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
幼兒園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開始,對其習慣的培養以及未來的全面發展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幼兒的年齡尚小,不具備完善的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因此幼兒園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到安全管理工作當中。而將精細化管理的方法引入其中,可以進一步提升幼兒園職工的安全責任意識,從而有效規避園內安全隱患。
一、落實責任,構建完善的安全管理網絡
幼兒園在開展精細化安全管理的過程中,應充分注重責任的有效落實,進而保證其可以起到應有的作用。幼兒園實施安全管理應充分遵循“分層管理、責任到崗、重心下移”的原則,引導所有職工共同構建完善的安全管理網絡,發揮應有的管理作用。在網絡安全工作當中,不同崗位應負責不同的任務。其中,園長應對幼兒園內的總體安全管理工作負責;分管園長主要負責環境設施、飲食健康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員主要負責消防安全、班級活動、材料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園內的醫護人員以及食堂管理人員等崗位主要負責其職務范圍內的安全管理工作;而教師則主要負責班級教學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在每個學期開始的時候,幼兒園內園長、分管園長、總務主任、班級、保健醫、廚房、門衛等崗位都應簽訂安全管理責任書,確保做到相應的責任落實,最大限度地提升每一位教職工的安全責任意識。與此同時,幼兒園還應加強同家長與社區之間的聯系,通過建立一定的合作平臺來形成管理合力。例如,幼兒園可以與家長簽訂安全責任書,有效明確家長的安全管理責任;同時還可以與周邊的交通部門、城管部門等取得聯系,確保周圍環境的安全,真正做到幼兒園、家庭與社會的三位一體。通過這樣的形式,幼兒園可以建立起完善的安全工作網絡,最大限度地提升安全管理的全面性與有效性。
二、加強安全管理工作的思想與制度建設
幼兒意外事故的發生主要源于兩方面的因素,第一,幼兒往往具有很強的好奇心與模仿能力,在活動的時候很容易導致危險發生,加上幼兒對潛在的危險缺乏辨別能力,因此往往不能及時自救;第二,幼兒園安全管理中存在不足,容易出現看管上的疏忽。因此,幼兒園管理部門應落實更加完善的安全工作,一方面需要開展幼兒安全教育,幫助幼兒掌握更多的安全教育知識;另一方面應確保幼兒園職工恪盡職守,最大限度地做好安全保障工作。與此同時,加強幼兒園安全工作的制度建設也是提升其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礎,而要想提升幼兒園安全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就應進一步將安全管理各環節納入相關制度中。精細化安全管理制度在落實的過程中,應充分保證其全面性與立體性,既要遵循我國對幼兒園工作的規定,又要對園內日常工作做出明確規范,從而確保幼兒園安全管理的各個環節都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值得注意的是,落實幼兒園安全工作制度需要切實保證制度內容的合理性與實施的嚴肅性,同時結合幼兒園實際情況配備公共衛生、火災事故、自然災害、暴力事件等方面的安全應急預案,確保在安全意外事故發生的時候可以第一時間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將傷害降到最小。
三、充分發揮家長在幼兒園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幼兒園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很大程度上在于提升幼兒自身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而家長在其中也發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在開展幼兒園安全管理的時候,應充分遵循“家園教育、家園合力、家園配合”的原則,進而為幼兒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一方面家長應做好安全教育的配合工作。家長在送孩子去幼兒園之前可以先在家中進行檢查,避免幼兒攜帶小刀、大頭針等危險物品到班級中,并做到危險物品的及時發現、及時處理。除了危險物品以外,家長還需要對幼兒穿著進行檢查,避免因衣服、鞋子不合適而限制幼兒活動,造成安全事故的出現。除此之外,接幼兒離開幼兒園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點,家長必須使用接送卡才可以接孩子離園,如果因臨時有事需委托他人應將委托人的具體信息告知教師,并將接送卡轉交給委托人,在教師做好身份核實工作之后才可以接走幼兒。另一方面家長在家中應提升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力度,結合生活實例幫助幼兒提升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例如,家長應告知幼兒“遠離電氣設施”“不要跟陌生人說話”等,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幼兒的安全性。由此可見,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實僅由幼兒園負責是遠遠不夠的,家長也需要充分發揮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形成家園合力來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綜上所述,安全管理工作是幼兒園運行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職工在安全工作面前應樹立認真負責的態度,充分提升安全工作的精細化水平。在實際開展安全管理的過程中,應注重思想意識與制度規范的建設,做好責任劃分,確保可以將幼兒園安全精細化管理落到實處,為幼兒創造更加安全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