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
摘 要:作為音樂教育構成部分之一,合唱教學占據著重要地位;其蘊含著豐富內涵,在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良好素質方面起著積極作用。此外,合唱教學更是彰顯音樂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現階段,越來越多的國家逐漸認識到音樂教育中合唱教學的重要性,尤其中學生合唱教學。
關鍵詞:中學生;合唱教學;聲音訓練
一、訓練學生歌唱呼吸方法
一首歌曲的演唱,關鍵在于歌者對自身氣息的把握,可以說氣息不僅是歌唱的動力和基礎,更是表達音樂作品藝術的關鍵所在。因此,合唱教學中,初中音樂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呼吸方法的訓練,并將其放在合唱教學的首要位置[1]。
例如,合唱教學中,首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掌握吸氣方法,通過示范引導學生微微打開口腔,提起硬腭、軟腭。在做這一動作的同時需要配合面部動作——提眉,然后用嘴巴和鼻子同時吸氣。為保證教學效果,教師可運用生動的例子來引導學生進行吸氣訓練。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練習“打哈欠”,并讓學生仔細感受、體會這一個過程。經過反復練習與感受,學生逐漸體會到“打哈欠”開始和結束時的吸氣過程。其次,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掌握呼氣方法。呼氣同樣需要保持吸氣時的狀態,因為這樣才能夠保證所發出的聲音有氣息支撐。此外,在呼氣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保持身體放松,并結合歌曲的情感需求進行呼氣。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一點,切忌讓學生出現抬肩動作,可以讓學生雙手叉腰,如此一來既可以保證訓練效果,還能夠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呼吸過程中腰腹部的變化。
二、訓練學生歌唱音準與節奏
音準與節奏訓練是合唱教學中的重點訓練內容。合唱強調各個聲部音色的發揮與配合。因為合唱中有男高音區、男中低音區、女高音區、女中低音區多個聲部;合唱過程中既需要各部分聲部充分發揮自身音色,同時還需要各聲部之間保持和諧與一致,做好配合。因此,合唱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歌唱音準與節奏的訓練,如此才能促進學生合唱技巧的提升,保證中學生合唱社團整體的技能與藝術水準[2]。
例如,日常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音階訓練,通過練習各種大小調節音階來進行調式的穩定訓練。又如,教師可借助柯達伊手勢唱名的方式來進行合唱和聲單程訓練,這樣可以通過直觀的手勢幫助學生準確把握音準。經過長時間練習可以讓學生形成穩定的音程(音準感)。此外,日常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結合實際訓練需求開展視唱訓練,引導學生進行各種音程的視唱。例如,先讓學生進行純一度、純八度視唱,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純四、純五、大三度、小三度等音程視唱,直到學生完全掌握為止。當然,教師還需要注重節奏訓練,因為節奏是合唱的基礎與關鍵所在,只有掌握好節奏,才能夠實現多聲部之間的配合。所以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多進行歌曲音準和節奏練習。如聲部的均衡與和諧以及力度的漸強與漸弱等。通過這些節奏訓練不僅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對音樂知識的了解與掌握,同時還可以實現音樂節奏的生動化教學,轉變以往音樂節奏教學的單調與枯燥,更好地保證合唱教學的質量。
三、教材的合理選擇
合唱教學中,教師除了要保證學生呼吸、音準、節奏、視唱水平、演唱技巧等符合合唱要求,還需要保證合唱作品思想內容與體裁形式符合合唱要求。而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合唱作品的選擇,且在實際選擇過程中還需要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3]。
例如,日常合唱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選擇一些好聽的二聲部合唱歌曲,如《外婆的澎湖灣》。《外婆的澎湖灣》描寫了作者對外婆的思念之情和深深的愛意。在實際合唱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原有二聲部的基礎上加入一聲部或二聲部,如此可以使他們所發出的聲音更加協調與統一。在完成基礎合唱訓練之后,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有一定難度(如三聲部合唱、四聲部合唱)的合唱歌曲,如《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愛我中華》《眾人劃槳開大船》等,又或者教師還可以尋找一些較為著名的合唱歌曲,如《閑聊波爾卡》等。這些合唱作品的選擇既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合唱激情,還可以很好地感染其思想與品格。
總而言之,作為音樂教育中的構成部分之一,合唱教學活動的開展有著積極意義:不僅可以陶冶和感染中學生的思想與情感,還能夠促進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與提升。但同時也要求教師注重學生合唱聲音訓練活動的開展,通過歌唱氣息、節奏、音準等一系列訓練來促進學生整體合唱技能與藝術水準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麗.中學生合唱團和聲聽覺訓練的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9(4):152-153.
[2]呂悅.淺析中學生合唱教學中聲音訓練的手段與方法[J]. 中外交流,2019(5):182.
[3]戴江紅.探究合唱教學中學生歌唱技巧和技能的訓練方法[J].華夏教師,2019(28):24-25.
注: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2020年度一般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20]GHB360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