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鵬
(中鐵十九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呈持續擴大的趨勢,橋梁在公路建設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基于工程人員的不懈努力,橋梁施工技術體系趨于完善。目前,鋼箱梁施工環節普遍采用頂推法,為充分發揮其應用優勢,有必要展開探討,明確具體的技術要點。
單點頂推法常見于較短梁段橋梁施工中,頂推裝置分布在臨近主梁的橋墩附近,隨施工的推進,滑塊需在不銹鋼板上向前滑動,同時應根據施工進度在后方及時添加滑塊,以便有序施工,確保橋梁施工的穩定性。單點頂推法的應用,有助于優化公路橋梁施工條件,在安全的環境下完成小規模橋梁的建設工作。圖1 為橋梁單點式頂推技術基本結構示意。

圖1 橋梁單點式頂推技術基本結構示意
多點頂推法是公路橋梁建設領域較為主流的施工方法,其配置的水平千斤頂數量較多,依次穩定置于各墩臺上面,通過對千斤頂的調節,可以將力以均勻的方式分布在墩臺上面,保證各墩臺受力均勻[1]。水平千斤頂向墩臺所提供的反力具有調節作用,可平衡滑塊滑動過程中產生的摩阻力,從而降低橋墩所受的力。根據此力學關系,多點頂推法也常應用于柔性橋墩中。縱觀現階段的橋梁建設狀況,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橋梁施工期間常使用多點頂推法,其對頂推噸位的要求較低,而相較于傳統的單點頂推法,在適用性、安全性、穩定性方面均得到了改善,因此取得顯著的應用效果[2]。圖2 為橋梁多點式頂推技術的頂推滑道結構示意。

圖2 橋梁多點式頂推技術頂推滑道結構示意
根據墩結構的特點,于該處合理安裝液壓泵站,為維持裝置的穩定性,需嚴格限制水平方向的自由度;采取GPS 與空間三角網點測繪復核相結合的方法,完成頂推設備的定位工作,保證其中的頂推油缸、附件等各類裝置均能夠精準就位[3]。
(1)根據要求選擇合適型號的頂推液壓設備和頂升設備,將其有序安裝在各墩上,完成油管、電源線路的連接作業,構成完整的體系。
(2)啟動位于第一個墩的頂推設備,調節該處的縱向支撐油缸,以保證導梁頂升至指定標高處;運用壓力傳感器及時檢測,確定壓力值后對其轉換以得到反力值;隨后,根據計算結果設定頂推油缸的壓力,由該裝置根據預設參數提供頂推力;期間及時控制臨時墩兩側的頂推油缸,使其維持同步頂推的工作狀態。期間需要加強檢測頂升支撐油缸的支反力,目的在于保證頂推力的合理性,此舉也有助于提高鋼箱梁受力的均衡性,確保單點單側最大支反力≤14 000 kN;經過頂推作業后,各頂推油缸到達下一行程的起點處。
(3)經檢測后,若發現導梁存在大幅度下撓情況,則需調節前一墩的縱向支撐油缸,以便將梁體有效頂起,使導梁保持略微上翹的狀態,滿足后續頂推要求。導梁置于索塔的頂推裝置上,若無誤則調整支撐油缸,此舉目的在于使鋼箱梁的標高達到設計值,再正式推進鋼箱梁。
(4)按照上述方法重復操作,直至各鋼箱梁頂均被頂推至指定位置。
某橋梁起訖里程K0+000.000—K0+000.945,總長945 m,主要施工內容有墩基礎、墩身、上部結構(北引橋、三孔簡支拱橋及設置于彼此間的簡支梁)、支座、伸縮縫(設置在主橋和南引橋所形成的交界區域)、附屬裝置。該橋梁所跨越的河流為Ⅲ級航道,通航凈高7 m。該橋梁按照Ⅰ級公路荷載進行設計,設計洪水頻率為0.01%、洪水水位為3.73 m。由于受到河道交通的限制,為不阻礙航道交通,決定采用頂推法進行引橋路面的施工。
