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一、發現問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要求應“培養兒童終身受益的品質”,對幼兒實施禮儀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幼兒個性的健康發展,提高幼兒的整體素質,也就是讓幼兒在“學會生活”“學會游戲”的過程中為日后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但在角色游戲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同伴交往和社會禮儀之間存在一定距離,導致游戲不能順利進行。
1.角色游戲中出現規則意識欠佳,使得游戲中斷,? 孩子們在游戲中往往不能較好地遵守游戲規則,部分文明游戲的幼兒覺得委屈后,就不樂意與這部分幼兒一起游戲。
2.家中“獨一無二”,園內“數一數二”。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非常嬌慣。所以,在處理集體和個人的利益關系時往往表現出自私、任性和自我為中心,缺乏尊重、謙讓與合作精神。
二、實踐操作
(一)創設適宜的禮儀環境,感知禮儀文化
1.優化角色區環境——環境中的禮儀熏陶
(1)添加區域禮儀標識
在小班的娃娃家游戲中,我們一般會滲透交往禮儀中的一些簡單的禮貌用語(你好、請坐、請進、謝謝、再見等)。行為上是會敲門、整理玩具等。中班幼兒有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游戲內容也更加廣泛。他們對銀行和游樂園比較感興趣,我們開設了“小小銀行家”,要求銀行員工都能面帶微笑,熱情接待,會說“你好,需要什么幫助嗎”,顧客會說“謝謝,麻煩你了”。
(2)文明禮儀三字兒歌
在“秀吧”中,我們開展了一個“禮儀三字兒歌”的活動,鼓勵幼兒輪流當主持人、參賽選手、觀眾。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在兒歌中知道文明禮儀的知識,還可以感受作為小演員、小觀眾在欣賞節目時的行為禮儀。
2.亮化班級禮儀——生活中的禮儀熏陶
五千年文明禮儀之邦對孩子們來說是陌生的,我通過引導孩子們觀看一些國家重要會議的開幕式,來引導他們觀察開幕式中一些旗手、禮儀小姐舉手投足間的大方與自然,孩子們十分羨慕這些禮儀小姐。由此可見,只要給孩子們一個發揮的機會,再加以正確引導,我們所謂“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們一樣能行,而且能做得很精彩!
(1)交往禮儀
學習與人交往時大方有禮貌,初步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學會商量,懂得謙讓,我們利用《孔融讓梨》《小熊請客》的故事,讓幼兒學會一些交往中的禮節;在來園離園時問早問好說再見。
(2)生活禮儀
進餐禮儀:幼兒進餐是幼兒生活活動中一個重要的內容,也是對幼兒實施禮儀教育的重要途徑。現在許多幼兒有吃飯挑剔、邊吃邊玩、需要成人喂等不良飲食習慣。那么我們可通過古詩、兒歌的形式讓幼兒學習進餐禮儀。如古詩《憫農》對幼兒進餐禮儀的培養很有幫助。
排隊禮儀:我們到商城購物,到游樂場游玩,遇到人多的時候我們需要排隊,不能亂插隊。關于排隊我們是這樣做的,一是讓幼兒自己想出好辦法,如果結果失敗,再從失敗中找出原因,最終找到一個排隊的好辦法,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二是我們可以嘗試用音樂帶動孩子,我選擇了一些進行曲,讓孩子們學習解放軍叔叔抬頭挺胸走路,在這個體驗韻律的過程中,幼兒能有序排隊。
讓座禮儀:讓座這個禮貌行為是在孩子一次談話中生成的,那次朵朵媽媽帶著朵朵坐公交車,朵朵發現有個叔叔給老人讓座,可見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在關心各種禮儀行為。當朵朵把這個禮儀行為分享給大家時,孩子們沸騰起來,我們趁機以音樂活動《讓座》的形式帶領孩子來到了車廂坐上了公交車,孩子們在歌曲的渲染中感受了讓座的快樂。
(二)生活中的禮儀實踐,鞏固禮儀經驗
1.節日禮儀——感知中國的禮儀文化
充分利用各種傳統節日實施禮儀教育。以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幼兒理解并知道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讓孩子了解與這些傳統節日相關的故事,從而懂得關心老人,感恩古人。
2.文明禮儀在行動——我是禮儀小能手
當孩子們在游戲中可以和同伴文明相處,對待物品也會取放有序時,我們也會偶爾帶著孩子做做禮儀小能手。比如,在感恩節實踐活動中我們借機開展了“小小寶貝知感恩”系列活動:我們和寶貝們商量寫出了一封感恩的信送給全班家長,錄制了一段小視頻發送到每一個家長的手機中。通過生活—游戲—再生活的方式,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們更愿意表達自己,也更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實踐成果
(一)游戲禮儀潤童心
把文明教育滲透到游戲中,讓孩子在游戲中形成經驗,在游戲中養成禮儀習慣,在生活中探究,在游戲中實踐。
(二)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文明整個社會
每天早上家長送孩子來園時都會聽到一聲聲稚嫩清脆的“阿姨好”“叔叔好”,這就是我們的小朋友,他們的舉動感染著家長,影響著同伴,傳播著禮儀的氣息,這就是所謂的“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文明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