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觀生
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黨和國家戰略,早在2012年,國務院便出臺了《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指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均衡合理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努力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2013年,國家開始對區域、城鄉、校際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進行監測評估。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19年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截至2019年,全國累計2767個縣通過國家基本均衡認定,累計23個省份整體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總體來說,辦學條件改善明顯、教育更為公平。
然而,我們也要看到,目前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
雖然義務教育經費總投入不斷增長,但與教育發展的需求仍不相適應,且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義務教育經費投入有一定的差異。
城鄉的教學儀器設備配置水平、校園網學校比例差距依然較大。此外,據《報告》顯示,部分學校功能教室和教學儀器設備不足,設備更新不及時,圖書可讀性較差。還有一些農村學校生活設施不完善,未配備學生飲水設施,教室照明設施不符合采光標準等。
截至2019年,從整體上看,義務教育階段生師比為16.9∶1。然而,科學、音樂、體育、美術等科目的生師比嚴重失衡,有的甚至高達209∶1,教師隊伍結構有待優化。
部分學校的觀念理念相對滯后,以分數來評價學生的傾向未得到根本扭轉,非主科科目常受到擠壓,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未能得到落實。
促進義務教育機會均衡、資源均衡和質量均衡,才能提升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