橋墩是全橋結構體系中較為重要的承重結構,但其受水平載荷的能力有限,結合上述關于單點頂推法和多點頂推法應用特點的分析,為保證各橋墩的穩定性,宜采取多點分散施工的方法。實際操作中,在各橋墩上分別配置頂推設備,其提供的反作用力能與摩擦力抵消,由此降低橋墩所受水平載荷值。而根據大型橋梁的建設特點,又可細分為多點分散連續牽引和多點分散頂推兩種形式。
3.2.1 多點分散牽引方式
配置連續牽引油缸,將其依次設置在橋墩和臨時墩上,利用該裝置帶動鋼拱梁向前移動,期間需在鋼拱梁底部焊接臨時反力座。鋼絞線的穩定性將直接對鋼箱梁移動效果帶來影響,宜采取Φ1524 mm 的高強度低松弛預應力鋼絞線。各牽引油缸的核心組成為帶錨夾具的油缸(2 臺),配置行程傳感器,以便及時檢測各油缸的實際行程,錨具傳感器則負責檢測松緊信號,檢測結果可作為調節的基本依據;引入自動化控制機制,以主控計算機為操作設備,經過協調后保證2 臺油缸實現交替運行。通過各類裝置的配合達到無間歇牽引的效果。
多點分散牽引方式的主要思路是發揮鋼絞線的牽引作用,帶動鋼拱梁平移,支反力與摩擦力可大幅度抵消,最終產生的合力作用于橋墩上,通常該合力較小,因此橋墩的穩定性較高。但需注意,在鋼拱梁平移時橋墩所受的豎向載荷具有持續變動的特點,與此同時摩擦力也將發生改變,因此需要密切關注摩擦力的實際值,以便及時調整牽引力,將水平載荷控制在較低的狀態。
3.2.2 多點分散頂推
以大型橋梁的施工特點為基本依據,通過將各類裝置組合后,設計出兼具頂升、平移、橫向功能的綜合型頂推設備,完成鋼箱梁的多方向移動,以保證拱橋坡度以及橋梁線型的合理性。此方案的關鍵點是“頂—推”兩個動作的交替運行。首先將鋼箱梁托起,頂推后使其置于橋墩臨時結構上,隨后油缸自動發生縮缸動作,以便進入后續頂推環節,最終將各鋼箱梁頂推至指定位置。
摩擦作用均發生于頂推裝置內,因此橋墩不受水平載荷,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橋墩的穩定性;頂推裝置均勻分布至橋墩上,可以共同推動鋼箱梁的前移;在設備工作精度、外部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下,易導致鋼箱梁出現輕微偏斜,但兩側支撐頂升油缸可協同作用,及時完成糾偏操作,因此影響甚微;整套設備集多重功能于一體,可根據需求及時完成頂升、平移及橫向調整等相關操作,施工便捷性好且成本較低。
通過對技術可行性、施工安全性及經濟效益性的對比分析后,認為多點分散頂推的方式更具可行性。此外,為進一步提高施工效率,在保持工作原理、液壓設備類型不變的條件下,通過變更機械結構形式的方式提出兩種方案:
方案一:在配置頂推設備機械結構時,將該處對應的頂升油缸設置在下部結構內,并配置四氟乙烯板和不銹鋼板,以滿足滑動要求。滑動過程中以橋墩為參照,頂升油缸和下部結構均處于相對靜止的狀態。
方案二:在配置頂推設備機械結構時,調整該處頂升油缸的安裝位置,即布設在上部結構的下面,鋼板鋪設在橋墩上,在下部結構底部設置聚四氟乙烯板,該部分與底板上的不銹鋼板將產生相對滑動的運動關系,在此條件下使鋼箱梁、頂升油缸及下部結構構成完整的運動體系,共同發生移動。
本工程橋梁跨越的河流為Ⅲ級航道,通航凈高7 m。由于受到河道交通的限制,采用頂推法進行引橋路面的施工。在7 號、8號、9 號墩引橋一定范圍內插入臨時墩,同時在引橋兩側通過鋼板樁進行加寬,然后采用頂推法將“格構”式橋面系從7 號墩頂推到6 號墩。通過頂推法施工,能在確保施工質量的基礎上節約設備和勞動力,該技術可為同類工程提供參考借鑒。
綜上所述,頂推法在大型橋梁工程建設領域取得廣泛的應用,其中以大型鋼梁橋的應用頻率更高。頂推施工技術形式多樣,多點頂推法的綜合應用效果更佳,可作為首選方案。工程實踐中,需合理配置頂升油缸、側限系統等裝置,按順序完成頂推作業,確保橋梁的施工質量。