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倪敏 ,李明,趙瓏娟,羅林
痔的發病率很高,約占肛腸科疾病49.14%,臨床以混合痔(以Ⅲ~Ⅳ度內痔)為主,任何年齡都可發病。傳統痔瘡外剝內扎術(milligan-morgan hemorrhoidectomy,MMH)當前仍為肛腸科醫治混合痔非常有效的手術方法。尿潴留則是肛腸疾病術后常見的一種并發癥,發病率達到52%。耳穴是分布于耳郭上的腧穴。耳穴撳針法源于微針療法、毫針留針法,是耳穴與撳針的良好結合,將微針埋入耳穴,產生持續有效的刺激,從而改善疾病癥狀。耳穴療法作為簡單、易行、療效好的中醫治療方法,目前已被運用到臨床尿潴留的防治中,并得到了廣泛的驗證。心是藏于內的臟,神為華于表的象,情志屬于狹義之神,是神對外界事物的表現做出的內在感應。心神論認為,心神可以調節五臟六腑的功能、情志活動和感知外在世界?!氨С顟n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表明了若心神功能出現問題,則會導致五臟六腑的紊亂,從而產生情志活動的失調。學者們秉承“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這兩個原則,將情志療法運用于病人的疾病康復之中,發現能使病人心情舒暢,減少病人焦慮等不良情緒,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將心神論指導下的情志療法聯合耳穴撳針應用于混合痔MMH 病人中,探求其對術后尿潴留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6 月至2020 年11 月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的混合痔MMH 手術病人93 例。納入標準:①手術方式均為MMH;②符合中醫癃閉和西醫尿潴留的診斷標準;③麻醉方式均為局麻;④年齡≥18 歲;⑤具備較好的語言溝通和理解能力。飲水量(術前排空小便,術后至第一次排尿時飲水量≤500 mL)。排除標準:①病人既往患有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等尿路系統及腎臟疾患;②既往患有炎性腸病、肛腸腫瘤等;③存在過敏體質或伴有原發性嚴重疾病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⑤女性經期;⑥耳部有破潰、化膿等局部疾?。虎呋夹哪X血管疾病等不能耐受刺激者。按照住院時間順序,采用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為三組:A 組(對照組)、B 組(耳穴撳針組)和C 組(耳穴撳針+情志療法組),每組 31 例;A 組男 14 例,女 17 例,年齡(41.52±15.34)歲 ,B 組 男 19 例 ,女 12 例 ,年 齡(39.71±10.15)歲 ,C 組 男 16 例 ,女 15 例 ,年 齡(37.97±11.39)歲。三組病人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手術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有可比性。病人愿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1.2 癥狀管理
1.2.1
A 組 病人按手術后常規進行治療:①嚴密觀察切口及生命體征情況;②疼痛管理:動態疼痛評分并給予相應治療;③尿潴留管理:指導病人術后 24 h 內,每 4~6 小時要排尿 1 次,難以排尿者予以聽流水聲、熱敷及導尿等方式處理;④飲食指導;⑤中藥熏洗坐??;⑥排便指導:告知病人術后當天不要排便,首次排便最好在術后1~2 d,盡可能避免用力排便;⑦體位與活動指導。1.2.2
B 組 病人在術后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耳穴撳針法:①工具選擇:手消劑、酒精棉簽、探棒、鑷子、直徑0.2 mm、長0.6 mm 的日本清鈴株式會社所產的撳針。②穴位選擇:遵醫囑取神門、皮質下、交感、腎、膀胱、尿道、直腸、肛門區穴位。③操作方法:首先做好手消毒,病人耳郭內外部應用75%酒精棉球擦拭,然后以探棒在所選耳穴區找準耳穴具體位置,以鑷子夾一枚撳針,貼于所選耳穴準確位置上,使膠布牢固地貼于耳穴之上。以食指或拇指指腹,垂直按壓耳穴至病人感到酸麻脹痛后,再按壓10 s,重復2-3 次。按壓的力度應由輕至重,病人可以耐受。④操作時間:病人手術日晨08:00 即貼一次并按壓,手術結束返回病房后按壓一次,頻率為3~5 次/日,耳穴撳針每3 d 更換一次(夏季或出汗多時可兩天更換),兩側耳朵交替進行。1.2.3
