無法生存。數學中的幾何圖形美學價值很高,可以幫助學生增強作畫能力。在當前階段,幾何圖案在社會上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推廣,平面設計、室內設計、服裝設計、建筑設計等各行各業都出現了幾何圖形的身影,使人感受到一種強烈的美學視覺沖擊。若學生腦海中沒有數學幾何圖形的相關概念,學習美術時就會遇到一些阻礙。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在教學時將數學學科元素與課堂相融。
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展開“數學圖形創意畫”“幾何圖形想象畫”等趣味性教學活動,借助正方形、梯形、三角形等圖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加活動、走入課堂,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充分運用創意思維組合出多個生動的新圖形。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紙柱造型”的美工活動,將數學的立體圖形引入其中,引導學生通過粘貼、折疊、剪接等手法制作紙雕,將平面圖形變為立體圖形。這種方式可以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審美能力,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建立創新性思維。
總而言之,教師需要快速更新教學理念,嚴格遵守新的課程標準,快速汲取語文、數學、音樂等基礎學科的知識,將這些學科因素融入美術課堂中。這種教學方式效果極佳,將語文的詩情畫意、音樂的韻律節奏、數學的例題思維帶入課堂,將這些學科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幫助學生在未來的學習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