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平
摘 要:加強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或者說教育教學信息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充分利用,可以使教師的“教”得到更好的發揮,學生的“學”達到更好的效果。大力推進信息化教學,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優勢,將是教師今后努力探索實踐的一項重要目標任務。下面就信息技術與美學科融合的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美術學科;融合
現階段都在提倡信息技術和其他學科課程的融合,美術學科也不例外,也在進行著利用信息技術與其相結合的探索實踐,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要實現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的融合,就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轉變。什么是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為了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師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總和,它包含教師的教法、學生的學法、教與學方法[1]。所以說要轉變教學方法不只要轉變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轉變學生學的方法。就我本人來說,雖然到目前為止對信息技術和美術學科的融合的認識、探索和嘗試轉變還十分有限,但是也在此實踐探索的過程中獲得了許多經驗并且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一、信息技術和美術學科相融合的必要性
人人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激發人的創造熱情、好奇心和求知欲”[2]。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用音視頻資源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預設的教學情境中。通過各種欣賞活動,使學生在認識了所學事物的價值以后產生出積極的情感反應,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意識,這樣學生學習的效果往往都比較好。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使用大量的教學資源去拓寬學生學習的知識面,也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學生學習知識的面更廣、更深。比如,講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國古典園林欣賞”這一課時,如北京頤和園、蘇州拙政園等中國古典園林,偏遠地區的學生幾乎沒有去過,也很不了解,如果僅靠老師講述,無論老師多么賣力,學生總是感覺干巴巴的。如何突破教材展示的窄小范圍,更加深入、近距離地去了解中國古典園林呢?最好的方法莫過于上網查閱搜集下載相關的視頻、圖片資料。通過這些資料的展示就能讓學生更好地接近、了解中國古典園林,讓學生身臨其境地理解中國古典園林的特點和具有的獨特布局形式美。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實現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把抽象的東西形象化。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手段,去刺激學生視覺、聽覺感官幫助學生學習,這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比不了的。如提線木偶的表演操作,用視頻或動畫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學生一看就明白了,很容易理解。
二、信息技術和美術學科相融合的主要策略
1.信息技術的利用一定要講科學,注重有效性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任何事物都在變化,對教師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教師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學習,努力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掌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培養新時代的人才。
2.科學管理,有效利用
學校要做好共享資源科學管理,保證共享教學資源成系統、不雜亂,方便查找和使用,保證資源有效利用。只要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大家共同努力都去搜集、制作教學資源并保存在固定的地方,其他人上課時如果需要隨時都能拿來使用,互相借鑒,互通有無,才能真正給老師課前準備節省出大量的時間,不至于去重復下載或制作了。
三、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和美術學科的融合是一個符合時代發展的產物,也是今后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二者的融合能夠更好地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效果,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目的。因此我們要認清時代發展方向,突破慣性思維模式束縛,大膽創新,把信息技術和美術學科科學、合理、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真正轉變,解決面臨的問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高效課堂教學,全力以赴培養出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有知識文化、有理想追求、有堅定信念、有責任擔當、懂得什么是真、善、美的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扈中平.現代教育理論[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7.
[2][德]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M].第三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