C 組 在術后常規治療、使用耳穴撳針的基礎上,通過前期的觀察治療,掌握病人的病情和心理狀況,運用中醫情志療法聯合耳穴撳針法。(1)理論基礎:中醫心神論起初源于先秦諸子百家的文章,如《孟子·告子上》曰:“心之官則思”,《易經·系辭》曰:“陰陽不測之謂神”?!饵S帝內經》吸取了這些哲學理論的精華,提出五臟之核心為君主,人的精神意識情志活動由心統領并分屬于五臟,形成了一套以心神為中心,五臟六腑為支流的中醫藏象學說。中醫心神論在實踐應用方面主要以治療情志病癥為主,無論是針藥療法、情志相勝、導引靜坐、還是祝由暗示,都是建立在心神論基礎上,來調理人的情志異常。
(2)情志療法具體內容及實施見表1。

表1 情志療法具體干預方案
1.3 評價指標
1.3.1
一般資料及疾病信息調查表 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手術時間、麻醉劑量、病程、內痔分期、手術切口數、手術當天補液量、止痛藥的使用情況,有無其它并發癥等。1.3.2
術后尿潴留狀況(首次排尿時間、尿潴留發生率)及臨床療效 參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5年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結合2017年韓亞輝的碩士論文,制定的肛腸疾病術后尿潴留臨床療效標準,見表2。
表2 肛腸疾病術后尿潴留臨床療效評價表
1.3.3
生活質量 運用生活質量指數(quality of life index,QOL),探求排尿狀況對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該量表為Likert 7 級單條目單維度量表,問題為:“如果在您的后半生始終有現在的排尿癥狀,您認為如何?”計 0~6 分,0 分為高興,1 分為滿意,2分為大致滿意,3分為還可以,4分為多數不太滿意,5分為苦惱,6分為很糟;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差。
2.1 三組術后首次排尿時間比較
A、B 和C 三組術后首次排尿時間分別為(178.21±94.61)min、(102.79±87.93)min 和(68.71±38.23)min,三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
=15.257,P
<0.001),提示三組病人術后首次排尿時間不同。進一步兩兩比較,B組首次排尿時間早于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06);B組與C組首次排尿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130),C組首次排尿時間早于A組(P
<0.001)。2.2 尿潴留的中醫臨床療效比較
多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
=22.630,P
<0.001),提示臨床療效不同。兩兩組間比較,A 組與B 組相比,P
=0.016,B 組與 C 組相比,P
=0.012,A 組與 C 組相比,P
<0.001,故 B 組和 C 組臨床療效均優于 A 組,C 組臨床療效優于B組,見表3。
表3 混合痔傳統痔瘡外剝內扎術(MMH)術后尿潴留的中醫臨床療效比較/例
2.3 三組術后尿潴留發生率比較
C 組術后尿潴留發生率低于A 組和B 組(P
=0.016,P
=0.004);A組與B 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562),見表4。
表4 混合痔傳統痔瘡外剝內扎術(MMH)術后尿潴留發生率比較
2.4 三組生活質量指數比較
三組術前生活質量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
=0.115,P
=0.891);三組術后生活質量指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
=20.714,P
<0.001),提示三組病人術后生活質量指數存在不同。進一步兩兩比較,A組與B組相比,P
=0.012,A 組生活質量指數得分高于 B 組,B 組生活質量指數得分高于C組,A組生活質量指數得分高于C組(均P
<0.05),見表5。
表5 混合痔傳統痔瘡外剝內扎術(MMH)三組手術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3.1 術后尿潴留的病因病機及其對病人術后康復的不利影響
中醫將尿潴留歸于“癃閉”范疇,是以尿量少、點滴而出、重者閉而不通為主要癥狀的疾病,其中“癃”是排尿不暢,點滴而出,下腹緩緩脹滿,病情輕緩;“閉”則是小便不通,點滴不出,病情較急?!榜]”的起病位置在腎和膀胱,主要由膀胱氣化功能失調,氣機不利所致。情志內傷、外邪入體、飲食不節、瘀濁內停、體質虛弱是主要的病因?,F代醫學認為術后麻醉作用、肛門疼痛或肛管內填塞紗條過多、精神過度緊張、排尿習慣改變或不敢下床;便秘、補液量過剩等均可導致肛腸手術術后出現尿潴留。一旦發生尿潴留,病人常常會有排尿不出或不暢、尿脹感或便意頻繁、點滴而下等不適,不僅給病人帶來了很大的痛苦,同時也會降低病人對手術和治療的評價,影響其對醫院的滿意度。3.2 耳穴撳針可以預防MMH 病人術后尿潴留
有效全息生物理論主張耳郭是機體的一個映射,它能夠反應全身的情況,本研究所選的膀胱、腎、尿道、肛門、神門等穴位正是根據現代醫學對于耳穴的臨床研究以及耳穴“全息理論”所選的。撳針是一種新型皮內針,比起普通針刺操作簡便,持續時間長,病人接受度高,將耳穴和撳針相結合,對相應耳穴產生長久而柔和的良性刺激,已被證實可治療內、外科及神經系統的疾病。本研究中,耳穴撳針組在首次排尿時間、臨床療效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這與徐龍飛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耳穴療法能有效縮短病人首次排尿時間,減輕尿潴留癥狀對病人造成的不適感。但在尿潴留發生率方面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與樣本量小等因素有關,其可靠性有待進一步驗證。同時,本研究中也證實耳穴撳針組相較于對照組,病人的術后生活質量指數明顯降低(P
<0.05)。生活質量指數表示病人對于生活現狀的滿意程度,生活質量指數越低,則對生活狀況的滿意程度越高。耳穴撳針組(B 組)術后生活質量為“還可以”及以上良好狀態的為74.2%,對照組(A 組)則僅占25.8%,表明耳穴撳針不僅解決了病人身體上的痛苦,還有利于增加病人對術后生活質量的滿意程度。3.3 基于心神論的情志療法聯合耳穴撳針可以改善MMH病人術后尿潴留
神明之心在情志活動中起著統領全局的作用,而情志的非正常改變會直接影響到心神的功能,進而使其它臟腑產生對應的情志異常變化。中醫心神論中的情志為七情五志,七情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由于悲與憂近似,驚與恐同源,除去悲和驚就是五志。情志是臟腑對應外在變化而由內產生的,其五臟對應五志具體表現為“肝,在志為怒;心,在志為喜;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肛腸疾病病人術后普遍存在焦慮、抑郁心理,且明顯高于術前,有研究指出焦慮與腎功能互為因果關系,焦慮可導致排尿異常,排尿異常亦可引起焦慮情緒。中醫情志療法,重點是運用護士的語言、語氣、情態、行為、氣質等來改善病人的負性心理和由此產生的軀體不適。臨床實踐已普遍證實情志療法確實可以疏導心情、減輕焦慮等負性情緒,促進病人心理健康,但多數的研究中缺乏理論基礎,只是照搬照套;只有真正領悟中醫心神論的精髓和內容,并將之融會貫通,才能游刃有余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臨床病人的情志療法中,取得更好的療效,獲取病人的信任。本研究中耳穴撳針聯合情志療法組在尿潴留發生率、臨床療效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及耳穴撳針組(P
<0.05),充分說明以心神論為基礎的情志療法確實在防治混合痔MMH 術后尿潴留方面有一定效果;但在首次排尿時間方面,尚不能認為B 組與C 組存在不同(P
>0.05),而劉葉青等的研究都表明運用中醫情志療法可以有效縮短首次排尿時間,這可能與樣本量、疾病種類、手術方式等因素有關,以期進一步研究論證。術后生活質量指數方面,耳穴撳針聯合情志療法組較其它兩組均明顯降低(P
<0.05),沒有出現“很糟”“苦惱”及“不太滿意”狀態,均處于“還可以”及以上狀態,說明中醫情志療法能讓病人心情放松,不僅一定程度上預防術后尿潴留的發生,還可以提高病人術后的生活質量。綜上所述,本研究立足于中醫心神論的理念和整體觀念及辨證施護原則,結合中醫針灸學的耳穴撳針療法,探討一種簡單、方便、有效、綠色安全的術后尿潴留預防和治療方法。本研究尚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樣本量小,研究區域僅限于一所綜合醫院的中醫科,存在局限性,今后將擴展研究,進一步論證。接下來研究的方向是結合當前醫療環境,基于中醫心神論構建一整套的中醫情志療法干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